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姜春华治乙肝经验方

发布时间:2021/11/14 15:06:42   点击数:
一、三合一方

组成:本方由三类药物构成,故名三合一方。即扶正培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三类药物。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先生将此三类药物拟订了甲乙二方。

甲方:益气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气虚湿滞者。

党参15g黄芪50g五味子9g全瓜蒌15g黄柏9g羊蹄根15g苍术9g茯苓9g赤芍9g丹参9g田基黄15g鸡骨草15g鲜茅根15g

乙方:补肾活血解毒,适用于肾气不足者。

生地50g仙灵脾15g菟丝子9g五味子9g太子参15g赤芍9g桃仁9g当归9g丹参15g全瓜蒌15g紫草9g黄柏9g

功能:清热解毒,扶正培本,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或E抗原阳性。

方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或E抗原阳性长期不转阴,是邪正斗争的反复,二者时长时消,故致反复缠绵,正胜则转阴,邪胜则转阳。先生认为,治疗时既要祛邪,又要扶正,治法包括3个方面,即清热解毒,扶正培本,活血化瘀。黄芪、党参、太子参、五味子益气,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功能。生地、仙灵脾、菟丝子补肾,此二类是扶正培本。其次是针对病毒的祛邪药物,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二方面。全瓜蒌《海上集验方》、《普济方》认为能治黄疸,先生认为降低转氨酶有效。羊蹄根又称土大黄,凉血止血,有抗真菌抗病毒治黄疸作用。黄柏清热燥湿。赤芍、丹参、桃仁、当归,活血化瘀,这是针对病邪入侵引起肝血壅滞而用。田基黄又称地耳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抗菌,药理证明能降谷丙转氨酶,治急慢性肝炎均有良效。鸡骨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经临床证实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效。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本草经疏》认为能治五疸。苍术燥湿健脾,茯苓利湿健脾,祛邪兼扶正。

辨证运用:上述二方,前方扶正以益气为主,凡见四肢乏力,神疲倦怠,面色萎晦者用之。后方扶正以补肾为主,凡是肢冷畏寒,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的用后方。二方均可加入蒲公英、板蓝根以加强解毒。运用时凡有明显症状者,均应辨证加入对症的药物。如阴虚病人失眠、口干、溲黄,可加石斛、花粉、首乌、麦冬、阿胶,失眠重者加枣仁、夜交藤,肝胆火旺加山栀、龙胆草,心火偏盛者加川黄连,大便溏泻加诃子、神曲,食欲差者加砂仁、蔻仁、陈皮,腹胀者加藿梗、大腹皮子。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或E抗原阳性,现代医学无满意的治法。中医如何辨证论治尚是个难题。临床上多数病人无症状,极少黄疸出现。其有症状者,如口舌干苦,小便黄赤,胁胀或痛,近于肝热气滞一类,但这些也不是必见之症,很难肯定属于中医何病,因此,先生认为必须从辨病与辩证相结合这一思路进行探索。根据其病迁延不愈的特点,他提出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祛邪,益气补肾以扶正的原则,用药上选择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药物,发掘古代治黄疸的药物,吸取现代药理证明有抗病毒的药物及已被临床证实能治急慢性肝炎的药物。同时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选用适当的药物加以纠正。治疗症状,可因症状的消失而增强抗病能力;扶正治本,可以增强病人抗病力,恢复体力;治疗病原,可以消除症候,使之不损害病体。主要矛盾在哪一方面就抓哪一方面。

二、下瘀血合犀角地黄加减汤

组成:广犀角9g桃仁9g地鳖虫9g生大黄24g丹皮12g连翘12g黑大豆39g对座草30g黄连6g龙胆草9g山栀9g田基黄30g茵陈30g茅根30g

功能:清热解毒化湿,清营凉血散瘀。

主治:急黄、发热、腹胀满、胁痛、厌食(重症肝炎)。

方解:重症肝炎现代医学分急性肝坏死或亚急性肝坏死,主要病变肝细胞大块坏死致肝脏萎缩。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又较快出现谵语狂躁,急者数周,缓者数月。终因神昏而亡。祖国医学认为由于热毒所致,或天行疫疠造成。治疗须以猛药重贴直接截断病邪入侵,迅速扭转病势,不能再守卫气营血之划分,而径将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散瘀合于一方,方中犀角《神农本草》云:“治百毒、瘴气”、《本草纲目》云:“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其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力甚强。生大黄清热解毒,攻下泄热,亦具凉血散瘀之功。黄连、龙胆草、山栀、连翘,皆清热解毒利湿之药,大清心、肝、肾、三焦之火邪。生地黄凉血、养阴、清热,经临床验证治疗传染性肝炎特别是降低谷丙转氨酶有较显著的效果。丹皮、茅根有清热凉血作用。虫又称地鳖虫,《神农本草经》说:能治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桃仁《神农本草经》说主瘀血,血闭症瘕。药理证明具有抗凝血作用及溶血作用。对座草又称大叶金钱草,清热利湿,治黄疸消结石,药理证明有促进黄疸排泄作用。茵陈、田基黄经临床证实对急性肝炎有很好的退黄除湿作用,黑大豆《别录》说主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全方既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除病毒,

急性及亚急性肝坏死,中西医均无救治良法。先生遍查古代论述及方药,效果多不理想。为此先生认为必须另辟途径,努力探索。终于在《妇人良方》卷七附方中发现一段描述“瘀血小腹急痛,大便不利,或谵语口干,水不欲咽,遍身黄色,小便自利或血结胸中,手不敢近腹,或寒热昏迷,其人如狂”,用桃仁、大黄、甘草、肉桂。方中大黄独重,先生认为此处的描写颇似重症肝炎,且所用主药与先生所创截断扭转学说相符,遂广其制,立下瘀血合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治本病。下瘀血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活血化瘀之良方。犀角地黄汤出自《千金方》,专治热入营血,神昏谵语,吐衄发斑。二方合用,则增强了清营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此为先生妙用古方、善于开拓,甚有启迪。

三、软肝汤

组方:生大黄6-9g桃仁9g地鳖虫3-9g丹参9g鳖甲9g炮山甲9g黄芪9-30g白术15-60g党参9-15g

功能:活血化瘀,软肝散结,益气健脾。

主治:症瘕、积聚、胁痛、臌胀(早期肝硬化,轻度腹水)。

方解:本方乃仲景《金匮要略》“下瘀血汤”加味而成,原方主治产后腹痛,腹中有干血著脐下,亦主经水不利。方中大黄荡涤瘀血,桃仁活血化瘀,地鳖虫逐瘀破结,三味相合,破血之力颇猛;丹参苦、微寒,入心肝二经血分,有活血祛瘀,凉血消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并能使肝脾肿大缩小变软;炮山甲咸能软坚,性善走窜,鳖甲味咸气寒,入肝脾血分,既能滋阴退热,又可软坚散结,两药均对肝硬化肝脾肿大有较好治疗效果;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佐以黄芪、白术、党参健脾益气之品,符合仲景“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旨”,且根据患者体质虚实调整贴量,此乃扶正祛邪之意。上药共具攻补兼施,活血化瘀,软肝散结之功。

您的专属导师已上线!无论是解答困惑、疑症咨询、学习中医、领取资料,都可以添加导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jt/2256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