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从爱尔兰传奇到萨莉鲁尼爱尔兰性是一

发布时间:2023/4/7 20:13:32   点击数:

记者

徐鲁青

编辑

黄月

1

仙人们和精灵中更纯洁的那些就住在那里,用风中摇摆的芦苇的叹息,用鸟儿的歌唱,波浪的呻吟,用小提琴柔情的泣声,哀悼我们陨落的世界。

叶芝在代表作《凯尔特的薄暮》里塑造了飘渺有灵、自然脱俗的爱尔兰美学,至今仍影响着大众文化对爱尔兰的想象——在游戏《魔兽世界》中,角色“德鲁伊”能运用自然力量来维护平衡、保护生命;托尔金笔下的《魔戒》借爱尔兰传说构造了精灵族的形象,优雅轻盈,栖居森林。

除了叶芝,经典文学的书架上还有其他许多爱尔兰作家的身影,乔伊斯、贝克特、科尔姆·托宾……颇受市场青睐的新生代作家萨莉·鲁尼也来自爱尔兰,她的书写关乎城市、物欲、阶级地位,与叶芝笔下树荫郁郁、精灵游走的旧世界相隔甚远。“我讨厌叶芝!”她曾向媒体这样说道。从爱尔兰文学里探寻出一条连贯的线索,是否只是一厢情愿的妄图?毕竟托尔金在牛津大学就职典礼上谈到爱尔兰文化时说过:“凯尔特这个词就像是一个有魔法的袋子,你什么都能往里面塞,可是它自己什么也不会提供。”

在日前举行的《雪岭逐鹿:爱尔兰传奇》新书发布会上,本书作者、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助理教授邱方哲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从容、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包慧怡从爱尔兰传说出发,探讨了“凯尔特文化”与“爱尔兰性”是如何被民间故事文集塑造的,以及我们能否在从乔伊斯到萨莉·鲁尼的爱尔兰作家中寻到延续的母题。

《雪岭逐鹿:爱尔兰传奇》邱方哲著胭+砚|漓江出版社-1

在纯粹的“爱尔兰性”之外看到多种文化的碰撞

在代表作《凯尔特的薄暮》里,叶芝采集和整理了爱尔兰民间神话传说。这本书的野心不只是文学的,也是政治的,叶芝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领袖人物,这场发轫于19世纪末、绵延至20世纪20年代的文化运动,与爱尔兰政治上的民族独立运动相呼应,力求证明爱尔兰文化根植于威尔士、高卢同源的凯尔特文化,与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当时的英国、法国文化截然不同,为塑造“爱尔兰民族”提供依据。作家们在这一时期致力创作去英国化的,符合爱尔兰文化精神的作品。

叶芝认为,古代与民间故事可以作为文化资源,用文学“为爱尔兰这块软蜡来塑形”。邱方哲指出,当前国内出版的大多数爱尔兰传奇,选材多受“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影响,往往刻意抛去基督教与拉丁语文化的因素,追求纯粹的“爱尔兰性”,但这些被选编的故事集“对爱尔兰的呈现不够全面,爱尔兰并不仅仅意味着凯尔特薄暮式的精灵文化”。他说,“很难总结爱尔兰古代的文化到底是怎么样的文化,这像中国文化一样。你读到他们的传奇故事会发现都是多种文化碰撞的结果,本土信仰、基督教的线性历史观、欧洲大陆和远东的故事模版,也包括了英国入侵者带来的影响,所有这些文化因素兼容并收才形成爱尔兰的本土文化。”

邱方哲提到,“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的作家试图将爱尔兰文化打造成同阳光与微风相关,“如同金发长袍女子缓缓走过林间的美感”。实际上,爱尔兰民间传说里有许多血腥粗俗的故事,比如古代爱尔兰诸神的原野之战描绘了残暴战争场景、婚外情、野合以及血腥的大屠杀。比如《雪岭逐鹿》收录的《麦克达索之猪的故事》一篇里,主人公与人分食猪肉起了争端,大开杀戒,直到“尸体堆成山,血从七道大门汨汨流出”;《伊娃独子的陨落》描写爱尔兰最有名的英雄库呼兰为了获得国王赞叹,杀死亲生儿子康勒的经过,“康勒身上流出的鲜血,在我手上一会儿就蒸发殆尽”、“他从水中一击得手,腹矛没入康勒肚中,再一扯,他的肠子流得满地都是。”

《雪岭逐鹿:爱尔兰传奇》新书发布会(图片来源:出版社供图)

隔绝的孤岛与偏远的乡间也是对爱尔兰的刻板印象之一。然而在许多传奇故事中,爱尔兰与城镇和物质关联密切,也是欧洲甚至远东各国频繁沟通往来之地。比如《蒙甘的身世》提到了国王与不列颠岛上盟友的密切交往,《卡里尔之子图安的故事》是不列颠的修士带着福音书来爱尔兰传道的经过。邱方哲指出,中世纪爱尔兰和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交集频繁,爱尔兰僧侣在欧洲很多地方办了学校,也有很多国外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

爱尔兰传说也不只有轻盈飘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dl/248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