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Travel摩洛哥情迷北非

发布时间:2021/1/1 2:17:26   点击数:

重新整理摩洛哥七天六夜,一场像天方夜谭的冒险之旅。我从未在一个旅行地,感受到如此起伏的心境。

和“套路”深的摩洛哥人周旋,40度高温下徒步戈壁的古城中,撒哈拉沙漠安静而迷人的夜里看满天星斗扑面而来,在舍夫沙万享受蓝色。所有的奇遇都在这里。

今天的歌曲Casablanca是奥地利一个歌手的歌,非常小众。献给这一路没能去到的卡萨布兰卡。

目录

1

Day1-2马拉喀什

BahiaPalace巴希亚王宫

BenYoussefMadrasa阿里班约瑟夫神学院

JardinMajorelle马约尔花园

Djemaael-Fna德吉玛广场

2

Day2-5撒哈拉沙漠

AitBenHaddou阿伊特本哈杜垒村

Todragorge托德拉峡谷

SaharaDesert撒哈拉沙漠

3

Day5-7舍夫沙万

4

Day7拉巴特

KasbahoftheUdayas乌达雅堡

SeasideofRabat拉巴特海滨

?阅读时间

6分钟

1.Day1-2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是柏柏尔语,意思为“上帝的故乡”。

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南部,北距首都拉巴特公里,是全国第三大城市。

无论王宫、贫民百姓居住的老城还是欧洲人度假的大饭店,外墙的颜色都是陶土红的颜色,放眼望去,满目皆红。

马拉喀什是我们抵达摩洛哥的第一站。如《北非情人》里凯特温斯莱特幻想中另一扇生命的天窗般,充满着异国他乡漂泊流浪的所有想象。

出发前有朋友提醒,说要做好十全的心理准备迎接惊险。实际上我总是不把这些劝告放在心上,因为觉得好或不好的遭遇都是个人经历。去过那么多地方的我,没有被偷过东西,也没有碰过任何坏人。

我就带着一脸天真,毫无顾忌的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从踏出机场的那一刻,马拉喀什就迫不及待的对我们展开攻势。出租车司机开出迪拉姆的天价(市价70),还对我们的还价表现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演技之好让我们怀疑是不是自己搞错了。

我跟同行的F和T用中文商量讨价还价策略,F拿出了狮子座的气势说,我们要表现的强硬。然后她挺起胸脯,想用不容商量的语气说70,结果她开口就说成了7块钱...我跟T在一旁就傻了,连忙提醒说是70。当地人也傻了,一脸我们才是流氓的神情。总之价钱谈不拢,我们就跑去坐大巴了。

但我们开心的觉得第一轮交手我们胜了。虽然没谈拢,但我们拿出了“要宰我们没门”的气势。然后我们开心的在大巴上一路聊天,浑然不知后来的故事里,我们被摩洛哥的“套路”伤得多深。

BahiaPalace巴希亚王宫

巴希亚王宫建于十九世纪末,“Bahia”是“智慧”的意思。穿过处处透出伊斯兰特色的马拉喀什城区,这里美得精致而宁静。

花园、水池、装饰的花纹、墙面细节相当丰富,单是墙面和地面的花砖就有二十多款设计,雕花拱门和彩绘木窗工艺繁复。

不至于宫殿般宏伟。我们反而爱上那个清爽干净的庭院,和北非暖洋洋的下午。

BenYoussefMadrasa阿里班约瑟夫神学院

接着转站来到北非规模最大的古兰经学院。“进入吾门者,愿你不断超越自我”。这是刻在学院入口的一段文字,几百年来,这美好的祝愿让每位学生对神学院产生深刻的眷恋。

建筑上的雕花和经典马赛克花纹相呼应,别致而精美。

从拱门回廊里的阳光走到阴影,又从阴影走向阳光,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间之流。

极为对称的建筑图案和构造,奢华的雕花与马赛克,阳光正好洒下来,好像有种力量,让心绪一下子平静下来。

很多朋友都反映一个问路的问题。因为老城的路真的不好找,而且沿途的摊贩都会异口同声的告诉你,你要去的地方关门了。不亲身经历这些我真的不知道,这世界有这样一个地方,有些人就是不图什么的要骗你,匪夷所思。

比如我们去来神学院的路上,沿路的商贩都跟我们说关门了,说的有鼻子有眼。当然这也是很容易避开的骗术,使用googlemap自己导航就可避免麻烦。我们有堪称人肉GPS的T,所幸我们没有在找路上遇到麻烦。

JardinMajorelle马约尔花园

马约尔花园曾是YvesSaintLaurent和情人的家,好像打翻了颜料,明亮的蓝、黄、绿,混合着摇曳的树影和粼粼的池水,是马拉喀什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YvesSaintLaurent与伴侣PierreBerge居住在这里,年,圣罗兰去世后,遵照遗嘱,他的骨灰被撒在了这座花园里。这位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时装界设计大师,将他的骨灰永远地留在了北非的艳阳下。

