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我的上海牌手表

发布时间:2019/6/5 18:15:18   点击数:

我的腕上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手表是时髦货,买一块要花掉一个成年人两个月工资,绝对是青年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这块表是父亲买的,他戴了几年,我大学毕业到北京工作的时候,父亲把表送给了我,为的是让我上班守时,工作方便。

这块表戴了几年,后来电子表兴起,不仅走时准,而且款式新颖多样,我就把上海表当作过时的“旧物”扔进了抽屉,多少年不再光顾。就像多年不再联系的旧友,把它忘了。

之后那些年里,一块块不同款式的电子表在我的腕上不知换了多少,大都在不长的时间里就破损或停摆。一块电子表超过一两年不出毛病已是奇迹了。

↑款式新颖功能复杂的电子表,是年轻人的最爱,也代表了新潮时髦的一种追求

再后来,手机大普及,都有显示时间的功能,很多人索性连电子表也不戴了,我也很长时间腕上空空。没有手表,没觉得不方便。

退休后的某天整理抽屉,从角落里发现了这块上海表,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惊喜,就把它戴在了腕上。上弦之后,表针就轻快地转动起来。把表盘贴在耳窝处,仍可听到“叮叮”的细微响声。一天之后再看,很准时。忽然觉得,对我这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戴着它挺合适,虽有些老套,却不俗气,看时间不必掏手机,抬抬腕子就可以了。

↑重新戴上它,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

渐渐的,愈发喜欢上这块上海表。

它外表朴实无华,椭圆型表盖,银色表针和刻度,金属表链,整块表就是一块用不锈钢制成的精密机器。它没有新颖的造型,也缺少花哨的功能,却结实耐用,五十年没出什么毛病,只要给它上弦,就悄无声息地走下去,不停歇、不误时。它没有新潮手表那些繁复多样的功能,这也正是它的优点:目标单一,没有花架子,不易出纰漏。

有时我忘了上弦,它会暂时休息一下,只要重新上弦,表针就又轻快勤勉地运行起来。

忽然觉得,上海表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劳动者,那些有着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工匠、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忠于职守,目标明确,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而稳健。他们所求不多,却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不急不躁,低调务实,就像这块上海表,既不快,也不慢,只要定时上弦,它工作的节奏就不会差到哪儿去。而且总是那么有分寸,有节制,弦上得再满不会快多少,弦松一些也不会慢多少,有一种“宠辱不惊”“张弛有度”的气派。

当然,它最大的优点还是结实耐用。几十年了,同刚买时差别不大,没有经过修理、也没更换过零件。

我在香港工作期间,曾经买过一块号称瑞士品牌的“嘉多利”机械手表,通体金黄色,看上去有一股富贵气。有显示星期的日历,还有自动上弦功能,不用扭动弦钮,只要摆动手臂,表针就可以永久运行。手表的背面是一块有机玻璃,可以看到里面转动的陀轮。戴着它,仿佛身份一下子高贵了很多。

可是,这块表戴了不到三年,就因为腕上的汗渍把表的后盖腐蚀掉了,不得不扔在一边。

相比之下,上海表就平凡多了,没有华丽的颜色和繁复的功能,只有计时一个最基本能力,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够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二十年之后再看,上海表仍在,“嘉多利”已无踪迹。

↑劳力士等世界名表,代表着高贵典雅,也是一种身份象征

那些劳力士、欧米茄、浪琴等等世界名表,其实和这块上海表的特质是一样的,都称得上精良、守时、耐用,甚至可以传世。不同的是,前者都是价格昂贵的高档饰品,没几万块下不来,只为有钱人拥有和享用;而这块上海表,堪称价廉物美,有贵族气质却只需工薪阶层可承受的价格。

如果说手表可以作为收藏品,那么上海表亦当之无愧。

(年10月7日,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扫描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中科刘云涛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jt/1661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