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地理 >> 去了摩洛哥才知道,旅行是个技术活下
我没有看过《北非谍影》,也没有看过三毛的任何一本书,所以对摩洛哥谈不上什么情怀。去了就只当完成一个心愿,不去恐怕还是会念叨上一阵子的。
图:菲斯麦地那by茱妮
第3站梅尔祖卡Merzouga
PART01
景
梅尔祖卡是撒哈拉沙漠以西边缘的一个小镇,也是我们进入沙漠前的最后一站。事实上,从瓦尔扎扎特到梅尔祖卡坐车要8个小时,所以才有了前一晚在山间民宿的停留。如果不是这样麻烦,我确实是打算依靠公共交通前往沙漠的。不过跟团的好处么,当然是省心,而且这一天也并不只有梅尔祖卡这一个地方,如果坐大巴的话就会错过。
图德拉峡谷(GorgesduToudra)
阿特拉斯山区的一道天然屏障便是图德拉峡谷,峡谷落差不算很大,但因岩壁几呈直上直下,所以比较险峻,却也吸引了不少攀岩爱好者前来挑战。现在峡谷内修建了一条供徒步的小路,虽然方便进出,但也少了些自然的味道吧。
代斯峡谷(GorgesDadès)
代斯峡谷号称是摩洛哥南部最美的峡谷之一,因为这里跳脱出了满眼的土黄色,被大片种植着棕榈和农田的绿洲覆盖着。我们过夜的那家民宿也是在代斯峡谷,位于被两面的高山所包围的逼仄地带,不过当离开那片村庄,眼前的景色变得一览无遗,便能看到代斯峡谷的全貌。
下图是在网上找到的,拿来示意一下我们前一晚的民宿是建在怎样一个地方,说不定正是那些小房子的其中一栋。
来源:明明是自由的鱼
撒哈拉沙漠(Sahara)
在见到撒哈拉之前,这儿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地理书上的名词。再或者,是被(伪)文艺青年引用烂了的那句: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当真的见到了撒哈拉,我才知道,原来沙漠不只是黄色的,它也能像撒哈拉这样带点微红色,让危险的沙漠也泛出柔情。当然,作为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去撒哈拉露营是不可能深入到腹地的,所以在摩洛哥的沙漠体验只能在梅尔祖卡沙漠一带。
PART02
故事
第二天司机依旧低气压,不过好在这天默罕穆德不知道从哪个旮沓冒了出来,跟着我们一起进沙漠。他是个很会调节气氛的话痨。上车没多久先抚慰了司机,然后就开始眉飞色舞地向我们得瑟他刚在一部在摩洛哥拍摄的中国电影里打了个酱油,说拍摄地就在我们刚离开的村子,还有很多爆炸场面!我们问他是啥电影,讲了半天也讲不清楚,他就干脆从Youtube找出电影预告片,我一看原来是和《湄公河行动》一个系列的《红海行动》,那会儿电影应该刚拍完没多久,没料到它后来会如此火爆,间接让摩洛哥又火了一把。
代斯峡谷只是稍作停留,便继续驱车赶往图德拉峡谷。到了图德拉,司机让我们下车步行,他则把车开到前面等我们——这是沙漠团的常规操作。不过这一路上,除了筑垒堡,基本每个景点逛20分钟已经了不起了,反正都是千篇一律的土黄色或土红色。图德拉峡谷也一样。
然后是今日份的午饭,我点的比较成功,至少吃到了鸡蛋。妮可酱大胆尝试了塔吉锅,以失败告终。
在路过若干个小村落之后,车子再一次行驶在了荒无人烟的公路上。此时此刻,对于“公路片”有执念的某小伙伴在憋了一路之后再也憋不住,弱弱地问司机可不可以在路边停一下让我们拍个照,被默罕穆德抚慰了受伤心灵的司机当然欣然答应。
天色已近黄昏,一车的人昏昏欲睡。不知开了多久,前排的默罕穆德突然指着前面喊道:看,撒哈拉!我们一下子清醒过来,连忙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过去——路的尽头横亘着一片连绵的沙丘,在夕阳下呈现出迷人的橘红色。这就是撒哈拉啊!远看就已经这么美了!