与这座红色城市的绝大多数建筑温暖的色调不同,马约尔花园内部以深蓝色为主,静谧而清凉。蓝色调中偶尔有一抹调皮的黄,强烈的撞色像极了思考与灵感的碰撞。

Pierre在YSL死后说:

即使我们再也无法一起在花园里欣赏落日的余晖,也无法在钟爱的艺术品前分享感情,但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们会相逢在马拉喀什的棕榈林。

Djemaael-Fna德吉玛广场

YvesSaintLaurent在马拉喀什街头

德吉玛广场是全球唯一还在使用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广场,已有一千年历史。这里热闹极了,好似马拉喀什人生活的缩影。兜售工艺品的小贩、商人不断切换各国语言,奇装异服的艺人用表演吸引游客的围观,在这能看到马拉喀什文化的千姿百态。

这里曾是斩首的刑场,现在是最著名的市场,一到晚上热闹非凡。但是,我有点不喜欢这里的嘈杂,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被拉客的当地人拦住。而且不是你说no他们就会走的。

遇见一个大排档拉客的,他一脸真诚说送我们饮料,还说做菜的是他妈妈,让我们放心。于是我们便选了那家。

然而做菜的根本是个男的,真的受不了他们胡说八道的习惯。老板看起来很和善,给我们介绍食物,还热心的帮我们拍合照。后来各种问题就来了,我们点了一份沙拉,他上了三小碗。朋友提醒说,他会不会收三份钱,我还说不会的,只是为了我们方便。然后朋友不放心,拉来老板问,老板这时候支支吾吾的好像听不懂英语了。

最后结账来了一个非常凶狠的中东女人,张口就要,全程不正眼看我们。以摩洛哥大排档的消费这非常贵了,我们坚持要看明细。她不耐烦的算给我们看,果然沙拉收了三份的钱,另外就是餐前她主动上的面包,明明哪里都是免费的,她说10块钱一个,给我们上了三个,要收我们30。神情非常欠揍。

不过你不可能跟无赖讲道理的。对着她的冷漠和狡诈,我竟然产生了一丝同情。关于马拉喀什人们爱漫天要价的事情,也反映在我们买袍子的事情。明明基本不到的袍子,一家开价,一家开价2。顺带提一下我们报的沙漠三天两夜团,我们是迪拉姆每人。后来才知道,我们团里有人,有人。真的不知道对的人说什么好。

在一次包车上,我们三个人第一次动了在异国他乡要动手打人的念头。

当时从沙漠出来,我们三个人都两天没洗澡又非常累,只想快点赶路去下一站。之前团里的司机跟我们说到菲斯坐大巴要9个小时,出租车只要4个小时建议我们包车。

谈好价钱包车,我们三个和三个日本妹子拼车,正好一人。我们答应了,然后司机开车送我们从沙漠到荒郊野外不知道是哪,换到另一辆车上,另一辆车的司机看起来热情又好心,帮我们搬行李又跟我们聊天,然后就要我们给钱。

好吧,先给一半也无可厚非,结果他说是一人,我们说谈好的是一人,他说一人,行李20。我当时三观都毁了,包车不是包一整辆车吗。当然,不用深究合理性,他只是想方设法要钱。见我们质疑,他便非常凶的说,你们不坐可以下车。我们几乎想跳车,但三位日本妹子脾气太好。

算了就算了吧,真不知道这司机多收20他能发财吗。后来的路上,他的情绪也是阴晴不定,一直有事没事恐吓我们说要把我们丢在荒郊野外。

而且四小时根本到不了,用时不比大巴短。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不喜欢马拉喀什,很大的原因就是信任问题。我的朋友常说我就像极速挑战里的张艺兴,就是太天真。我的确有容易相信别人的倾向,但是我从来不觉得这需要改正。我去过很多的地方,让我感受到温暖的,都是因为我的相信而接受到的善意。

旅行对我来说,是敞开心扉的体验,而不是关上心门处处提防的谨慎。与马拉喀什人的周旋,令我感到疲惫,我容易被套路弄得灰心。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欢揣测别人,更不喜欢怀疑别人。

我想有些人可能因为家庭的穷困,不得不以这样的手段赚钱。贫穷可能是天生的,但善良是一种选择。我去过一些非常穷的国家,比如尼泊尔、斯里兰卡,那里的人非常的热心、善良。我因为那些人,而对这些物质落后的地方刮目相看。但是在这里,旅游业带来的,却是人与人的猜忌和欺骗。

