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交通 >> 上海牌手表,中华第一表记录着时间的故事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打扮:时髦的品牌衣着,配上一只上海牌老式手表,时空交错的美,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作为“老三件”之一的上海牌手表,曾经是民族轻工业的骄傲,素有“中华第一表”之美誉。
在票证年代,拥有一块上海牌手表曾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许多人关于美好生活的重要记忆。
周总理感慨:何时戴上中国表
世界手表工业在一战后逐步形成。而旧中国,上海没有像样的手表厂,只有修表的小作坊。建国之初,我国钟表行业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只能生产机械钟,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刚成立的中央办公厅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从香港买来手表,每人一块,给周恩来总理的那块是瑞士产的劳莱司自动表。总理欣赏一番那块表,发出一声感慨:“什么时候能让我戴上自己生产的手表呢?”
周恩来总理
年中国钟厂、上海钟厂首批实行公私合营,文华钟厂、仁泰机器厂、顺兴螺丝帽厂、泰昌电镀厂以及钟才记木壳厂先后并入中国钟厂。年全行业实现公私合营。是年9月1日,上海市钟表工业公司成立。从此,上海钟表行业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
上海牌手表诞生
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感召与支撑下,上海工人阶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光辉业绩。50年代中期,我国手表工业在上海诞生。
年,国家经委主任李富春在上海视察时提出:“我国有6亿人民这样大的市场,手表工业大有作为。希望上海能生产我国自己制造的手表。”
李富春
年7月1日,上海手表厂研发的A型上海牌手表在第三百货商店面市,A寓意“年第一种机芯”,A首批共生产只,售价60元,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奢侈”等级的物件。
A诞生记
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工业同业公会组织13家钟厂和建国仪表厂、华康钟表材料行、慎昌钟表店、以及艺星、和成、华成、中苏等4家工业社,加上6名从事钟表修理的个体技工共58人参加手表试制小组,第一批试制的长三针(17钻)细马手表只零件均由参加试制单位和人员分头制造。到9月26日,试装成首批18只长三针(17钻)细马手表。
翌年5月,试制工作集中到江阴路原齐心发条厂仓库进行,试制队伍扩大到多人,采用简陋设备试制出第二批手表只。年4月,试制小组抽调原搞火车头设计工程师奚国桢、原制造医疗针头技术人员童勤奋等参照《苏联工艺学》教科书,结合试制实践,用了4个多月时间,画出了多张零件图纸,订出道工序的生产加工工艺,成为我国自己制订的第一套手表生产的工艺文件。
上海牌手表A背面文字
当年的报纸描写手表上市时的盛况说,上海第三百货商店顾客盈门,试销的只手表半晌就被抢购一空,还有一千多位顾客登记预约,“各地寄来询问的信件堆得像小山一样。”中国人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在上海牌这里画上了句号。
周总理梦圆成真
周恩来总理戴上海牌手表
周恩来总理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他去苏联出席苏共二十二大,正好传来上海手表厂研制出了新的产品,很高兴,让卫士长成元功花90元钱为他买了一块新出厂的“上海”牌手表。能戴上国产的手表出国,总理感到特别自豪。从此,这块表就一直戴在了总理的腕上。
直到年,这块手表的荧光已经不能发光了,这让每天夜间工作的总理感到了不便。他趁陪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上海参观访问时,委托上海市委的同志帮他将这块旧手表送去上海手表厂修理一下。谁知王洪文一听说总理要修手表,就让自己的秘书到上海手表厂端来两盘子各式各样的新款手表。当着王洪文的面,周总理不说什么。等到他走后,他立即让工作人员将手表全部退了回去,他只留下那块修理过的旧表。这就是总理,始终坚守自己做人的准则。直到总理逝世后遗体火化时,人们才从他手上取下这块表。现在这块手表已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上海牌手表鼎盛时期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上海手表厂技术人员从毛泽东的手迹中选取了一个“上”字和一个“海”字,拼成毛体,天衣无缝,“上海”商标一直沿用至今。
上海牌手表不仅售价高昂,在那个票证年代,购买还需出具“手表券”。老一辈还都有这样的回忆:
“在年到年间,大概个人才能轮到一张票证。哪个同事准备结婚,其他人就会把票证优先给他,采办大件在当时不是容易的事。那时候还流行一句俗话:如果没有上海牌手表,就没有姑娘愿意嫁。”
“三转一响”的结婚记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上海人结婚要准备什么呢?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这“三转一响”就是当时上海青年人结婚所追求的紧俏商品,如果能把这些全部配齐那就算比较风光了。
