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皇上,美国的皇上咱们怎么搞不懂啊丨历史八

发布时间:2020/9/19 19:13:31   点击数: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帝制国家,皇上都希望文成武德,千秋万世,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不巧,这个一人说了算的大帝国,在某个时间点上遭遇了领导人四年一换岗的民主国家,内心无疑是惶惑的。就连美国总统到底是个什么官儿,晚清人都是一团浆糊。

于是,在这场意识形态的攻防战中,“抹黑”与“美化”的戏码便上演了。

接下来你将看到如下信息:

●美国总统,大概是靠抓阄的部落首领吧

●美国尚书、美国正堂是什么鬼

●中国人管美国总统叫皇上,美国人民不答应

跟文中那些人都熟的值班编辑/老梁

美国总统,大概是靠抓阄的部落首领吧

-+-

目前所知,天朝对美国最早的舆情收集,发生在年,也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才40年。

这一年,担任两广地区一把手的蒋攸铦,处理了一桩美国商船走私鸦片的案件。从“夷商”那里,他记录了这个化外之地的情况:

“(咪唎坚)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四年一换。贸易事务,任听各人自行出本经营,亦非头人主持差派”。

意思是说,美国这个地方没皇上,四年抓阄选一个头人话事。但这个头人也管不了多少事,人民群众都有自由主义的错误倾向。

●这段时间的美国总统,是约翰·亚当斯

等到官方再与此部落打交道,已是二三十年后的事了。那时,山姆大叔搭上英国人的便车,要和中国签订《望厦条约》。白纸黑字,再用“头人”这种称呼部落首领的词,美国人可不愿意接受,因为WeAmericansalsohavedignity(美国人民不可辱)!

不得已,天朝的官方文件中,也即条约的中文版里,便出现了“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特派钦差全权大臣”的字样。很显然,“伯理玺天德”是President的音译。

此译法尚不知出自何位高人之手,妙在总令人有一种美好的联想:有天德之人,掌管玉玺。从此,晚清在与美国订立备忘录的时候,“伯理玺天德”总是如影随形。

●年中美《望厦条约》

官方定调了,不等于底下人能马上领会或贯彻中央的精神。最有趣的是那代人中的翘楚——魏源。在其大作《海国图志》(年首版50卷,年增至卷)一书中,竟杂烩了President的好几种说法。

除了“首领”、“统领”外,此书还抄录了林则《四洲志》(年)的方言版——“勃列西领”。不止如此,《海国图志》说“二十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

仍然当人家是

部落联合酋长国。

至于像“泥腿子”造反的太平天国,对于美国第一夫人的老公,还算客气,在《资政新篇》里称为“邦长”,说他“五年一任(应为四年),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

美国尚书、美国正堂是什么鬼

-+-

怎么用中文来描述President,其实老外也挺费脑的。

我们曾提到的英国人马礼逊,就在他编纂的《华英字典》(年)里,将其翻译为“长、头目”。

马礼逊之后的教内兄弟麦都思(WalterHenryMedhurst,-年),则在《英汉词典》(年)开发了至少五种之多,如“监督”、“头目”、“尚书”、“正堂”、“天卿”、“地卿”等……把美国元首叫成了中国的部级官员,这简直乱套了。

继踵而来的罗存德(W.Lobscheid,-年),在年所出版的《英华字典》中,除了继承哥们麦都思的遗产外,还附赠了一份旁白。他把“The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注释为“花旗合部大宪”,意思是“总管美国各地的大官”。

不光是字典,传教士作为传媒人的身份也同样为President的汉化工程作出贡献。第一位来自美国的新教传教士裨治文(ElijahColemanBridgman,-年),于年来到中国,除了办报纸外,还曾写了一本反映美国史地的小书《美理哥合省国志略》(年)。

●裨治文

在书中,他这样介绍母国的总统:

“国制首领之位,以四年为限,华盛顿践阼二次,共在位八年,传与阿丹士”;

“京都内有一统领为主,副领为佐……统领每年收各省饷项,除支贮库,不得滥用外,每年定例酬金二万五千大元。首领无俸禄,故云酬金,以下各官皆云廉俸也。……例以四年为一任,期满另选,如无贤于他者,公举复任。”

这里不仅介绍了美国总统的任期、连任制度,还说了挣多少钱,并赞美他全心全意为美国人民服务。

可知裨治文把“首领”与“统领”交替使用,作为了President的对应词。这一做法,影响了开眼看世界的那代中国人。

说句题外话,日本似乎从这中美文化的双向交流中获得了灵感,其将President译为“大统领”(年),并沿用至今。

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也参与了这一汉化工程,他是郭实腊(GutzlaffCharles,-年)。在其主编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杂志中,介绍美国首脑时,用了“首领主”、“统领”与“元首”等说法。此外,还有翻译成“伯勒格西敦”的,就不一一细说了。

