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洛哥旅行回到上海后的一周,还是有很多朋友以为我此次旅行的地点是法国南部的摩纳哥,虽只是一字之差但足以引发诸多类似“那里的马路都可以开F1赛车”等啼笑皆非的鸡同鸭讲。好吧,沙漠里开赛车也是挺新鲜的,不知阿隆索能够跑几圈。没错,我去的是摩洛哥,北非的一个阿拉伯国家。促成我此行的不是三毛与荷西的浪漫爱情故事,而是对一个地处非洲却有着欧洲气息的穆斯林国家的好奇,和对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撒哈拉以及横亘东西的阿特拉斯山脉造就的磅礴海风和温情阳光、红色沙漠和无限星空、白色雪山和绿色牧场的向往。当然还有能够让我说走就走的---免签。
从上海出发乘卡塔尔航空经多哈转机,历时22个多小时终于抵达卡萨布兰卡,接着直奔预定好的酒店倒时差,此时已是当地时间19点,但天色还是很亮。刚出机场发了一张机场自拍到朋友圈,就有三十年老友提醒我“头巾戴起来”,“骆驼骑起来”,于是我默默地从背包里抽出围巾把头给包了起来,至于骆驼骑起来是我最后两天行程的主要出行方式,当下还不急。
虽然落地在卡萨布兰卡,但由于行程计划为卡进卡出,所以我把卡萨布兰卡作为行程的最后一站。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就按计划驱车前往此次旅行的第一站—拉巴特(四大皇城之首)。拉巴特作为摩洛哥的首都,国际知名度却远不如卡萨布兰卡。不得不说是有些尴尬,类似这样的尴尬,还有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之于伊斯坦布尔、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之于里约热内卢。
第一站:拉巴特,这个名称的阿拉伯语的意思是“捆绑”。传说很早以前,拉巴特只是大西洋畔的一个小村子,当时的国王将逮捕的犯人和掳来的战犯,用绳子捆绑起来,命令士兵将他们押送到这里从事繁重的苦役,随着被送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逐渐扩大,以致形成城市,从而得到一个奇怪的名称——拉巴特。乍一听到这个说法我立马联想到了澳大利亚,以前也是关犯人的地方,后来变成了城市,当然拉巴特这里只是个传说。
景点推荐:哈桑塔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墓
说到哈桑塔,就要讲故事了。哈桑塔建于阿尔默哈德王朝时期,该时期的王朝控制着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部分地区,携此盛威,国王发愿要建一座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但正当兴建中途,国王爸爸却突然辞世,清真寺建筑也就变成了烂尾工程,而年的里斯本大地震,也使得清真寺大部分建筑成为废墟,但是仍保存着根大石柱。玫瑰石建筑的哈桑塔也在强震中安然无恙,被摩洛哥人视为真主的庇护,是信徒们仰望和朝拜的目标。
哈桑塔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就在哈桑塔的对面,陵墓建筑为典型伊斯兰风格,主体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金字塔形的屋顶用绿色琉璃瓦覆盖。墓室里安放着穆罕默德五世国王的石棺和哈桑二世国王及胞弟阿卜杜拉亲王的石棺(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爷爷、爸爸和叔叔,这样说就好理解点,也是我掰着手指头好不容易理清楚的)。
陵墓入口处有骑马的卫兵把守
国父陵外墙用白色大理石板雕花板,以几何图案为主,精美却不显笨重
国父陵墓室大厅,同样是陵墓,这里是可以照相的
12面的原型陵墓顶,由桃花心木精心雕刻而成,包有金叶,并以大块彩绘玻璃装饰,精致奢华
第二站:艾西拉,是一座非常袖珍的小城(有多小?城门只可以通过一辆小车,小城的中心广场还没有广场舞大妈的舞池大),虽没有景点和迷宫般的老城,但它在摩洛哥的名气却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受旅行者的青睐呢?而吸引万千游客来此的,正是这里的色彩。年,两位本地的知名艺术家,与他们来自世界各地的11位朋友一起,在小城中各处墙壁上画满了彩绘。这些作品色彩鲜艳,艺术水平极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
狭窄的街道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外墙上都画满了彩绘,其水准之高让人吃惊。这些年来前前后后走过很多国家,街头彩绘见得多了,但艾西拉这种高水平大规模的还是第一次看到。
第三站:丹吉尔港,特殊的它正好处在摩洛哥的最北端,实际上就是整个非洲大陆的西北角上,与欧亚大陆隔海相望,离对面西班牙相距仅仅十余公里。这相当于是处在一个全球交通的十字路口:一边地中海,一边大西洋;一面是非洲大陆,一面是欧亚大陆。所以想当然的它是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了。丹吉尔分新城与老城。这是同一座城市里紧密相连而风格又截然不同的两部分,新城明显体现着贸易自由化与工业化带来的影响,而老城依旧保存着传统的阿拉伯风格。既然是旅行,青睐老城也就无可厚非了。
走到老城里面交叉街巷最多又最热闹的大素科广场,穿过广场四周那些堆满着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商品的店铺作坊,找一家散发着浓郁醇香味道的咖啡馆安静坐下来,品上一口清香的薄荷茶,等待夕阳西下,感受岁月静好。在丹吉尔我要介绍的是生活,也就是市场…
各式各样的鱼
在上海市场已经难觅踪影的野味
香料
码放整齐的蔬菜
好吃的仙人掌果实
最后猜猜挂着的那大串是什么?