那个年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佩戴上海牌手表;那个年代,中国人以戴上海牌手表为荣。从那时候起,上海牌手表先后获得国家、轻工业部以及上海市多项荣誉,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名表”,还经常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
那是上海牌手表发展的鼎盛时代。据统计,从年成立到年,上海手表厂共卖出1.2亿只手表,最鼎盛的那几年,每四个戴手表的中国人就有一个戴上海牌。
上海手表厂小传
上海手表厂位于榆林路号。创建于年4月23日,是中国第一家手表厂。年7月,上海卷烟三厂并入。
该厂是国内第一只细马手表的诞生地,为中国手表工业填补了空白。年,上海牌手表正式投产。年手表产量达到45万只,年突破万只,年达到万只,相当于全国手表生产总量的1/8,到年累计生产突破1亿只大关。其间,三改手表机芯结构,使手表走时质量由日差90秒,逐步减少到60秒、45秒,年达到30秒,符合轻工业部颁布的一级表水平。并被轻工业部和上海市政府命名为优质产品及著名商标称号,在行业中首获国家银质奖。
上海手表厂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工艺装备和计测仪器,设有健全的科研开发机构,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该厂能并行生产高、中、低档机械表、电子表等6个产品系列,能生产各种款式的日历、双历、自动日历、潜水、高档镀金等机械表、电子表。到年累计出口手表0万只,创汇万美元。
年,全厂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有主要生产设备台,固定资产原值.4万元,有职工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人,总产值0.68万元,实现利税.3万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均占首位。为国家一级企业。
摘自《上海轻工业志(年)》
辉煌不再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石英表的出现对机械表市场开始产生巨大冲击。日本的石英表长驱而入,国产机械手表一夜之间全线溃退。那时的国内手表厂,库存积压严重,市场恶性竞争,大家都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存货,元一只全钢手表,贱卖到十几块还没人要。老一辈回忆起当年:
“90年代初,我在外出差带回来一块电子表,几十块一块表,款式新价格便宜,我的那块上海牌手表就被我搁置在抽屉里了。”
后来,身边的人也纷纷换上了电子表,渐渐地上海牌手表离市场渐行渐远,手表贱卖到十几元一只也没人要。濒临破产的日子里,上海手表厂以替人加工计时器勉强获得收入、一堆银行债务、现金流为零,全体员工每人每月拿元生活费。
0年,上海手表厂经历了股份改制,更名为上海表业有限公司,从成表制造转向机芯制造。
时空产生距离美涅槃重生
上海表的款式
到本世纪,当上海人纷纷到香港去选购世界名牌手表之时,香港人却特意到上海来寻觅上海牌老式手表。在陕西路73号门面不大的祥生贸易信托商店,几乎天天有这样的香港人出入,专门来买上海牌老式旧表,有的一买就是三五只,甚至十几只。他们的选择目标明晰,都要翻看后面有58年生产的字样。
据了解,这种年生产的上海牌手表,尽管有相当年份,但售价依然只有到元,而且这种17钻机芯的机械表加上机油,稍事整修,依然走时准确。许多人从香港远道而来上海寻觅这种“土特产”,用于自己收藏,更用于送人。他们说,用这种表送人,是上等礼品。看中的是“上海”两字的品牌含金量,看中的是58年制造的历史文化含金量。
不仅香港人爱上海品牌的老式手表,一些欧美老外也刮起了一股寻觅上海牌老式手表的风潮。他们就不像香港人那样局限,只要是上海牌的老式手表都好,不一定停留在年生产的品种。
后来,上海牌手表不仅有多功能机芯,还朝着首饰化、时尚化方向发展。在技术上也赶超瑞士名表,比如陀飞轮手表。5年时,上海牌陀飞轮手表亮相瑞士巴塞尔钟表展,瑞士手表商惊叹之余,对中国钟表业的创新能力也感到压力巨大。年成功推出轨道式双陀飞轮限量表,每只从28万元至30万元不等,满足国内外收藏家的需要。年,为纪念上海牌手表诞生60周年而推出的立面陀飞轮手表,在全球钟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陀飞轮计时码表研发成功,很快投放市场。这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手表再次创造了历史,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制表水平。
上海牌陀飞轮表每一只都要经过严格的出场检验
上海牌手表从国人的骄傲、渴望拥有,到被人忽视,又升华回到“民族工业品牌”。在这60多年中,上海牌手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和荣耀,也刻录了上海人民的记忆与情怀,它每一秒的精准走时,坚定地记录了上海发展的脚步。
主要内容来自:看懂上海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
完
上海老底子laodizi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白癜风中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jt/1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