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点赞青年报今日专版报道上海临港高

发布时间:2018/3/22 21:34:20   点击数:

点赞!

3月2日,《青年报》以《范红健:技能容不得半点浮躁》为题,专版报道了上海市首席技师、临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兼职教师范红健。

以下为原文

自年参加工作以来,近30年的光阴里,范红健勤劳肯干,潜心钻研,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逐步成长为数控机床高级技师。如今,作为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数控带头人,范红健依托首席技师工作室,不遗余力为企业培养后备技能人才。在他看来,技能是立身之本,干一行必须爱一行。“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穷尽一生磨炼和提升技能,才能不断攀向技能高峰。”

科班出身,潜心钻研技能

“我从小就喜欢摆弄和操作一些小零件,动手能力比较强,初中毕业后考取了技校,学习车工专业。”据范红健介绍,虽然当年学习技能的氛围远不如现在浓厚,但他坚信,只有掌握了一技之长,才能具备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于是他下定决心认真学习技术。

2年的理论学习之后,范红健进入车间,开始跟随师父学习现场操作。“工作环境比较艰苦,需要一直跟机器打交道,通常一天下来,工作服上沾满了污渍;另外,加工零件的机器在旋转时,会不时有铁屑迸出来,溅到身上,工人很容易受伤。”回忆起最初现场操作的情景,范红健依然深有感触。

虽然偶尔也会动摇,闪现出想改行的念头,但看到师傅们的认真敬业,范红健咬牙坚持了下来。

年,范红健正式踏上工作岗位,进入上海第五钢铁厂,成为了一名技术工人。“我和几个同学都分在了精加工车间,主要从事普通机床,加工炼钢、轧钢设备的零件。”范红健说。

他坦言,最初操作时,零件精度不高,有时还会把零件弄坏,但范红健毫不气馁,向师傅学习讨教的同时,沉下心来,不断钻研琢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慢慢地,他的勤奋好学,师傅和领导都看在眼里,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发展机会。

几年后,厂里购买了一台数控镗床,但当时大家主要从事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并不普遍,领导对范红健委以重任,安排他去攻读数控培训班。那段时间,范红健往返于车间和培训机构,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边摸索、边请教的模式。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数控机床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据了解,数控机床加工零件,需要先编制程序,没有程序,机器就不能工作。另外,当时编程的资料是英文的,这对于英文基础很薄弱的范红健来说,又是不小的难关。“说实话,很辛苦,压力也很大,但我不想辜负大家的期望,花费了很多时间钻研和摸索数控技术。”范红健说。

那段时间,范红健全身心投入,经常忙于工作而忘记了吃饭,每天睡前还要坚持看书学习,看不懂的英文编程资料,就一点点翻字典查阅。“有一次,我在上班途中还在思考编制一个零件的程序,结果骑着自行车不小心撞到路边的树上去了。”范红健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范红健逐步掌握了数控机床技术,从一名普通车床的车工慢慢成长为数控机床的高级技师,并于年起,担任上海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数控机床工的考评员,个人技能获得了很大提升。

迎接挑战,将数控与新技术相结合

年,进入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后,范红健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之前我主要进行小零件加工,而现在更多的是大件加工。一个大件通常有几百吨重,比如柴油机的机架、机座、汽缸体等都是柴油机的核心零部件,对于加工的要求非常高,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技能及安全方面的要求。”范红健说。

除了虚心求教之外,范红健继续发挥自己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精神,很快掌握了大件加工的技能要点和技巧,并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在多项大型任务和项目中都起到了带头作用。

当个人技能趋于成熟之后,范红健开始尝试通过技术攻关和不断创新,来解决企业生产一线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从而减轻工人师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提升产品质量。“比如我们有一个汽缸体的集中改进项目,通过设计专门的工装,把整体的工作效率提高了5%,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为公司每年节约成本20余万,这个项目还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范红健自豪地说。

此外,他还尝试将数控与新技术结合,进行创新。如利用利用SlidCAM、UG解决了6G80MECMark9.5、90MECMark10.5气缸盖合金槽曲面的编程问题。在他看来,除了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外,计算机辅助编程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年来,范红健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攻关项目和鼓捣零部件上,为了方便在家中钻研技术,他还专门设计了微型版部件。经常夜深人静时,他还沉浸在技术创新和发明中,乐此不疲。

为何如此热衷于技术创新?范红健坦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不创新,企业的发展之路很难长远,还将停留在旧模式上。“作为技术骨干,我有义务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范红健坚定地说。

高师带教,成立首席技师工作室

年,范红健被评为上海市首席技师,年受聘为校企合作培训教师,同时他还是上海市数控大赛裁判、上海市技师协会会员……技能不断提升和获得认可之余,范红健开始言传身教,不遗余力将个人多年技能积累传授给年轻人。他强调说:“技能不是属于我个人的,社会和企业培养了我,反过来,我也要反哺社会和企业,与同事们分享技能。”

范红健亦师亦友的指导方式深受领导和同事的欢迎。年5月,范红健数控机床首席技师工作室成立。据悉,该工作室由范红健领衔,主要由具备丰富技能经验的技师组成,技师们在做好本职岗位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编制数控培训教材,通过开展工装夹具、刀具、程序、工艺等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数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水平,进而实现技能传承,培养企业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

作为工作室的领衔技师,范红健在发扬团队精神,传绝技,带高徒的同时,还组织成员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通过具体项目的攻坚克难,提升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我们每年还会组织职工技能竞赛,在搭建平台的同时,为职工提供技能切磋和交流的机会。”范红健说。

范红健技师工作室成立至今,可谓硕果累累。据悉,工作室通过改进项目共项,实施了99项,提升劳动生产率8.1%,降低成本.6万。在工作室的推动及参与下,完成专利项目13项,研科项目若干。另外,至今已有10名员工获得上海市数控机床工三级职业资格证书,5名员工获得上海市数控机床工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输送合格当班主手十多余人,多名员工成为企业先进生产工作者。

“未来,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致力于技能传承和人才培养,为企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范红健强调,将探索把智能制造等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实现新技术和数控机床的结合,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深耕技能近30年,一路走来,范红健始终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他强调,选择了,就必须全身心投入,热爱自己的工作,无怨无悔,穷尽一生磨炼和学习技能,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能越发重要,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范红健从个人的成长经历出发,提醒年轻人要“干一行爱一行”。他强调,技能靠时间磨砺和积累而来,并不是一蹴而就,容不得半点的浮躁。“年轻人要立足本职岗位,苦练技术,刻苦钻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zz/1504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