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学习三秦楷模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逐梦丝

发布时间:2021/6/1 1:06:00   点击数:

编者按:

按照陕西省委《关于开展向“三秦楷模”路生梅张雷威同志和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学习的决定》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事迹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将“三秦楷模”先进典型事迹分期发布。

请大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他们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们扎根基层、一心忘我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激励公司全体干部职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1

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

他们,坚守知识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定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丝路沿线国家文明交流互鉴。他们,直面科学研究前沿和难关,填补多项研究空白,把中国游牧文化考古理论和实践带入国际领先水平,构建了丝绸之路考古的中国话语权和研究主导权。他们就是以王建新教授为带头人的优秀考古科研团队——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

用中国话语阐释丝路真实历史

这支由8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骨干教师、12名学生组成,吸收国内外19家合作单位59名成员先后参与的考古队,20余年来,用不惧艰辛的稳健脚步丈量着丝绸之路,用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寻找历史印记,用尊重包容的品格架起丝路文明对话的桥梁。

从中国西安到中亚的广袤大地上,他们取得了一系列首创性的重大考古发现,最终确认了《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的古代月氏和康居的文化遗存,为丝绸之路考古提供了广为认可的“中国方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年2月,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当选陕西省第七批“三秦楷模”。

年,王建新成为首个进入中亚开展考古研究的中国学者。从东天山出发,追踪月氏西迁路线,到达了乌兹别克斯坦。在境外考古工作中,考古队逐步探索出了“大范围系统区域调查与小规模科学精准发掘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年,考古队先在撒马尔罕西南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找到了属于康居文化遗存的撒扎干遗址,这个发现令人振奋不已,因为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当年正是经康居抵达月氏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小城拜松发现了拉巴特墓地,经过对时空范围、文化特征等方面的系统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界一致认可,拉巴特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寻找已久的西迁中亚的大月氏。考古队用中国话语为阐释丝绸之路真实历史提供了实证资料和科学依据。

以学术成果服务国家需要

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正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当年12月,在陕西省政府支持下,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组成中乌联合考古队。

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前夕,在乌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访乌期间,习近平主席专程接见了包括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在内的中方考古队员。

“走出去”12年,中亚考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年“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月氏与康居的考古发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引起当地公众、国际学术界以及全球各大媒体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gs/208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