我们并不是直接进沙漠,而是先来到沙漠边缘一处类似驿站的地方休息,等待驼队。之前看到不少攻略说骑骆驼一点也不舒服,而且要骑半个小时左右,所以我和妮可酱在来摩洛哥之前就商量好不骑骆驼,跟默罕穆德要求进出沙漠都改成四驱车接送。默罕穆德什么都好,就是做事不太仔细,也可能手上客人太多,无暇顾及到每个人,所以等我们准备进沙漠了,才傻眼地发现他完全忘了这事。好说歹说最后是骑骆驼进,四驱车出。
我们的驼队只有四人,除了我和妮可酱,还有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妇。因为我们加入沙漠团较晚,所以没能和其他小伙伴们住在一个营地。当我们骑着骆驼跟在柏柏尔人的身后,广袤的天地间,没有了文明世界的嘈杂声,感官被放大,让人不免连呼吸都小心起来,安静的愈发安静,响亮的也愈发响亮。
驼队行进到一半,柏柏尔向导让我们下来去沙丘上看日落。时间不长,大约15分钟左右,不然就没法在天黑前赶到营地。然而,再次回去骑骆驼时那对美国夫妇中的丈夫开始作妖,他自己原来骑的那匹骆驼脾气略犟,他骑得不舒服,结果就跑在我们前面,抢了妮可酱的骆驼,如此厚颜无耻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气得妮可酱干脆也不骑了,直接跟着柏柏尔向导一起走进营地。
营地建在沙漠中一片低洼的地方,当我们爬上沙丘时,就能看到下面扎着几顶白色的帐篷。默罕穆德此前给我发过一些房间内的图片,跟我保证是luxury的住宿。不过进到帐篷里面,我还是被“luxury”的程度震惊了一下。豪华大床、淋浴、盥洗台、厕所,一应俱全。真心佩服这些柏柏尔人,到底是怎么把这些东西运进沙漠,还能接上水和电的。不过老板也再三嘱咐我们,人不在帐篷的时候,一定要关灯。
很不凑巧,这天正好遇上了中秋,是满月日,无法拍摄星空,让我有些小遗憾。索性倒不如就着营地的篝火与柏柏尔人的鼓声与歌声,静静坐于绵软的沙子上,享受这难得的夜晚……我虽然没有三毛情结,但在撒哈拉看日出依然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在这儿看日出不用起得很早,具体时间还真忘了,反正一问营地的员工都知道。不过为了拍照,还是得早点起床换上准备好的行头。
所以那天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在遥远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太阳还未升起,此刻出现了一名蓬头垢面、戴着度近视眼镜的中国籍女子,身着飘逸的拖地长裙,左手扛着三脚架,右手举着单反相机,正艰难地在一座十多米高的沙丘上攀登,吭哧吭哧,“自己摔下去不要紧,相机不能毁!”,她这么想着,然后依靠这样的信念终于爬了上去。
所以有句话说得好:镜头前的小仙女,镜头后的女民工。
气喘吁吁来到顶上,前方的地平线已露微光,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从温暖、柔软的光晕,一点一点变为瑰丽的光芒,直射向四面八方。
沙漠在日光的照耀下展现出迷离的光影变化,我们先下去洗漱,吃了早餐,又继续回来抓紧每分每秒拍个够,最后员工过来催促我们要准备离开了,才赶忙回帐篷用最快的速度打包行李。
别了,撒哈拉!
第4站菲斯Fes
PART01
景
菲斯,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宗教和文化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北非第一座伊斯兰城市……可能即便列举出再多的头衔也无法恰当地展现菲斯的魅力。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麦地那,分布着多达多条小巷,如果你不小心脱离了主路,那只能祝福你,但愿你能在一周之内走出这个迷宫。
PART02
故事
在到达菲斯之前,我们在中途还路过了一个名为伊芙兰(Ifrane)的小镇,不同于一路过来所见到的各种土黄色村落,伊芙兰带有些欧洲小镇的风情,看上去像是专门度假的地方。据说摩洛哥国王在夏天就会来这里度假,我猜测那天国王是在伊芙兰的,因为路上到处是荷枪实弹的警察。照例我们在这儿停留,不过我们几个人似乎对伊芙兰都不大感冒,逛了一小圈就离开了。
