当前位置: 拉巴特 >> 伯尼尔政治 >> 身边三语互道新春祝福西河小朋友线上
近日,由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摩洛哥布尔格雷格文化学校、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共同策划和举办的“中摩小笔友”第一阶段活动成果在中心社交媒体发布。
摩洛哥小朋友
中国小朋友
在此次的活动中,来自两所学校的共40位中、摩小朋友结为笔友,在线上用中文、法语、英语互道新春祝福,也充当起了中摩文化交流小使者。
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位于西河街道成都中法生态园区域中,法语的推广和运用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自年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引进法语教师,开设法语必修和选修课程,走在了成都市中小学法语课程开设的前列,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拓宽国际理解的多角度眼界,为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抱负。
学校法语教师何旋介绍,学校开设法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们在校获得书本阅读,通过语言类考试,而是希望将语言的社交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将来学子走出国门,能运用不同语种的语言进行思维逻辑运用和信息交互传递。
于是,在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日益推进之下,通过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牵线搭桥,学校与位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一所有着80年历史的老牌私立学校布尔格雷格文化学校开展了这次线上交流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学生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外国友人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也增加对英语和法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播。
“这样的活动特别好,让孩子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二年级的罗林萌同学从入学起便开始接触英文和法文,此次,她录制了一段用英文自我介绍的视频。罗林萌同学的母亲林女士还表示,自从孩子上学开始学习英文和法文后,一直都很喜欢,在参加这次活动后,还常说要好好学习这两门外语,以后带家里人出去到处看看,作为家长她感觉很欣慰很骄傲。
“和摩洛哥的小朋友交流特别开心,就是这回我录视频的时候有点紧张,下回我会做得更好!”回想起之前参加的笔友活动,高雨晴同学依然很兴奋。高雨晴同学的父亲高先生表示,孩子一直对国际文化很好奇很感兴趣,学校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孩子们有机会睁眼看世界,也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向外输出,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何旋老师介绍,两校学子们的首次交流反响良好,待国际防疫形势好转后,学校还将积极探索更多元、更灵活的线上线下交流模式,将国际理解教育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链接
近年来,国际化双向交流逐渐走入了西河街道中小学校园,国际理解教育正在结出硕果。
从年起,西河中学开始逐步与韩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学校建立起友好关系,为师生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构建出多元文化的交流学习环境,假期时还会组织学生参与境内外游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世界、认知世界。
年,西河中学和韩国金泉市文星中学结为友好姊妹学校,两校定期开展互访交流,组织师生前往对方学校交流学习,两国文化彼此碰撞,两校师生乃至家长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去年疫情期间,得知文星中学急缺口罩等防疫物资,在确保师生需求的前提下,西河中学向文星中学捐赠了只口罩,展现大国担当。文星中学校长金熙圣亲自写下感谢信,感谢西河中学的仗义援助。
年11月,芬兰教育领导委员会委员、教育专家吉尔罗斯特先生访问西河中学。△在芬兰教育领导委员会委员、教育专家吉尔罗斯特先生的眼中,西河的学生有礼、自信,也极具国际化视野,他曾评价其访问西河中学的经历:“我走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过上百所中学,在西河中学的经历最令人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