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每日由新话题费兰特与其笔下的女性主义

发布时间:2023/4/3 13:34:41   点击数:

“只有你身为女人才会知道这些丑陋的秘密”。这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一句宣传语,这句话乍听之下让你感到惊诧,读了书才发现,女性的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与每一个人相关。那不勒斯四部曲有着革命性的叙述,而费兰特笔下的女性命运,也让我们忍不住共情,从来没有哪个作家笔下的女性,会让人觉得如此动容,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莱农一生的友谊与牵绊,让读者与她们有了某种无法用言语表述的连结。

最近,我们邀请到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出版人、编辑索马里,带着由她编辑的新书《碎片》与我们一同畅聊费兰特和她笔下的女性,解密这位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的“最神秘作家”。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本期直播中的讨论重点和书籍推荐。

“本期重点”

关于那不勒斯四部曲

索马里:一开始我会把它理解为是友谊的故事,它甚至写出了西方人都非常惊叹的友谊,但当我真的读进去会发现,它其实写的是很可怕的一种生命,其中有很多种复杂的情感,以及对内在的理解。那不勒斯是不同形态的生命,不同价值的体现。

索马里:这本书写的并不是让男性来猎奇的看待女性,而是完全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看到生命中所有的元素。包括肉体元素、教育元素、头脑元素......

马一萌:在我的阅读经验里面,我是从来没有读过一部书是专门描写女性友谊的,也没有哪部书是让我如此感同身受,你会看到这些女性的命运一方面被时代裹挟着,一方面她们也在塑造时代。

关于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女性形象

马一萌:首先聊聊莉拉,她其实是非常自由的灵魂,她出生的家境不是很好,甚至比莱农还要差点,从小很反叛,作者也用一句话形容她,带有邪恶感的野性美。

索马里:莱农和莉拉两个形象的路径非常不同,一个人选择通过教育出人头地,阶层跨越,让自己处于名利场,聚光灯下的位置;另一个非常粗俗,甚至是“坏”,命运多舛。费兰特说,莱农是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是可以作为一种出路或者工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莉拉更底层,更发自肺腑,她会很激烈的与世界抗争,但是最终会把这个舞台留给她的朋友。

马一萌:莱农和莉拉的友谊不是“玛丽苏”,有可能是相互妒忌,甚至是相互憎恨的,但也是相互同情的、彼此守候的,这是非常真实的友谊。

马一萌:书中还有很多形象非常立体,比如莱农的母亲,一个非常市井且庸俗的家庭妇女的形象,从这个形象上也能看到很多现实中的母亲缩影。

马一萌:还有一个女性形象让我印象很深,就是她们的小学老师。其实,这个老师是非常看重莱农和莉拉的,甚至她认为莉拉的天资比莱农更高,但是由于莉拉家庭的原因,她没有再继续求学了,某种程度来说,她对莉拉是失望的,包括莉拉的婚姻......所以她希望莱农能够脱离庶民的阶层,实现更好的阶级跨越。当莉拉在街上碰到这位老师,她们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不管我的天资有多高,我现在所做的事情都轮不到你来评头论足,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但是我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和其他伟大的母亲一样......这段话,也让我想到近期的热点话题#女性要不要做家庭主妇。

索马里:作为一个教育者,奥利维耶罗是成功的。因为她一切的判断都认为莉拉是更好的材料,莱农不是那个材料。她可以很好的看到莉拉身上的闪光点。至于家庭主妇的问题,我认为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视角,家庭主妇是群体压迫的结果。

马一萌:虽然本期聚焦是在更多的女性形象,但尼诺这个角色,也是不得不提的存在。为什么说尼诺很渣呢?

索马里:我不会用“渣”来形容尼诺,这是男性普遍特征。尼诺没有逃离我们理解普遍意义的“渣”。他其实更多的是轻浮、没有根基、喜欢取悦掌权者。

关于费兰特《碎片》

索马里:那不勒斯四部曲不是为了让读者同情底层形象,《碎片》里最能提现费兰特价值观的不是一代人掌握知识和话语权就够了,而是一代人一代人思想的转变。《碎片》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20余年来的书信、访谈和散文集。作家在书中袒露了自己对写作风格和主题的探索历程,并回顾了自己经历的自我怀疑和突破,这些对话睿智地诠释了女性和家庭、神话和文化、城市和记忆,以及作家和读者的复杂关系。《碎片》既是深入费兰特的文学世界的指引,同时也是一份智性、鲜明而坚定的文学宣言。

索马里:想要了解费兰特,推荐大家读读《被遗弃的日子》和《烦人的爱》两本书。

马一萌:推荐纪录片《费兰特热潮》。

关于改编剧《我的天才女友》

索马里:其实这部改编剧就意味着导演看到的“第三本书”,书中的很多记录与拍出来的效果其实是有偏差的。

马一萌:其实书中很多重要桥段在剧中都被删减掉了,如果想要更深的解读,书中会更为具体,推荐大家看原著。

“书籍推荐”

《皮》是意大利作家库尔齐奥·马拉巴特的代表作,以二战时期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解放意大利为背景,记述了作者在拿波里的所见所闻,生动刻画了战争背景下的意大利人民、美军军官、欧洲上流社会人士等,凸显了人性的多面性,展现了战后欧洲人民的精神状态,后被拍摄成电影。本书深刻探讨了战争与人性的主题,作者以亦真亦幻的文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人为了生存和皮囊会堕落,为了尊严和信仰也会救赎,这也是本书起名“皮”的原因。

推荐给对“女性与性别”话题有兴趣的读者!男人更应阅读。近年来热议话题,“女性处境”“家务”“生育”,本书均有聚焦审视。通过本书,回看40多年前40位女性关于“持家”“养育”的口述,体验女性处境的困局与演化。

作家刘天昭70万字自传体小说,写出了这整个世界——主人公以过度燃烧的意识将日常生活中大片的、转瞬的灰暗无意识照亮,以浮动不确定的视角看到许多故事、许多人生的片段,这些故事在她以第一人称追述往事的章节中得到细密的展开,以隐秘的家族史折射出繁复的人性光谱、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时代变迁。

既是书信、访谈集,更是作家的隐秘的个人史;一本陪伴费兰特所有作品的作品。和“那不勒斯四部曲”一样,作家在书中对女性和写作、家庭和历史、欲望和记忆的剖析也真实到令人忍受的地步。每个人都是一个战场:费兰特的小说和散文,旨在开启一场以女性经验作为杠杆的文学革命。读者可以第一次完整地窥见费兰特对女性和写作、家庭和历史、现实和想象的睿智看法。

《爱说教的男人》是一本旨在打破女性被动沉默角色的散文集,创作缘起是女作家亲身经历的一次“男性的说教”(mensplain):在一次聚会上,一位男士对着作家本人滔滔不绝大谈她新近出版的关于摄影的一本书,即使他对该书的内容一知半解。

很少有小说能像这本书一样,看透暴力如何瓦解了社会网络,反倒强化了人性之恶。这本书也充满能量,在一些孔隙中透出善良之光,还有年轻人特有的快乐……一头扎入这本书的叙述语言,就好像提醒我们,在这本有些黑暗的小说里,辨析最复杂最困难的情感,是一种快乐。关于这一点,或者说,正因如此,《送奶工》反抗成功了。

更多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zz/247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