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旅游 >> 游荡上海最西周庄对岸,田间狗吠
作为一个地理狂,我对一个行政单位的地理四级始终抱有偏执的兴趣。《中国国家地理》的主编单之蔷曾经说,了解一个地理单元的地理四级,基本就能了解到这个范围内区域的基本地情。大到国家小到区县,都很适用。
比如中国的地理四极,最东抚远是低洼的三江平原;最南三沙是海疆,最西乌恰有难以接近的雪山,最北漠河地区则是丘陵加森林。这地理四级基本涵盖了中国的地形地貌和海陆格局。
同样,对于省级行政区,比如北京的地理四极,可以很简单的概括为“山、山、山、平地”,所以北京多山。香港四极则全是要翻越大大小小的山才能到达,所以香港境内几乎全是山。
那作为四大直辖市面积最小的上海呢?我们一提到上海绝大部分语境都是在讲“都市的上海”。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蔓延,都市区其实无所谓边界,也就无所谓地理四极。但是作为行政区划的上海市是有明确边界的。在对中国的、北京的、香港的四级不同程度地探访后,这回要看看上海的四极到底啥模样。于是首先前往西极。
见闻与观察
年上海市把周围江苏十个县并入直辖范围后,行政面积急剧扩大。上海的西极也就从虹桥机场一下子延伸到青浦淀山湖再往西的金泽镇、商榻镇一带(不过金泽镇是行政单位,商榻镇属于金泽镇)。与市区甚至其他郊区都不一样,青浦的西部到现在都保持着传统江南水乡的景观,是上海所在的这片地理单元的原生状态。
从卫星图上不难看出,上海市直辖范围的最西端,其实离人头攒动的周庄古镇仅仅一水之隔,但是也因为这一水之隔间尚没有任何道路连接,造成了两边面貌的天壤之别。一边是疯狂的开发,在这片自然风貌中显得极为扎眼;一边仍保持着自然村、耕地水田的面貌,仿佛一河之隔深圳与香港的对峙。
上海西极距市中心直线距离大约60公里。年初地铁17号线通车,为青浦区的交通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得沪青平公路这条青浦生命线的压力有所缓解,也大大减轻往最西端探访的时间成本。
本来原定计划是想尽量少走路,地铁加公交车一步步挪到上海西端。但适逢五一小长假,在17号线终点站东方绿舟下车后,无论景点停车场还是公路上都塞满了车,原定的公交线路青商线死等不来,更要命的是不知什么原因东方绿舟附近连4G信号都没有了,手机也陷入瘫痪。但运气真是说来就来,居然捡到一辆没上锁的摩拜单车!于是迅速骑上把堵车长龙和等车的人们甩在身后,火速奔向目的地。
沿途在公路右侧靠淀山湖一边的小树林里,不时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搭帐篷、吃烧烤,不得不感慨现在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饥渴程度。
骑了大约10公里右转进入金商公路,即金泽镇到商榻镇,要穿过上海西端著名的人造景点“上海大观园”。但是这条路又赶上了施工,路况奇差,被逼和土方车公交车等混在一起。加上来此地游览的拥堵车流,我居然还赶上了前一班的青商线公交,顿时感到骑车的充分自由。
沿途河网极为发达,把陆地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小岛和半岛,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座小桥。所以摩拜再好骑,也架不住这样频繁起起伏伏的折腾。在水道两岸会出现这样破败的房屋,但是造型结构很吸引人。具体是做什么的?希望得到解答。
在金商公路陈新路路口向西拐,就是走向上海西极的最后一段行程了。这里原来也有公交车,但间隔时间太长。想想白捡一辆单车真是万幸,否则不知道要消耗多少时间。