大约5、6点的时候,我们就到达了菲斯。默罕穆德早在半路上的某个小镇下车了,真是神出鬼没。虽然三天两夜沙漠团到菲斯就结束了,但我们依然跟小伙伴们约好第二天再一起逛麦地那,便就此别过司机,各自去自己的民宿入住休息了。我订的Riad离蓝门比较近,接待我们的是一个热情又勤快的阿拉伯小哥。不但帮我们妥帖安顿好住宿,还给我们仔仔细细地说了在菲斯游玩的注意事项,比如现在这个点就不要进麦地那了,特别是女性,在蓝门附近吃个饭就好;比如麦地那有多条小巷,不要偏离两条主路就基本不会迷路;再比如,如果碰上死缠烂打的人,就对他说一句阿拉伯语:Lah,shokran,意思就是“不,谢谢”。
不过,为了不必要的麻烦,这一晚上,我俩压根也没出去,而是在民宿的天台上消化了最后两包泡面。在菲斯的行程比马拉喀什更紧张,我们有四人需要赶下午一点多的大巴去舍夫沙万。于是,一行七人早上七点半就约在蓝门碰面,浩浩荡荡地开始探索传说中比迷宫更迷宫的菲斯麦地那。
我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真人版的《阿拉丁神灯》,虽然记忆已化为模糊的轮廓,但一进入菲斯的小巷,却立刻产生了那种déjàvu的感应,现实的场景似乎和二十几前的影像重叠起来,这儿完全就是《一千零一夜》的真实再现。
本来大家一致的目标是先去叔阿拉皮革坊,就是那个传说中米开外就能闻到恶臭味的地方,路上却遇到了一点小意外。眼看着就要到皮革坊了,这时有一个胖胖的男人突然出现,嘴里不停重复着:叔阿拉?Followme.Free!因为太多人说过菲斯的骗子比马拉喀什还多,我们怎么都不愿搭理他,特意避开他选择其他道路继续走,没想到他跟我们玩起了“游击战”,不管走哪条巷子,他都能适时出现在那儿,这毅力简直无人能及!让我们哭笑不得。于是我们在皮革坊半径50米处绕了半个多小时,依旧没能躲开他的如影随形,结果自然是为了赶大巴,没能进入菲斯的任何一个景点!叹气……
从麦地那出来,我们看时间已是十分紧张,偏偏因为跟着小伙伴的谷歌地图走,一路走到了她们的民宿附近,已经远离了进来时的入口,赶紧准备打车回去。一排停靠在路边的出租车中,一位穿着体面、略有点老绅士气质的司机大叔一下子进入我们视线,我俩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个大叔应该比较靠谱,不会坑我们,便不顾其他排着队的出租车司机的抗议,坐上了他的车扬长而去。果然,我们的直觉是对的,大叔主动打表,回蓝门20块左右搞定。
下车后又找不到民宿了,急得一头汗,再次使出屡试不爽的招数——让民宿员工出来接我们……好不容易回到房间拎着行李下楼,那位员工小哥看我们赶不及吃早餐,便帮我们把所有能带在路上的食物全都打包好了。真是太暖心了。就这样,还没咂摸出菲斯的滋味,我们便匆匆启程赶往下一站——舍夫沙万。第5站舍夫沙万Chefchaouen
PART01
景
许多人被摩洛哥种草的照片里面,一定少不了这个蓝色的城市,舍夫沙万。舍夫沙万是一座山城,麦地那的楼梯、房子外墙都被刷上了各种深浅不一的蓝色,虽然不及菲斯或马拉喀什的历史感,建筑也谈不上精致,但因为这样独特有趣的城市色彩,让舍夫沙万成为各路游客必须打卡的地方。
PART02
故事
到舍夫沙万终于感觉悠闲了很多,因为安排了两晚的住宿。不过因为订房时间太晚,我们两天住在了不同的地方。第一晚的民宿不在麦地那之中,而是在老城外的山上。因为山高路远,老板派了辆车来车站接我们。车子和想象中的差距略大,是一辆有些破旧的小面包车,开在山路上格外颠簸。我们一路颠着上了山,眼看离麦地那越来越远,房子也越来越少,妮可酱一度怀疑我们是不是要被拐卖进深山老林了。直到老板带着他的狗出来迎接我们,带我们进入了这家别有洞天的民宿。
老板的本职工作是个音乐人,家里养着一条狗,三只猫,若干只鸡和两头羊,热闹非凡,俨然一副农家乐的景象。这里的海拔比麦地那高,视野开阔,可以远眺麦地那,可以看日落和星空,可以招猫逗狗,所以我们到了这儿就不高兴下山了,直接坐在小院子里吃吃喝喝,刷刷手机,无比惬意。接着又在沙漠团的群里呼朋引伴,让老板安排车子接送。等小伙伴过来,正好赶上了日落。入夜后,山下的麦地那华灯初上,头顶是漫天的星光,风景这边独好。
这里的早餐比较简单,主要是用餐环境一级棒。老板的狗完全是一吃货,你吃饭的时候它可以一直蹲在旁边用这种期待的目光看着你。不过这点早餐连我自己都吃不饱,你就算了吧!
