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伯尼尔政治 >> 摩洛哥,如果说那里真的有美食的话
自从免签之后,“北非小花园”摩洛哥的神秘瞬间被解锁,似乎人人能如数家珍出一堆地名:蓝白小镇舍夫沙万、迷宫老城菲斯、陷阱密布的马拉喀什、因电影闻名的卡萨布兰卡、三毛的撒哈拉……
但摩洛哥人都吃些什么呢?大饼烤肉还是香肠面包?沙漠里的小狐狸还是仙人掌?或是某种想象以上的奇异料理?
当时我刚好在西班牙,于是轻轻松松买了张船票,穿越直布罗陀海峡,从摩洛哥最北部的城市丹吉尔上岸。
大街上铺天盖地的“阿拉伯式café”,面朝马路的露天座位,坐满了一身长袍、挺着大肚子的阿拉伯男人,人手一杯薄荷茶,聊到推心置腹,哪怕天大的事也能化为乌有。
塔吉锅的噩梦
到此为止,我的摩洛哥印象还是很美好的,直到遇到塔吉(tajine)。
我的第一只塔吉锅是在蓝色小城舍夫沙万,室友James是现居上海的加拿大人,我们俩都坐了一天的长途巴士,也饿了一天肚子。
于是一拍即合,搭档去老板推荐的餐厅吃塔吉锅。我要了份西红柿凤尾鱼,炖烂后上面盖着柠檬片,还挺酸甜可口。
大叔更随意,手往菜单上一指——小扁豆,上来一盆神似印度咖喱的糊糊。上菜时锅盖子已经拿掉了,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盘子,所以塔吉锅到底是什么呢?
后来在摩洛哥一路吃,才终于明白过来。塔吉这道菜唯有呈现形式固定,内容却千变万化,可以炖牛肉羊肉,也可煮洋葱土豆胡萝卜,甚至芝士鸡蛋,任你天马行空想象。
作为摩洛哥的国菜,早在9世纪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中就有记载塔吉的做法,比起味道,模样古怪的塔吉锅倒更令人印象深刻:红色的圆形陶土锅,锅盖如同一顶锥形小帽子。
在水资源匮乏的北非沙漠地带,防止水分蒸发而极其密封的塔吉锅应运而生,食材加入香料、橄榄和坚果等配料,经过简单焖蒸即可,汤汁立刻浓郁又熟烂,和阿拉伯大饼是绝配。
在拉巴特最出名的传统餐厅DarNaji,我点了菜单上最受推荐的一款塔吉锅——牛肉加乌梅,再扣上半枚撒了芝麻的熟鸡蛋,总之这种组合,大概最先锋的创意料理厨师都不一定会想的到吧。
以我们的标准来看,摩洛哥人并不擅长烹制肉类,不是老了就膻气,幸好乌梅带有酸甜的果香,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肉的劣势,但这块牛肉仍旧是我有生以来吃到过最柴的。
几乎咬不动,牙都疼了,牛肉还是牛肉,看山还是山,巍然不动,只能用大饼沾塔吉的汤汁来填饱肚子,但汤又是水果甜味的。
库斯库斯米
后来我学乖了,碰到塔吉锅,就点素的,几样蔬菜一块儿乱炖,也不至于太古怪,顶多就是没有味道罢了。
怕什么,要拼没味道,还能拼过couscous么?
couscous(古斯米)是典型的柏柏尔人食物,也是摩洛哥、利比亚、突尼斯等北非国家的主食之一。虽然看上去像小米,实际上是一种蒸粗麦粉,搓揉后分成小米形状的颗粒而已,晒干后可以存放数日。
一种足以令人崩溃的神奇主食
食用前只要稍微一蒸,立刻变得蓬松柔软,吃起来粉糯糯的,浇头基本是轻简的水煮蔬菜,如西葫芦、胡萝卜、土豆、洋葱等,茴香、孜然、罗勒等香料自然不能少,隆重的场合不妨加入炖牛肉羊肉,足以待客。
它将饭菜的功能合二为一,成为摩洛哥人每周五家庭聚会的必备料理。
小摊简陋版
当时我住在首都拉巴特一个非常开放的穆斯林家庭,女主人是柏柏尔人,阿拉伯混血女儿不包头巾,打扮时尚,但对吃却仍有自己的坚持。周五他们邀我共进午餐,很快,一位小哥端脸盘大的couscous出现在门口。
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叫的外卖?也太敷衍了吧。”
女主人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午餐是由我们家厨师烹饪,专门配送过来的噢。”看来是深藏不露的大户人家啊!
