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北非的故事大城市初印象

发布时间:2017/11/7 10:12:11   点击数:

心心念念了多时的摩洛哥,一直说想等着找了男票一起来。对从未踏足的非洲大陆和穆斯林国家多少还是有些畏怯。蓝票没有,我还是来了,和舍友郝姑娘两人。毕竟悠长的假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有的。出行之前被无数人告诫提醒:注意安全。但反而提醒多了我倒没那么害怕了,朋友们给的很多建议和自己多次独行经历让我甚至几个月前已经有了独闯摩洛哥的底气。

简单大方的首都拉巴特

我们的第一站是拉巴特,摩洛哥首都。虽然作为摩洛哥最大的城市,拉巴特却没多少旅游景点,只因机票便宜,我们也没做过多停留的准备。因为对摩洛哥“指路人”早有耳闻,路上碰到搭讪的人还是充满了警惕和防备。但没想到的是首都人民都格外友善淳朴,主动来指路的真的只是想帮你而已。老城麦地那的要价也都还算良心,在拉巴特的半天一夜基本上没有遇到坑人的情况。摩洛哥过去属于法属殖民地,当地的人民都说阿拉伯语和法语,英语水平基本为零,这样一来和当地人的交流成了很大的问题,第一次真正体验到语言不通的痛苦。第一关就是打车。摩洛哥我们主要代步工具就是出租车,起步价2.8迪拉姆,计价方式还没完全搞清楚。原以为打车很简单,给司机看地址地图就好,可没想到这里的司机好像都不怎么认地图,摇摇头并甩给你一串法语,也真是干着急。最后找到一个愿意载我们的司机,结果开了不到一公里就把我们放下来让我们自己走,比划了半天原来是麦地那不能走车。我们拖着箱子在小巷里穿梭,从卖生活用品到菜场一条街,总算是到了旅社。拉巴特是我们住的最贵的一晚,虽不是旅游胜地房价却高,也许是首都的缘故。第二天逛集市,虽然卖家英文要好一点,但还是会面对语言问题。即便如此,一个卖袜子的小姑娘还是给了我意外的发现。本想买两双袜子,摊上摆的却是三双一打。小姑娘完全不说英语,连价格都用法语和手势回答我,所以当我说想要两双袜子的时候她竟然在我话音未落时机敏而又生猛地拆开包装递给了我,我真的是很惊喜,这种天生生意人的敏感和悟性,语言沟通的障碍好像也瞬间不再是障碍了。

拉巴特是座位于摩洛哥的西北沿海城市,大西洋的对面是墨西哥。然而海岸基本上也没怎么被开发,很破的土栈道也鲜见海边娱乐项目。最有名的当属冲浪了,可想而知玩儿这个的基本是欧洲游客。海边还有垂钓和嬉水的男人,看不到比基尼的沙滩。不过坐在游客很少的海边晒太阳听海浪也是很舒服的,谁能拒绝大海的魅力呢,whereveritisandwhateveritlookslike.

海边有一块超大的墓场,远看像南美贫民窟形成的城市景观,定睛一看才知道是密密麻麻的坟墓,literally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好像整个城市的人都会在此落叶归根一般,眼前的景象惊得我说不出话来。

为了赶上中午去我们的第二站——马拉喀什的火车,我们买了午餐就匆匆赶往了火车站。

摩洛哥大城市之间的火车连接还算方便,一般在火车站买票即可,没有座位号所以都是随便坐。拉巴特火车站还别有一番风情,站台的背景是鲜花和植物,欣赏着异域风情在苍蝇鸽子丛中吃着午餐等火车,一切正常。

然而我们上车以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从坐上到马拉喀什的火车那一刻起,一切画风都变了。北非历险记从这里开始。火车上座无虚席,我们往前走了三节车厢,环境越来越差,从带空调的隔间到没空调汗味烟味夹杂的车厢。心想完了,这五个多小时的火车是要一路站到底的节奏。原计划着在车上看看电影补个瞌睡好像都泡汤了。我们走回了带空调的车厢,找到了一个放行李的隔间,发现行李架还有俩空位,我们就坐了上去。一个行李间坐/站了八个人。还是庆幸至少有个座,很多人都是一路站到底的,似乎也习以为常了。

充满了坑蒙拐骗故事多马拉喀什

到马拉喀什已经是傍晚七点多,这里的出租车司机和拉巴特一样,都特别不认路。可能是老城实在太复杂,找到一个愿载的司机,开始了我们第二次阿西吧的经历。一开车门,发现里面还坐着个女人,然而上车之后坐了一段路司机开始背道而驰,这司机竟然打了表之后先绕道送她去机场。心想着这就很不地道了吧,估摸着付钱的时候减去这一程路。快到老城区这司机竟然停车开始向别人问路,我们手机导航的路他表示看不懂。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他啪的一下把计价器给关了,关的时候是15迪拉姆。他挥挥手里的钞票说,你们等会给我五十。心情就跟日了狗一样呵呵哒。老虎不发威要把我们当羊羔吗?我们在车上讨论,等会最多给三十。下车拿了行李,没想到郝姑娘就甩给他一张二十。估计那司机也是没想到我们这么难搞,想坑人被倒坑一把一脸蒙蔽。他找我们要钱,我们当然不给,引起的小争执有几个当地的男人过来围观(应该都是想带路赚钱的),有的会英语的问我们怎么回事,我们理直气壮如实告知,气势不能输不是吗。他们回问司机是不是他关了表,司机理亏也不好再多说。我们转身就走,心里还有些后怕会不会有人跟过来。后来问她,说好的给三十呢,咋这么狠心,答曰,三十的话有一枚硬币,甩起来不太方便。这很可以。紧接着走向旅社的五分钟,有超过十个人问我们是不是去MarrakechRouge。这确实是我们旅馆的名字,就好像所有背包和拖行李箱经过那条小巷的都住那里,但这感觉实在太诡异了。终于在我们地图找路失败以后有个十几岁的小青年守株待兔一般在入口指着说往这边拐,真的是拐过去10秒钟就走到了他还是很好意思找我们要钱,我们进了旅舍让老板直接关门,听到门外传来一声愤怒的fuckyou,吓得我们都不敢直接出门,直到过了一会我们换了衣服发型才再次出门觅食。

