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是地处摩洛哥北部的另外一个皇城,离菲斯古城仅仅53公里,现代是个具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摩洛哥四大皇城有着各自的“标准色”:菲斯的“蓝色”,来自伊斯兰标志性的“菲斯蓝”;马拉喀什的“红色”,出自柏柏尔人那片古老的红土地;拉巴特的“白色”,源自从伊比利亚半岛回归的穆斯林,他们从安达卢西亚带回了那片白色的房屋;而梅克内斯的“黑色”是他独有的颜色。梅克内斯也是伊斯兰教圣地,工商业中心,油橄榄、柑橘、葡萄重要集散地。这里是交通枢纽,有铁路通拉巴特、丹吉尔、菲斯。位于中阿特拉斯山北坡的梅克内斯城源于一个柏柏尔部落的名字,11世纪属于穆拉比特王朝的辖区,12世纪成为穆瓦希德王朝的属地,13-15世纪被纳入马林王朝的势力范围,16世纪属于萨阿德王朝,17世纪下半叶阿拉维军队相继攻占菲斯、马拉喀什,建立阿拉维王朝。年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拉伊·伊斯梅尔把首都从菲斯迁往梅克内斯,梅克内斯成为国都。传说这拉君主爱马,王宫里养了匹骏马,他每天去马厩里巡视,并精心设计和建造了大型的马厩。在王宫附近还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粮仓。这一时期是梅克内斯的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苏丹将梅克内斯变成一个雄伟的西班牙—摩洛哥风格的地方,四周有高墙和巨大的门,体现了伊斯兰和欧洲风格的和谐的统一。有一种说法穆拉伊·伊斯梅尔共有个孩子,其中个儿子和个女儿,他的第七百个儿子出生于年。这位苏丹被认为是整个历史上后代数量最多的人。年,他的孙子穆罕默德三世移都马拉喀什。在梅克内斯的观光可为行色匆,看到纪念建筑是曼索尔城门和皇家马厩粮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梅克内斯最出名的就是那条连绵40km的古城墙了(图1),它是摩洛哥“最长最完整、布局最复杂和形式最丰富”的古城墙。而城墙上最为壮观的,就是以大门设计师(El-Mansour)名字而得名的曼索尔城门。巴布·曼索尔门坐落在城市广场的对面,当年国王是作为“给自己的丰功伟绩树碑立传的纪念碑”来修建的,但在他死后5年才建好。因此,曼索尔门高大、雄伟,圆形的拱门两侧还立着两座类似阁楼一样的护堡(图2),造型十分别致。镶嵌在城门和两侧护堡上马赛克形成了繁复、斑斓的伊斯兰花纹,从下到上,层层叠叠,几乎覆盖了整座城门,花纹里还装饰着许多阿拉伯文的草书图案,据说是一些类似“真主保佑”的阿拉伯箴言。马赛克镶嵌画的工艺要求十分高,一平方米的马赛克装饰要放上两万个不同颜色手工敲制的瓷块(图3),一个工匠要花上4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两侧护堡下面支撑的石柱,据说就出自不远的罗马古城沃吕比利斯(Volubilis)。以这座曼索尔城门为代表的梅克内斯古城,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曼索尔门对门的市民广场也叫哈丁广场,广场上有许多买塔吉锅的摊位,形形色色,十分壮观(图4)。
图1梅克内斯的古城墙图2巴布.曼索尔门图3马赛克工艺图4市民广场的塔吉锅和小摊
我们游览的另外一个景点是古粮仓和马厩。粮仓至今保存良好,天气热的时候这里高温达40度,但是粮仓里使用地下水流降温和屋顶开窗通风的办法,一直保持在合适的温度。所以进入粮仓(图5)参观的时候就感觉一阵凉意。这个粮仓由20多个彼此相连通的拱穹式的谷仓所组成,高约十多米,间隔着一道道厚厚的墙壁,屋顶开着天窗和通气孔,据说储备的粮食可用上15年,还包括饲养匹马的饲料,而粮仓旁边,就是巨大马厩。走进马厩,那种震撼和壮观就像电影大片的场景(图6)。里斯本大地震(年11月,人类史上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之一)之后马厩遭到严重损毁,后来渐渐废弃不用。不过残垣断壁方显历史沧桑。
图5古粮仓图6古马厩
六、拉巴特
拉巴特是四大皇城之一,也是摩洛哥现在的首都所在地,地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自年以来,一直是摩洛哥的政治首都,包括拉巴特、萨累和德马拉-斯基拉特三省,人口约万。拉巴特始建于公元12世纪穆瓦希德王朝。现存老城为18世纪所建,新城于年摩洛哥成为法国保护国后兴建。拉巴特这个名称源于阿拉伯语,含义不一,说法众多。一种说法认为“拉巴特”是“捆绑”的意思。很早以前,拉巴特只是大西洋畔的一个小村子,当时的国王将逮捕的犯人和掳来的战犯,用绳子捆绑起来,命令士兵将他们押送到这里从事繁重的苦役,随着被送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逐渐扩大,以致形成城市,从而得到一个奇怪的名称——拉巴特。