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一张火车票厚厚的历史满满的回忆

发布时间:2020/1/21 19:46:31   点击数:

来源:央视新闻综合

每逢年关

一张小小的票根

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从“彻夜排队”到“动动手指”

从拥挤的绿皮车到宽敞的“复兴号”

从普铁的长途颠簸到高铁的风驰电掣

小小车票,方寸之间

承载着无数游子对故土的乡愁

见证着中国时代的变迁

第一代:硬板式火车票

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使用,“历史”最长,堪称“爷爷辈儿”。为了节约用纸,它的尺寸为57×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

见过这种车票吗?如果见过,就暴露年龄了。

火车有快车、慢车之分,硬板票上也有体现。一道红杠“小队长”是快车,二道红杠“中队长”特快,没有杠。。。慢车。

如图所示:“一道杠”快车和慢车

年1月,北京站求购车票者。

年,广州车站外,购票者“贴身”排队。

硬板票虽然低效,但有一个好处是车票的发售相对透明。因为车站通常会公示每趟车的预留票额,所以只要来得早,排得够靠前,肯定能买到车票。

还记得春晚那个小品“有事您说话吗?”小品演员幽默地说在车站窗口排队买票就是“一夜风流”。那会儿能搞到车票,是特有面儿的一件事。

年春运,广州,买票除了排队还要“肉搏”

因为硬板票是大批量预制的,如果不标注座位,那上车就是随便坐。例如下面这样↓

大多数时,车次、座位和发车时间是以小纸片的形式贴在了车票背面。仔细看下面这张,小纸片上还有广告。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纸板票”实现电子售票,票面日期和编号均由电动砸票机完成。

年1月,北京西站春运高峰时,出动多辆流动售票车,到市区街头售票。

年1月,河南信阳火车站,各种返乡或者返城的青年正在候车。

从窗户爬车,这是很多人对于春运的标志性记忆。

硬板票印刷防伪技术较弱,上世纪90年代末逐步被联网电子票取代。但直到年,国内一些小的火车站仍在发售硬板票。

硬板票,绿皮车,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虽然“逛次逛次”的声音一去不复返,但是,只要能坐上火车,心就踏实,这种返乡和回家的亲切体验已深深印在无数人的心中。

第二代:软纸式火车票

年初,上海、北京等铁路局开始试点计算机软纸标准车票。试点期间,各个铁路局有着不同样式的车票。

试点期间北京铁路局标准版软纸车票

试点期间上海铁路局标准版软纸车票

年末,当时的铁道部确立了软纸客票统一样式标准,正式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软纸车票。“软纸票”开始代替“纸板票”上岗。

早期蓝色底纹的软纸车票

后经过改版,变成了沿用至今的红色底纹车票。

软纸票不是事先印制好的,而是在售票时现场打印。使用这种车票后,售票时间大大缩短。

年铁路第三次提速,车票板式也发生了变化,条形码等也有所不同。

第三次铁路提速时改版的车票

几年后,铁道部门再次对车票板式进行调整。将列车车次调整至出发站与到达站之间。原“全价”字样改为人民币符号“¥”。

调整后的车票

软纸式火车票的广泛使用,恰是在我国人口红利释放与城镇化进程最快的阶段。尽管路在增加,车次在增多,车速在加快,但春运期间,买票难、乘车难仍是焦点问题。

回家的路,依然辛苦。

年1月7日,深圳春运铁路预售票服务区。

年1月24日,南京火车站工作人员现场指挥帮助旅客上车。

年,在拥挤的列车上,累了的乘客在过道上酣睡。

年春运第一天,武汉火车站内公告牌显示多数车票已告售罄。

年1月26日,由杭州始发开往贵阳的L次列车,由于大量民工返乡过年,这趟列车所有车厢爆满。

年2月10日,北京西站售票广场聚满了排队购票的旅客。

第三代:磁卡式火车票

年4月18日,动车组全面上线投入运营,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中国逐步迈入“动车时代”。

“和谐号”动车组

同时,火车票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升级,磁卡式火车票陆续发售。

这种闪烁着光泽的磁卡式火车票为一次性车票,票面硬度比软纸式火车票更高,车票正面印有动车组图案,车票背面植入磁性信息和热敏信息。

初期的粉红色底纹介质车票

初期粉红色底纹计算机磁介质车票,四角为弧型。背景图案为一列动车组列车从右向左快速行驶的画面。

年底,软纸车票也再次调整,下方的条形码变成了







































白癜风医院让新年无白欢度
昆明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jt/1768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