摩洛哥的容易迷路真的是不负胜名,很多谷歌地图显示的信息都不准确,地图上有路实则无路或者死路,也使得“指路人“带路要钱基本上成为了青少年中很普及的职业。但现实里旦逢有人看到你低头看手机就跑过来问你是不是去这里那里真的很恼人。第二次我们被指路是找不到去神学院的路,地图上显示的路实际上却是通往私人住宅的死胡同,一个十来岁模样的小男孩告诉我们是死路,又问我们去哪。看他样子挺实诚就跟着他走了,估摸着等会给他几块钱零钱,大概五分钟吧走到目的地,没等他开口我们主动掏钱,没想到给了他十几块迪拉姆他嫌少了(1欧元约等于10迪拉姆,我们给了他大约一磅多),他比划着想让我们至少给一张纸币(20迪拉姆)。他拿着我们给的硬币说“it’snothingMademoiselle“。真是被他这句话惊呆了,你不要给我好吗,带路五分钟给你一磅钱够你在这买三瓶1.5L的水了,对他的好感顿时全无。不知是被其他游客惯坏了还是被大环境带坏了,只觉悲哀。

对马拉喀什的初印象就是坑蒙拐骗尤其多,不务正业不正经做生意就各种心怀鬼胎地想坑人捞钱,然而很多都是有贼心没贼胆,捞不到钱也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实质上的威胁,不管是出租车司机还是指路人还是商人。他们的套路都是一开始热情得不行,又是泡茶又是对商品的各种介绍。我经历的登封至极被坑可能就是老皇宫旁的一家香料店了。本来只是想问个路,店主给你指完又热情地拉着你各种介绍没见过的特产和香料。人家给你指路了,出于礼貌还是跟他聊一聊看一看吧。结果他又是给我们泡茶又是用坚果灰做成手膜给我们试,还包好俩当地的口红说是礼物送给我们。这好了,不买点什么好像也说不过去,那就随便买点吧。结果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跳,一小包百多克坚果粉要迪拉姆,一小包十克长得跟毒品似的提神通鼻小晶体要,真的跟毒品一样贵了。

当时我们都傻眼了,钱包里都只剩一顿饭钱了要我花十几欧买这玩意。最后我说没钱了买不起他立马变了一副嘴脸,真比变天还快。“我花的时间值不起这些钱吗?“我说我朋友已经买了啊,他反问,那你呢?我说我就这么多钱,给我就拿了,不卖我也就不买了,最后花了迪拉姆,十欧!买了这一袋神奇诡异的晶体,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我隐隐地担心过安检会不会被扣下来。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但我也不想再写。只是提醒想来摩洛哥的朋友注意到就好。

关于马拉喀什好像写了太多负面印象,但此地游客多还是有其原因,比如很漂亮的伊斯兰建筑阿里班约瑟夫神学院,作为曾经的学校宿舍如今成为了纯粹供人参观的景点,完美的轴对称和华丽的伊斯兰雕花以及墙壁上的马赛克拼砖让人心生敬畏,绝对是摄影爱好者的必来之处。

还有随手拍都可以成为纪实摄影的街景和市井生活照,五彩斑斓的建筑,墙壁,门框,集市,门店,和人。还有充满香料味道的街道,都是我印象里的马拉喀什。

作为我第一个踏足的穆斯林国家,当然也要谈谈宗教这个话题。摩洛哥人民对于伊斯兰教的遵守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至少从妇女着重上看是这样。如此一来我们在路上走真的特别显眼识别度实在太高了。当地的妇女几乎无一例外从头裹到脚,炎热的天气只露出脸和手,让我不禁怀疑她们是不是要每天狂抹痱子粉才不会捂出一身痱子。和当地女性基本上也没有任何语言上的沟通,她们穿梭在集市菜场,通常面无表情匆匆而过。这里做生意的95%都是男人,卖耳钉围巾女士服装的都是男人。回想起出发之前德国朋友的告诫,最好还是不要穿膝盖以上的裙子,这边很少看到女性,更别说露腿的女性,果真如此。

在我们经过的路上,总有人试图跟我们搭讪,90%以上都是空你起哇和啊里嘎多。听多了其实还是蛮不爽的,后来有当地人告诉我说以前日本游客特别多,所以他们看到东亚面孔都以为是日本人,直到今年中国免签之后中国游客才多了起来。跟我们打招呼的人里有友善地说wel







































白癜风图像
白癜风图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ly/1394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