第四站:Chefchaouen,如果按照读音,这个地方应该被译成“舍夫沙万”更合适,然而这个地方更多时候会被简称为Chaouen,因此称呼它为“沙温”或者一个更艺术些的名字“莎温”就更朗朗上口了。一走进沙温依山盘旋而建的老城时,只觉得进入了一个清新的梦幻世界:所有民居外墙上半部分是耀眼的白色,而下半部分却是同样耀目的天蓝色,门窗则用钴蓝色描漆,每一家的木门,装饰得别致无比。最绝的是连门前的台阶路面、小巷内也都是用淡蓝色的涂料粉刷过的,人处小巷之内时,似乎就是处在被蓝白水粉色彩包围的童话世界,妙不可言。
从酒店的窗前眺望蓝白相间的小城,有身在圣托里尼的错觉,如果说圣托里尼的蓝色是清新的,那么舍夫沙万的蓝色则是梦幻的。浓郁的阿拉伯风情配着地中海小城,就像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一样。
第五站:非斯,四大皇城中最古老的一个,在阿拉伯语意为“金色斧子”。非斯是穆斯林宗教文化中心,号称摩洛哥的精神首都,曾被美国著名杂志(Traveler)评为全球最浪漫的10大城市之一,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中世纪古城之一。老非斯在阿拉伯人居住区时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伊斯兰古城,狭窄、曲折的小巷、挤满商铺的集市,由于小巷狭窄,所以不能开车,只能骑驴。清真寺的祈祷声、刺人的皮革厂气味,对视觉、听觉、和味觉都是极大的挑战。所以我和一起同行的有人分开,她逛皮革工厂,我寻起了瓷器(因为皮革厂里有很多臭臭的大染缸,为什么臭?因为他们还是坚持在用鸽子粪进行除毛和染色)。
Fes生产马赛克和陶瓷的工人
Fes有摩洛哥漂亮分陶瓷博物馆,馆内陈列着摩洛哥的各种各样的瓷器
中国人到非洲卖瓷器
第六站:撒哈拉沙漠,从非斯出发在车上颠了8个小时终于抵达了撒哈拉,“头巾带起来”骑着骆驼就进入了大沙漠。据说这里每天晚上的阵风,会将沙漠表面的浮沙卷起,所有车辆轧过的痕迹都不复存在,第二天清晨,只留下层层叠叠的沙纹,和不断变换位置的沙丘,就像处女地一般,诱惑着探险者重新留下自己的足迹。
清晨,我早早起来,安静地看太阳给沙海覆上一层金
在我眼里,那风蚀过的每一粒沙子,都是有灵魂的。何其壮美,这撒哈拉的日出!
第七站:马拉喀什,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穿越茫茫的撒哈拉,终于抵达了上帝的故乡”。马拉喀什的建筑跟先请途经的蓝白调建筑不同,这是一座红色的碉堡之城,粗犷的色彩,周围植种的枣椰树,让这座靠近沙漠的繁华都市,在雪山融化的雪水里滋润着,看起来生机勃勃,在柏柏尔语中,马拉喀什就是“上帝的故乡”。
著名的广场德吉玛,是马拉喀什的心脏。白天人们喜欢在这里尽情歌舞,尽情玩乐,这里流动着舞蛇人、算命人,表演魔术的,演奏民乐的各色艺人,到了晚上,这里便是一个最大的不眠广场,广场也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大排档,各种美食琳琅满目,手抓羊肉,豆子汤,阿拉伯蜜枣,混合水果汁,烤牛排,柠檬鸡,一路下来在摩洛哥各个城市吃到的美味,这里都有。
第七站: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得名于西班牙语,意思是“白色的房子”,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更是让这座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港市闻名于世。我对它的感知貌似源自于电影,所以经过了前期的长途跋涉,现在我只想找因电影而复制的里克咖啡馆,潜伏半天听着乐队演奏电影里的插曲,回顾那段凄美的故事,感叹“无论战争多残酷,人性和爱情永远是人的本性。”(其实都是我这个懒人找的借口)
“你眼里印着摩洛哥的月光,失去了你的叹息温情不再。时光流逝,对你的爱恋却与日俱增......”——《卡萨布兰卡》
本文作者系乘客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jt/1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