沿陈新路向西又骑行大约5公里,便到达上海境内最西边的一个自然村,名叫新罗村,一条小河贯穿而过,叫新罗村江(为什么叫江?)。村貌并没有想象中的破败感,反而白墙黑瓦错落有致,有些房屋似乎是粉刷和装修不久。
过河来到北半边的半岛上,在田间能望到不远处周庄镇开发的一大片楼盘,查后得知名叫假日半岛,旁边还有叫什么周庄·万盛园、南湖秋月、南湖隐居什么的,总之各种俗气的命名。
这里虽然没有被列入什么省级或国家级的保护区,但是生态环境确实很好,从水田间时不时低空掠过的水鸟就能看出。
这里不像对岸那样大规模开发是有原因的。来的路上,不时地看到各个行政村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地图和数据清晰,责任到人。土地红线规定住了,自然不会轻易越线。
绕村庄一圈往南岸准备寻找西极点的时候,这一路倒是让我惊奇不断。比如沿水岸修葺的硬化堤、硬化路,大面积的绿化,新修的建筑物和连通田间的小桥,而之前连接各田的只是相对简陋的水闸和阶梯。这一切给人的感觉是这里似乎是经过了“美丽乡村”工程的规划设计。
搜索任何一版这里的卫星图,哪怕是最新的天地图,都没有完整地反映这里发生的变化。因为从桥头刻写的建设日期还有沿途的农田保护标志牌,都显示这些变化是最近一年内发生的。所以说,不要轻易忽视任何一处的变化,哪怕是在上海最偏远的地方。
滨水的这条硬化路一直延伸到远方,这里就是上海的最西端了,当然严格地说上海把边界划到了水域的中央。这景致在长三角一带可以说是稀松平常,但因为人为的行政划分,让这里不小心成为了上海的最西端,也算拥有了一丝神圣感。再联想到离这仅仅一公里多的周庄的人声鼎沸,和这里的人迹罕至,就更让人感到奇妙了。
我很好奇这条路到底要通向何方,于是就一直往前骑行,惊奇的是,手机APP显示的运行轨迹和地图做了对比发现,这条路应该就是上海和江苏的分界线。分界线以什么为依据?在水乡地区,当然是以田间小路和自然河流为依据。不过如果再追问为什么是这块田和水而不是那块田和水,就难以考证了。所以路的左侧是上海,右侧是江苏,上海这边填掉了水塘,在搞植树工程,似乎也是刚完成栽植不久。江苏一侧则仍然一片田间水塘景色,一群土狗隔着老远就开始对我狂吠。
这里的硬化路工程似乎仍在继续,沿途能看到一些货车和挖掘机在热闹地作业,“美丽乡村”,从修路开始。
水闸和新修的路桥,也成了上海最西端的一个颇有特色的景观搭配。
除了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外,这里还有每条河流的河长公示牌,同样是责任到人,权责明晰,就是这个地图背景有点糊,“华士江”三个字跟PS上去似的(没准就是~)。
到这这趟游荡上海西极也差不多就结束了,不知不觉骑到了江苏省境内,再返回到上海。从东方绿舟算起,绕了一大圈到顺道最近的公交站点,足足骑了31公里,郊野尺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过上海这座城市很有意思,为什么市区里的道路密度很高,而且弯弯曲曲不规则?因为这些路在城市化填埋之前不是田间土路就是河网水道,所以上海是名副其实的“水乡上的城市”。所以如果把市中心的道路街区和最西端的水塘放到一块,会发现尺度和形状上是惊人的相似。所以说,城市化让一切都变了,但一切似乎也都没变。上海近代以来城市化的基本逻辑,应该就在这里。
一些花絮
泥塘重地,注意安全!但这管子里排出的到底是污水还是泥水?
孤独的羊,其实并不孤独,因为旁边还有两只,没照进去。
鹅在网外,鸭在网内。
同济不孕不育……by无良的百度。
土豪金暴发户般的建筑物,绵延数百米,不知道要做什么用。
也许是服务于周围这些高级别墅区的“人生赢家”。
(宋敖marxweber)
宋敖marxwe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