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伯尼尔政治 >> 中国与非洲民商事法律纠纷及其解决
内容摘要:目前,中非民商事法律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合同纠纷、信用证或保函纠纷、劳资纠纷、海事纠纷和侵权纠纷。这些纠纷大都发生在非洲国家,主要是在非洲国家法院或仲裁机构解决的。由于非洲国家在涉外民商事诉讼解决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中非双方当事人最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在现阶段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时,中国企业应该特别注意几个现实问题。中非双方政府或民间在今后应分阶段逐步构建并完善具有中非特色的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如考虑设立中非联合仲裁中心。
近年来,随着中非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非民商事往来日益频繁,中非民商事法律纠纷开始大量产生。这些法律纠纷如不能得到快速、合理、有效的解决,将影响中非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中非双边经贸纠纷中的民商事法律纠纷的类型、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构建中非特色的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中非双边经贸中民商事法律纠纷的类型从笔者所收集的判决、提供过咨询的案例及笔者所设计的“中国企业非洲创业法律问题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来看,目前中非双边经贸中的民商事法律纠纷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合同纠纷
在笔者所收集的30多个案例中,有6件是因合同履行引起。从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在非洲遇到的纠纷也主要是合同纠纷。在合同纠纷中,买卖合同纠纷和投资合同纠纷占据多数。在投资合同纠纷中,大部分为建筑合同纠纷。例如,埃及开罗地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在年和年上半年所受理的89个案件中,货物买卖纠纷案件和建筑合同案件数量为整个受理案件数量的33%。在这89个案件中,涉及中国当事人的案件数量为整个受理案件数量的11%,仅次于涉及德国当事人的案件的数量(12%)。在该中心年上半年所受理的案件中,涉及中国当事人的案件占7%,仅次于涉及沙特阿拉伯(44%)和涉及利比亚(25%)当事人的案件数量。[]此外,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建的工程承包项目今后如何进行可能会引发大量纠纷。国内的企业和一些学者也在积极探讨如何应对今后的工程合同纠纷。[]
(二)信用证、保函纠纷
在中非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中,有许多约定了信用证付款方式。而在中非工程承包合同中,非洲国家发包方往往要求中国承包方提供银行出具的预付款保函和履约保函。因此,此类纠纷在中非经贸往来中时有发生。例如,年江苏省高院审理的南非莱利银行针诉江苏淮阴市对外贸易公司案就涉及信用证承兑纠纷。[]当中国企业撤回在利比亚的工作人员并中止在利比亚的工程项目后,利比亚撒哈拉银行和利比亚共和国银行曾向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提出11笔保函延期要求,涉及中土集团、中水电集团、葛洲坝集团、北京建工、北京宏福等7家企业的8个工程项目。[]
(三)劳资争议
严格来讲,劳资争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商事法律纠纷。但由于劳资争议是中非经贸往来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纠纷,此处专门提及,以便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zz/1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