另一种说法是:年,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者阿卜杜勒·阿里·穆明为了出兵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渡海远征西班牙,在沿海的古罗马城市萨累的废墟附近建立了一座军事要塞,定名为“里巴特·法特赫”。这座军事要塞便是乌达亚城堡,也称乌达亚要塞,至今依然保存着。在阿拉伯语里,“里巴特·法特赫”意为“胜利的营垒”,据说是为了纪念当年阿拉伯军队在阿拉科萨战役中打败西班牙人的胜利。后来,时代变迁,几经沧桑,“里巴特·法特赫”这个军事要塞逐渐扩展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但仍沿用旧的名称,简称“里巴特”,久而久之,“里巴特”演变成“拉巴特”,并作为城市名称沿用到今天。拉巴特给我印象很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但是海滨强行卖花的男童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拉巴特很漂亮,站在哈桑塔对面的栅栏前,我拍下了横跨在布雷格雷格河口上大桥的全景(图7)。图8中有吊车的地方是正在建造中的拉巴特塔工地,中国铁建国际集团牵头与当地最大建筑承包商TGCC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了拉巴特塔建造项目,这座位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现代纪念建筑,总高度m,建成后将成为非洲第一高楼(图9)。据悉,拉巴特塔项目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合同金额约合3.8亿美元(26.19亿元人民币)。项目采用绿色环保的先进设计理念,集办公、酒店和高档公寓三大使用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摩洛哥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将成为摩洛哥国家经济繁荣和发展的象征。
图7横跨布雷格雷格河口的大桥图8拉巴特塔建造工地与效果图
哈桑塔是12世纪一个未完工的清真寺的宣礼塔(图9),也是拉巴特地标性建筑(图10),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远远看到她耸立在那里。哈桑塔始建于年,是长m,宽m,四周有16道门的清真寺的一部分,按照设计是想建成当时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和最高的宣礼塔。年,苏丹雅库布.曼索尔去世,工程也就停止了。哈桑塔设计高度86m,此时只建造到44m高度,清真寺工程也就此停止,只留下了几段围墙和多根石柱(图11)。哈桑塔由红砂岩砌成,与其他宣礼塔不同的是没有楼梯,而是建设了登顶的坡道,宣礼的阿訇可以骑马登顶进行宣礼。宣礼塔的设计师是一名叫Jabiribnaflah的人,是个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还设计了哈桑塔的姐妹塔(图12)—塞维利亚大教堂的钟楼(现属于西班牙)以及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的宣礼塔(图13)。
图9哈桑塔图10拉巴特全景(引自维基)图11未建成的12世纪清真寺遗迹图12塞维利亚教堂钟楼(引自维基)图13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引自维基)
哈桑塔对面是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寝,由白色大理石建造(图14)。拉巴特的乌达雅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为一古城堡建筑群(图15)。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现存乌达雅堡对外开放区域分三部分:一是院内花园,为伊斯梅尔国王于17世纪所建,具有安达鲁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二是博物馆,分两个展室,一是展出历代珠宝乐器,另一个展出历代民族服装,包括柏柏尔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犹太人服饰以及古代红铜和土陶器皿;三是高空平台,为古时空中市场遗迹。站在平台上可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萨累市全景。在海边,遇到一帮游泳的学生,他们对合影格外热情(图16)。此次行程中没有包括红色皇城马拉喀什。从拉巴特我们又折返浪漫之城卡萨布兰卡,然后乘飞机去突尼斯。
图14穆罕默德五世陵寝图15乌达雅城堡图16游泳的拉巴特男孩们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jt/1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