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旅游 >> 下一轮全球化中,中国该如何应对上海,距离
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的全体大会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等共同讨论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下一轮的全球化中,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上海能否接替美国资本市场所起的角色?
中国储蓄率高,投资资金充裕
对于上海有没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接替美国资本市场所起的角色,周小川认为还有不确定性。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储蓄在GDP中占据40%左右,很容易找到资金来投资新兴成长型公司。尽管有一些中概股公司存在问题,但总体来讲,中国GDP增长高于全球平均增长,从供给侧角度来说,中国还是会有不少好的公司,上市公司的资源还是存在的。“资本市场有一个培育发展的过程。中国经过了30年左右坎坎坷坷的路径。到目前为止,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动能,这里头包括市场建设本身,包括监督本身也包括各种围绕资本市场机构的成长。当然我们说还是有差距的,但是中国不管从需求方面还是机构建设方面,都还是有很强的内在动力的。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需国际化
有观点认为,国际资本市场中心例如纽约、伦敦,都是实施普通法的,因此,只有普通法情况下才能顺利发展资本市场,条文法或者大陆法是搞不出真正大规模、国际化、能够随时代演变的资本市场中心的。对此,周小川指出,这个说法可能部分原因是出于私心,希望大家都依靠既有的金融中心。而中国制度规则实际上演变很快,包括立法豁免、立法试点等许多政策都有自己的特色,在这方面也可以继续探索。同时,周小川强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需注重国际化。“因此涉及到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以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资本市场中心,是否能够接受和承担挑战,能否借这个机会加快发展,真正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既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挑战,它也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那么中国如果真正下决心在这方面做出长足的发展,必须注重国际化,要加强国际上的合作,要把它上海变成真正的国际机构、国际资本往来上一个大台阶的这样一种局面。
”中国应为新一轮全球化提供新举措新动力
对于全球化的问题,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全球化不断往前推进的内在逻辑仍在,全球化的经济动力和技术动力也没变,所以疫情过后可能将迎来新一轮的全球化。方星海认为,中国应该为新一轮全球化提供新的举措、新的动力,以及提出新的建议,推进新一轮全球化。“中国在下一轮的全球化当中,其实是承担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一个抓手,以此大幅推进金融开放,把上海打造成一个金融开放的新高地。然后同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使得上海的金融市场的人民币资产可以非常方便的为全球投资者所拥有所交易。这样新一轮全球化就会获得新的动力,资本的流动会更广泛,资本的配置效率会更高,而且全球金融体系也会更安全。
”记者:张茜
责编:吴桐
审稿:李莹
编审:刘志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