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地理 >> 朋辈讲座采访三沙晓文因为阿语结交的风
朋辈讲座采访
(三)
采访沙晓文:因为阿语结交的风景
沙晓文,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大二经过遴选进入外交部,大三站在联合国总部演讲,前不久又作为成员之一赴卡塔尔参加阿拉伯语辩论赛。凭借扎实的阿拉伯语基础和面对机会的果决,他结识了很多令人艳羡的风景。
进入外交部
考入外交部始于他“有机会不妨一试”的念头,当时只是想体验一下,没有想过会考上。
“我觉得语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我们遇到文化完全不同,没有任何交集的外国人,我们可以通过共有的一门语言交流。比如这次在卡塔尔参加阿拉伯语辩论赛,我们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赛队伍,比如越南、韩国、法国、西班牙等等,我们都用阿拉伯语交流,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对方的思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了一门语言就了解了它所代表的文化,这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更加包容。”
对多门语言有所涉猎的他,对语言本身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觉得语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我们遇到文化完全不同,没有任何交集的外国人,我们可以通过共有的一门语言交流。比如这次在卡塔尔参加阿拉伯语辩论赛,我们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赛队伍,比如越南、韩国、法国、西班牙等等,我们都用阿拉伯语交流,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对方的思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了一门语言就了解了它所代表的文化,这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更加包容。”
沙晓文希望自己在外交部工作以后能为国家作一些实事。
在联合国演讲
说起在联合国演讲的经历,沙晓文的语气里透露着感激与珍惜。年,他在“ManyLanguages,OneWorld”国际学生作文竞赛中优胜,并于7月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多种语言,一个世界”全球青年论坛。最初他是看见老师在班群里转发的一个推送,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写了一篇文章。
“感谢活动的主办方(美国ELS教育机构和联合国学术影响力)提供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在联合国演讲恐怕是一生只有这一次的经历。我的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对个人而言,此次经历增加了我的自信心,开拓了我的视野;对世界来说,我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并且通过联合国这个平台传播了出去,为这个议题的解决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摩洛哥留学
沙晓文前几日刚从卡塔尔结束辩论赛回国。这不是他第一次到阿拉伯国家,大三时他就和同学一起在摩洛哥留学,组团游览了很多地方,比如马拉喀什、拉巴特、丹吉尔、沙漠等。
两次去到语言对象国的他说:
“我觉得语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我们遇到文化完全不同,没有任何交集的外国人,我们可以通过共有的一门语言交流。比如这次在卡塔尔参加阿拉伯语辩论赛,我们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赛队伍,比如越南、韩国、法国、西班牙等等,我们都用阿拉伯语交流,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对方的思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了一门语言就了解了它所代表的文化,这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更加包容。”
沙晓文面对每一次的机会都只是想尝试一把,但事实上,机会永远都只垂青于准备充分的人。谈到学习上的建议,他说:
“大一大二的学习很重要,打好基础很重要。那时候我每天花很多时间学习,争取学一课掌握一课,同时多复习巩固知识点。学习语言没有捷径,尤其是阿拉伯语,学习的过程肯定是痛苦的,但是坚持下来就会越来越轻松。好好学习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找准人生的方向,不论选择哪一条路都要足够努力地走下去才行。”
编辑
网络部陈弗易
文案
秘书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