过了一、二十年后,President乱糟糟的翻译风终于在老外的朋友圈得到了遏止。其主要集中在四个词,即“首领”、“总统”、“统领”和“伯理玺天德”。

不过,外国人里也有中国通,十分不满意“首领”的用法,还将此事捅到了彼时上海有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

投诉信说,在中文里,“首领”最高的赞扬不过是指炮艇上的船长,通常的用法指的是强盗匪首,教会兄弟竟然用“首领”来翻译President,实在荒唐之极!(totheEditoroftheNorth-ChinaDailyNews,TheNorth-ChinaDailyNews,-3-22)

●《字林西报》对“首领”一词的抗议

中国人管美国总统叫皇上

美国人民不答应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带有歧视性的“大酋”、“头人”等称谓比较少见,但President的民间叫法仍然无法统一。

譬如曾见识避孕套第一人的张德彝,就交替使用“统领”与“伯理玺天德”,言“(美国)每四年众举一人为统领,称伯理玺天德”;两年后,又说“(合众国)公立统领一人为首”。

年,中国第一次派往欧美的外交使团副团长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一书里,把美国总统说成“伯理喜顿”,称“旋由华大臣挨次指引,谒见伯理喜顿。逐一执手问好,并言深愿帮助中国,愿中国与美国日益和睦等语”。

●《初使泰西记》

不过,那时的中国人民,毕竟是吃皇粮长大的,甭管你President花里胡哨的叫法,称一声万岁爷总可以了吧?于是,在七、八十年代的报刊上,经常能见到美国总统又“高升一步”。

“今美国皇帝御名格兰德,已为君四年矣。大约众服其贤,仍愿其为君,再为君四年”(《美国近事》,载《中国教会新报》年第期);

“美国皇帝已命新任水师来驻中国,前任提督当即归国”。(《美国近事》,载《中国教会新报》年第期)

而当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U.S.Grant,-在位)卸任访华时,彼时的报纸标题就称“美皇”,并说格兰特退位后,平常装束不过是一副路人甲的打扮:

“盖美国帝王之贵不在外观有耀而重内美中含也”;

嗯,这个反应跟今天中国人看到奥巴马在路边吃汉堡的新闻差不多。

又说他“其未践祚之先,曾任总揽兵权之大将军。……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此第一次公举也。……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于第二次公举时仍复尊之为皇矣”。(《纪两次在位美皇来沪盛典》,载《万国公报》年第期)

如此捧杀President,在美利坚人民看来那确是公然的“高级黑”。一位米国的传教士忍不住出来给中国人民普及民主知识。他是林乐知(YoungJohn,-年),抗议原文如下:

“篇中所称伯理玺天德者,译之为民主,称之为国皇者,华人尊而重之也。伏思皇帝两字,中国以为尊无二上之名,而抑知其名固尊,未必无拂逆民情之处,我泰西除德、俄、奥等国之主自尊为皇帝外,英、美、法诸大国皆不然。恐民心大有不服也”。(《本馆附识》,载《万国公报》年第期)

大意是说,你们中国人要给我们总统行加冕礼,我们老百姓可不答应,咱们的总统要是当了皇上,我们老百姓是要掀桌子造反的啊!

还是出了国门的公务员见识高,-年曾出任外交官的薛福成就说,“总统”是老百姓的民间称谓,并称“泰西立国有三类,曰霭姆派牙(empire),译言王国,主政者或王或皇帝;曰恺痕特姆(kingdom),译言侯国,主政者或侯或侯妃;二者皆世及。曰而方泼勃立克(republic),译言民主国,主政者曰伯理玺天德,俗称总统,民间公举,或七岁或四岁而一易”。

●薛福成

到了年台湾被迫割让时,以抗拒日本侵吞所成立的“台湾民主国”,其元首即是“总统”。当然,这个时候的“台湾民主国总统”是坚定拥护祖国统一的,跟现在的台湾“总统”性质不一样。

在反政府的革命党人眼里,因邹容《革命军》的传播,“总统”则彻底取代伯理玺天德,成为President的不二之选。书里说,我们要成立的共和国,需要“区分省分,于各省中投票公举一总议员,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又举一人为副总统,各府州县,又议员若干”。

等到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围绕着包括伯理玺天德在内的President各种称谓,随着清政府的垮台而殉葬进了历史。

换句话说,清朝一直到死,也没搞清楚美帝的总统,

到底是怎么回事。

参考资料:

熊月之:《晚清几个政治词汇的翻译与使用》,载《史林》,(1)

熊月之:《晚清中国对美国总统制的解读》,(1)

潘光哲等著:《文化、观念与社会思潮》,南京大学出版社,年

END

点击以下关键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zz/1841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