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地理 >> 上海一周上海的乡村,何以成为ldq
乡村并不是城市的“背面”,也不仅仅是一种补充。
上海经济“半年报”正式披露,科创板迎来开市一周年,长江中下游全面进入主汛期也让这座城市面临防汛考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上周的日程中,上述相关的事务占据了相当比重。而在实地检查防汛工作,出席市人代会和“小人代会”,专赴上交所调研并与多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座谈后,李强将这一周的最后半个工作日,留给了市郊农村。7月24日下午,李强赴嘉定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来到上海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华亭镇联一村,实地察看当地新修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此前两年,李强都曾在夏令时节安排针对市郊乡村的专题调研。年7月1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青浦朱家角镇举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明确要将乡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年7月5日,李强前往奉贤,探访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奉贤青村镇吴房村,提出要“做实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文章”。此外,李强在沪上几大郊区调研时,通常也会安排乡村振兴的点位。就在一个月前,上海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就人民城市建设作出系统安排。在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发展的同时,乡村之于城市的功能和意义问题,亦在不断凸显。全会期间,就有多位市委委员在审议时表示,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应被纳入人民城市建设的范畴通盘考虑。能否妥善处理城市与乡村、中心城区与郊区、市民与农民的关系,会影响人民城市整体的品质与能级。具体而言,包括乡村城镇体系如何进一步优化布局、如何进一步向农民释放改革红利、如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如何提升市郊产业能级等,都被认为到了破题之时。在上海这样一座典型的大都市,这些议题并非可有可无,亦不能“在乡言乡”——乡村并不是城市的“背面”,也不仅仅是一种补充。市委书记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