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书单推荐蓝江译著20112019年

发布时间:2024/12/22 12:16:29   点击数:

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法国和欧洲大陆激进左翼思想研究

译著书目

01

《世纪》

作者者:阿兰·巴迪欧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年

本书收录了阿兰·巴迪欧的13篇讲座,它们是巴迪欧于—学年、—学年、—学年,为哲学国际学院研究班开设的课程内容。巴迪欧在其中号召用内在性方法来取代外在性方法,以评价波澜壮阔的20世纪。巴迪欧将20世纪描述为“野兽”,这个新世纪超脱于旧的世界,践行了其思想中的一种真正的无限,它是新生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在本书中,可以看到一种后马克思视域中不同寻常的百年反思。

02

《哲学宣言》

作者者:阿兰·巴迪欧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年

上个世纪末,以利奥塔、德勒兹、德里达、拉库-拉巴特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都宣布哲学,尤其是其本体论哲学业已终结。似乎在那一刻,我们仿佛进入到一个哲学死亡的时代。当代法国思想家巴迪欧则反其道而行之,将矛头指向了这种哲学终结论,他大声质问道:“哲学终结了吗?”不,永远不会终结!只要我们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哲学就不会终结。因此,对于《哲学宣言》作者阿兰·巴迪欧来说,写一部关于哲学的宣言是必要的,这种肤浅的哲学终结论,不过是自尼采和海德格尔以降诗人时代的副产品,当将本真同诗歌联系起来,便遮蔽了本真同其他真理程序(数元、革新的政治、爱)缝合的可能性。因此,在今天,与其掩耳盗铃般地说哲学终结,不如开宗明义地大胆宣称:哲学存在!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一个更为错综复杂的今天重新发现哲学。

03

《第二哲学宣言》

作者者:阿兰·巴迪欧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年

《第二哲学宣言》一书作为系统阐述著名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哲学思考的《哲学宣言》的续篇,在巴迪欧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该书中,作者阿兰·巴迪欧再次思考了哲学的当代使命,即反对当代唯物主义的霸权和相对主义的桎梏,重申了哲学的生命力。不过,这次在《第二哲学宣言》中他所针对的目标变成了过度存在的、媒体上的心灵鸡汤和健康俱乐部式的哲学。所以,为了拯救哲学,巴迪欧宣称要将哲学去道德化,再次引入了柏拉图著名的意见和真理之分,将当下流行的无处不在的“哲学”看成高尔吉亚式的智术,而今天哲学的命运就是要同这些诡辩的智术进行斗争,在众多纷杂的意见中寻找到真正的真理。

04

《小万神殿》

作者者:阿兰·巴迪欧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年

究竟哪些人物最能代表20世纪法国哲学和思想的形象?看当代法国最富代表性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给出他自己的回答。阿兰巴迪欧选择了20世纪业已离我们远去的十四位哲学家,这里面有作为阿兰巴迪欧师长的拉康、康吉莱姆、卡瓦耶斯、萨特、伊波利特、阿尔都塞;也有与巴迪欧同时代的,开创了法国思想全新视野的福柯、德勒兹、德里达、利奥塔;还有一些是我们并不太熟悉的名字,如吉尔夏特勒和弗朗索瓦普鲁斯特。但对于巴迪欧来说,这些思想家都代表着一种极富生命活力的力量,他们的思想打破了我们陈腐意识形态的藩篱,让我们真正面对不可能的真。在这个意义上,十四位思想家犹如天上的神灵,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或许这正是本书的书名《小万神殿》所要传达的意义。

05

《万物的追问》

作者者:艾德米勒、容延森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年

《万物的追问》这本经典的哲学读物为学生介绍了最基本的、永恒的、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两位作者(艾德·米勒、容·延森)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加上写作清新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可以轻松理解这些问题。《万物的追问--来自哲学的邀请》中还有一些拓展性的教学程式,如连续的概括,能引起注意的文本框、传记、警句,还有一个哲学小词典。新版本更加简化易懂,即使是一个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读者也能在作者的引领下愉快地进入充满智慧的哲学殿堂。

06

《元政治学概述》

作者者:阿兰·巴迪欧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年

《元政治学概述》中,巴迪欧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政治哲学,因为从来不可能有一种哲学,包括政治哲学先于政治而存在。巴迪欧强调,政治是哲学的前提,而不是相反。巴迪欧认为只有四个真理程序,它们构成了哲学的前提,即革命的政治、科学、艺术和爱。

07

《语言的圣礼:誓言考古学》

作者者:阿甘本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年

在本书中,阿甘本从意大利学者保罗普罗迪的《权力的圣礼》引入,探讨了作为西方政治的基础的誓言现象的根源,并进一步探索了语言对我们生命形式以及生活意义的构建问题。

阿甘本认为,对语言的研究,需要一种考古学的努力,即我们需要发掘出,语言诞生的最原初的事件。而在阿甘本看来,这个最原初的语言事件,就是誓言。由于我们的一切语言关系,都是在誓言所构建的词与物的关系中塑造出来的,于是誓言便成为了突破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规则的玻璃瓶的最主要的突破点。

08

《宁芙》

作者者:阿甘本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年

在探索打开过去之门的方式上,古希腊人用一种神秘的仪式,召唤出可以为我们带来过去叙事和幻像的谟涅摩绪涅女神。然而,现代思想家们却将我们通往过去的命运交付给一个影像。德里达的得意门生伯纳德斯蒂格勒将我们面对影像的技术,理解为影像的自动化过程。不过,从一开始,阿甘本就将他的影像哲学附着在德勒兹的重复的基面上,他所关心的并不是纯粹回到过去的可能,他认为我们必须在影像的碎片中,恢复一个潜在的过去,而不是仅仅恪守一个空洞的客观性原则。在此意义上,阿甘本将影像比作宁芙。宁芙是古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中的仙子,她们并不是诸神,并不能享受永生,因此在阿甘本看来,她们是介于人与动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宁芙就是影像的隐喻,影像是一种介于真正鲜活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物。阿甘本通过追溯图像学研究的谱系,提出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封存在影像之中,我们唯有在与影像(宁芙)的结合中,才能去开启通向记忆、通向过去的可能性。

09

《巴迪欧:关键概念》

作者者:A.J.巴特雷、尤斯丁·克莱门斯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年

阿兰巴迪欧或许是依然健在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家。当代哲学家中几乎没有人像他那样可以展现其论证和关涉的力度,或者像他那样铿锵有力地批判性地接入到当代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的争论之中。本书呈现了一份对巴迪欧全部思想的概览和导引。书中所收录的多篇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zz/260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