可惜这家民宿第二天没有空房了,我们不得不搬到山下的麦地那里。车子只能把我们放到麦地那外面的广场,里面是上上下下的阶梯,只有靠走的。再一次,寻找民宿无果。反正路迷着迷着也就习惯了,这时遇到迷路已经可以淡定应对,熟练地找出号码,让老板出来接,不过这次遇到了一位完全不会英语的民宿老板,我用半吊子法语又表达不清楚,折腾了许久才总算接上了头。
这家民宿其实也挺干净温馨,地理位置好,出门右拐就是比较热闹的街区了。走个两次,我们居然也能依靠自己找到回来的路。老板是个像老父亲一样的人,话不多,但会尽心照顾好每个客人。而舍夫沙万麦地那,确实不负网上的盛名,是个很容易出美图的地方。相比马拉喀什和菲斯,也更让我们有安全感。
不经意间来到当地人的菜市场,少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多了一份真实的生活气息。而就在市场转角的街道上,我们吃到了第一顿较为满意的餐食。当地人不爱被拍照,这些都是我默默盲拍的。
我们也终于能够在舍夫沙万开启买买买的模式,虽然只是些类似于冰箱贴的小纪念品,本来一直想买的尖头鞋没有在舍夫沙万找到喜欢的款式,想来这种东西还是应该在马拉喀什和菲斯买。最后带着战利品回民宿,打算和那位老父亲老板再确认一下第二天一早退房的事(买的是7点的大巴),但老板已经回新城的家,只能找他那个看上去不大靠谱的儿子。他遗憾地表示由于我们check-out时间太早,前台没有工作人员,需要我们现在就把房费结清。OK,我表示理解。然后我拿出欧元,他找不出零钱,甚至连等值的迪拉姆也没有,也不能付信用卡。我说不然我就把身上所有的迪拉姆给你,再补一点英镑,他给我来了句,英镑是什么?你给我看一下。我真是要气结!因为房费的事跟他搞了2个多小时,最后他是挨家挨户地找朋友换零钱,才结束了这个乌龙。
那个时候,我是多么想给他安利我们的移动支付!一家做旅馆的,没有零钱找给客人,也是很神奇的事,但看他半夜11点多在舍夫沙万的山城里跑得满头大汗,终归还是不忍心苛责他。
尾声TheEnd
到这里,你们以为故事结束了吗?不,完整的故事是要有彩蛋的。
最后一天从舍夫沙万回到首都拉巴特,准备直接打车去机场。又一次猝不及防地,遇到了无良司机。
我们在拉巴特的巴士总站门口上了一辆正好停在那儿的出租车。不打表,讲好迪拉姆到机场,这也跟我之前在网上查到的从机场到市区的车费差不多。开了没一会儿,司机又在半道载了一位当地女生。拼车也就算了,到了机场,我掏出钱包拿了元给他,他突然说,不对,是迪拉姆。我们俩愣了一下,生怕自己听错,又问了他一遍,没错,变,并且狡辩说在车上他就说了是。
我为什么对车费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他可能英语和法语都不太好,便让拼车的摩洛哥女生给我解释到机场比较远,所以才要元,而且这位女生一开始还口误,把deuxcents()说成了deuxmille(0),把我吓一跳,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再一次怒从中来,开始和司机据理力争,最后我们说不然你跟我们去机场里面问工作人员,通常这样的路程车费到底多少钱,他才作罢,拿了就悻悻地离开了。
摩洛哥啊,真是套路深深深几许……至此,被坑完最后一次,摩洛哥之行就快要落下帷幕了。
不要急,还有第二个彩蛋。
临飞行前被告知航班延误,因为法国罢工这个醉人的原因……我们不得不继续在拉巴特这个小到10分钟就能逛完的机场等了若干个小时,终于有了新消息,最后是需要先飞到卡萨布兰卡再转机去伦敦,我们居然用这种方式打卡了卡萨布兰卡!然而蝴蝶效应再次发生了作用,由于到达伦敦的时间太晚,我们没能赶上最后一班大巴去另一个机场附近的酒店入住,又由于英国出租车实在贵到无福消受,只能在机场大厅和衣睡了一晚。
这次,我们的冒险故事真的结束了。往期回顾
去了摩洛哥才知道,旅行是个技术活(上)
没有向日葵,阿尔勒还是梵高的阿尔勒
槟城好玩吗之见仁见智篇
茱妮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dl/1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