豪华版的couscous
揭开锡纸,这份couscous犹如一个巨型的咸味蒸蛋糕,羊肉煮得酥软,汤汁浸入到浅黄色的古斯米当中,油香扑鼻,相比路边小摊的简易版,已经相当奢侈和用心。
尽管如此,我还是无法体会到couscous的好,只能说放在我面前的是一份粮食,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和“美味”挂钩,只是确保自己不饿死而已。
大排档的通关方式
摩洛哥吃的乐趣不在于食物本身多么精致美味,而是得去逛它的“大排档”,去跟小摊小贩们东拉西扯,就像马拉喀什狄玛爱佛纳广场的“世纪大夜市”。
白天只有稀稀落落的果汁摊,一切都显得垂头丧气,当太阳西斜温度下降,养精蓄锐了一整天的小贩们,开始从各个角落神气活现地钻出来,挂出牛脑羊脸、摆上炸鱼炸虾,拉客的小哥全都一副堵上身家性命的执着。
“哈罗,中国人?你好?这里什么都有,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中文你好也说得极溜。
“对不起,我已经吃过了,很饱很饱。”
即便如此冷漠的回应,仍旧会遭到小哥继续狂轰滥炸,“等等,你需要更多的食物,喂……”
我自有一套玩转夜市的通关方式。
先来碗暖身的蔬菜汤,浓稠的汤底用番茄南瓜等蔬菜熬成,加入鹰嘴豆和碎面条。
蔬菜汤小摊,一定还会配上两款甜品,椰枣和糖油面圈,堆得整整齐齐,且只卖这三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价格一致。世界上最懂得混搭的厨师一定来自摩洛哥,我猜测。
然后去寻找一间local的小餐馆,第一大要领,看是否有刀叉等餐具,若什么都没有,人人用手撕大饼,蘸着小菜酱料往嘴里塞,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若看到英文菜单上写着“摩洛哥三明治”,则先要转换一下思路,并非西式的白吐司夹生菜火腿,常常指阿拉伯大饼里夹炸鱼或牛杂碎。
运气好的话,只要10块钱,便吃到了一盘巨无霸分量的炸沙丁鱼、竹荚鱼和大虾,要吃到两手满是油腻和酱汁才是香。
接下来是蜗牛摊的零嘴时光,小摊一圈围满了人,推车边沿的小木板作为袖珍吧台,人人都是要一碗水煮蜗牛,壳是黑白相间的螺纹,极其吸热,我被烫得不停甩手吹气,半天吃不到一颗。
再看邻客,无论大人小孩,皆用一根牙签剔肉,动作娴熟,用蜗牛肉塞牙缝边聊天,把汤一饮而尽才算圆满。
不过瘾的,伸出一根手指,老板立刻递过满满一碗蜗牛,新一轮剔肉大赛开始,颇有我们嗦螺丝下酒的意趣。吃到尽兴,再要一份鹰嘴豆解解腻。
最后呢,找辆卖仙人掌果的推车,站在旁边,开一个吃一个,这沙漠之果最是清甜,汁水满溢。
不需问价格,数一数吃掉几个,给小贩同样数目的摩洛哥迪拉姆,用阿拉伯语的数字确认一下,擦擦嘴巴走人即可,留下小贩在后面目瞪口呆。
我像一名长着东亚面孔的摩洛哥常住客,混迹在红尘滚滚的小摊贩间,旅人的身份瞬间得到逆袭。
离开之后,很快就想念起这种自在的感觉,一点也不美味的摩洛哥,倒是最怀念那份游刃有余。
叶酱
爱日料,偶尔吃finedining却怀揣背包客之心
曾旅居京都,目晃在世界各地逛吃逛喝
需要预定米其林餐厅请戳回复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zz/1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