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终于到了马丘比丘隆姐和阳光的中南美洲之旅

发布时间:2021/6/5 11:07:17   点击数:

从来没想到,我们的春节跨越了南北两个半球。

新年的第一天,抵达秘鲁的首都利马。这座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满大街都是“chifa”的标志,看得我们异常亲切。坐在机场到酒店的出租车里,夜色笼罩下的利马,恍惚间仿佛是中国的某座三线小城。

然而这座“三线小城”的物价却一点都不低,虽然没有做过精确的计算,但从整体感觉上来看,利马包括秘鲁的物价水平高于墨西哥,而且很多地方只能现金无法刷卡,到了行程的最后,我和阳光大人不得不省吃俭用,连一瓶可乐都舍不得买。(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多带现金还是王道。)

既然到了秘鲁,就一定要尝一尝这里的特色:印加可乐。

印加可乐的味道,即使我穷尽词汇,也无法描述,总之就是四个字:喝喝呵呵。可谁让它颜值高又稀罕呢。

阳光代言印加可乐,比后面的代言人是不是更好看?▲

秘鲁有着万人口,其中多万是华人或者拥有华人血统,这一切都源于西班牙殖民者当年大量输送福建、广东等地的劳工到这里从事苦力活。因此,华人们就把中华美食带到了这里,现在秘鲁全国有上万家以“chifa”命名的饭店。

此行20天,要说吃得最好的,竟然是利马的这家中餐店。

我对食物表达无能,先看看照片解解馋吧。

其实都是很常见的广东小吃,经过秘鲁人之手,个头变大,用料实在,口味自然更棒。当天正巧还是大年初一,饭店客满全部被预订,我俩只能在吧台边的咖啡区吃饭。起初我们还好奇,难道利马的华人都跑来这里过年了?直到宾客陆陆续续进来才发现,吃中餐的都是秘鲁人。

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农历大年初一,在秘鲁的一家中餐馆,上百个人的场子里只有我俩是中国人,阳光还“临危受命”,现场教起身边的秘鲁人怎么用筷子……我刚想跟她说:“你这对外汉语终于学得有用了,到秘鲁来传播中国文化。”还没说出口,仔细一看,她拿筷子的方法不对啊,差点误导了“学生”,只好我自己亲自上阵。旁边的大叔比较固执,硬是要把筷子当叉子,最后溅得自己一身酱。再回头看看我自己,不禁发出感叹,从来没觉得我拿筷子这么顺手……??

利马原本只是我们此行去马丘比丘的中转站,故只安排了一天的时间来游览。可到底游览什么,其实我也没想好。倒是买电话卡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秘鲁的电话卡在中国国内买不到,只能到了以后再想办法。酒店的前台告诉我们转角处的大商场有卖。起了个大早,谁知这家大型商场竟然要到中午11点才开门……阳光于是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暴走利马城——只为寻觅一块电话卡。

利马是怎样一座城市呢?

红绿灯形同虚设,过往车辆喜欢狂按喇叭,公交车也从不关门,随意揽客上下车。路上几乎没有亚洲人,我们很容易就变成了被围观的对象,但治安很好,重要路口都有警察把守。

这是阳光大人第一次遇见南美的阳光,走在这座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新奇又好玩。

我和阳光在上海的时候也经常到处乱走,其实不用去什么景点,路边就有最好的风景。

离开利马,就正式踏上我们的印加文明之路了。

我简单解释一下这段路是多么复杂吧。

要抵达最终的终点马丘比丘,需要先从利马坐飞机到库斯科(印加帝国最后的都城),再从库斯科包团或者包车沿着圣谷前往欧雁台,再从欧雁台乘坐专门的火车前往热水镇,再从热水镇一大早排队坐车上马丘比丘。这样算下来,光在路上就要花费将近两千元一个人,尤其是那辆从欧雁台往返热水镇的火车,由于秘鲁政府封闭了进出马丘比丘的道路,除非徒步走印加古道,其他所有人都要靠火车进出,往返票价是多美元,可路程只有20多公里。

你当然也可以选择徒步的方式,在《最好金龟换酒》里,傅真就详细地记录了她们夫妻俩徒步走完印加古道的故事。然而我俩并没有他们那么“文艺”,还是老老实实地选择了最俗的方式。

库斯科被誉为真正的天空之城,这里的海拔高达多米,一下飞机就感受到明显的“无力感”。在做攻略的时候,特地多安排了一天在这里过度,防止高反。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非常明智,我和阳光在不同时间分别产生了头晕恶心的感觉,以前读大学的时候去西藏也没有如此的感受,只能感叹,年少时真好哇。

在库斯科,除了游览整座城市以外,还有两件特别重要的事。

一是找到秘鲁火车的营业点,凭当时的预订邮件打印火车票,然而我至今也搞不懂为什么秘鲁人要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所谓的火车票也只不过是一张普通的A4纸附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gs/2094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