离开这里后从菲斯开始,我们遇到很多好心的、公正的当地人,不会说英语的出租车司机,我们用肢体语言交流。在舍夫沙万的时候,一个老爷爷很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家,我们三人犹豫片刻,还是选择相信。后来也吃到当地最美味的食物,还有酒店的老板送我们去车站。

马拉喀什是这样一个市井和滑头的地方,它的确曾把我这么平静的人逼急过。它有很多很多不好,更主要是我不希望其他游客,因为这样狡诈的少数人,误会了当地更多淳朴的当地人。而且这座红色的城市,回头看的确挺漂亮。

2.Day2-5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极和北极。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热的荒漠,也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

在马拉喀什报了一个进沙漠三天两夜的旅行团。店家指着墙上的地图,一边介绍说,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所有的景点都会去到。

我们整团16人,从马拉喀什出发,一路向西穿过阿特拉斯山脉。

第一天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著名的阿伊特本哈杜垒村(AitBenHaddou)。

这里的房子时顺着山势依次而建,层层迭迭。这座村庄始建于11世纪,是当地柏柏尔人用来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城堡。很早开始,这里就成了热门电影的取景地,比如《尼罗河的宝藏》、《木乃伊》、《角斗士》和《亚历山大大帝》等

AitBenHaddou阿伊特本哈杜垒村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山上的一间酒店,这是进沙漠的前一夜。这一天也是F22岁的最后一天。

山里条件不好,我们躺在家徒四壁的旅店,看着头顶悬挂的一颗感觉随时会掉下来的灯泡。我们都感慨说,这些苦的路真的要在年轻的时候就走完。

我说我会在沙漠只有星星的夜晚给你读诗,然后我们憧憬着这些安慰的场面,来不及等到12点说声生日祝福,都呼呼的睡着了。

Todragorge托德拉峡谷

第二天参观了托德拉峡谷(Todragorge)和另一个不知名的村庄。托德拉峡谷的两边是高耸笔直的悬崖,宽于百米,谷底有涓涓的流水。

“托德拉”在当地是生命的意思,也是因为这里的流水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流。

从峡谷出来,一个当地人带我们参观了一个山里靠纺织业为生的村落,给我们讲解了最有名摩洛哥地毯的手工纺织手法。在这里每种颜色、图腾等等都有各种含义,代表某种自然、太阳、沙漠、海洋等,有些地毯要耗费人工近半年之久。

黄昏前赶到撒哈拉边缘的小镇梅如卡,放下行李,只带少量的随身物品,骑一个半小时骆驼进入沙漠。

驼队一步步向沙漠深处走去,映着远处的夕阳。所谓大漠孤烟直,大概就是这样。

提到沙漠我总是想到小王子,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在这里出现,又最终在这里消失,这片广袤又神秘的土地。

三毛形容它为沉睡女人的酮体,好似还带着轻微的呼吸。

第二晚夜宿在沙漠的帐篷,周围是四望无际的沙土,终于到了这一天。

在撒哈拉沙漠的营地里,借着昏暗的照明,开始了我们的晚餐,条件的确简陋,吃着吃着天空就星星点点的亮起来。

我们都抬头看掩饰不住兴奋。我们这一行有日本人、西班牙人、中国人、加拿大人,大家的背景都相差甚远,但是可聊的话题就更多。有人拿出了小音箱开始放起轻音乐,我们叫好一片后,都安静了起来。

小王子说,古屋、星星和沙漠,赋予它们美丽的,是某种看不见的东西。

吃完晚饭大家就在在外面的山坡上看星星。这样明亮的星空,躺在沙漠里,星河像巨幕一样铺展开,好多好多颗钻石,好像真的在跟你调皮的眨眼睛。

很难形容这种震撼。仿佛我也是浩瀚宇宙中悬浮的一颗小小星球,失去了重力。

远处的营地有人在演奏非洲鼓,有人歌唱,有人欢呼。满天的星斗扑面而来,不仅是头顶,而是站在广袤的沙漠里,你的左边你的右边,你的前方和背面,四望无际环绕的都是星星。我第一次认真的相信,哇地球是圆的。

小王子说,既然我就住在其中一颗星星上,既然我在那颗星星上笑着,那么对你来说,所有的星星在笑,那么你看到的所有的星星,都是会笑的星星。

我跟F说,想狠狠的把这一刻记住,因为至少5年不会再来吧。她说,大概这一辈子都不会再来吧,我说很有可能。可我后来还是觉得,我要跟喜欢的人再去一次,坐在只有星星的山坡上,好好的坐一会儿。

同行的中国情侣拿出一个app对着天空,好神奇它会告诉你远处的星星是什么星。于是我们饶有兴致的找到大熊座、狐狸座,各自的星座。天空清澈而透亮,数不清的流星划过,贪心的许下了几个愿望。

半夜大家都把毯子搬到帐篷外睡,近20人一字排开。

第二天早晨五点我们就被叫起来看日出。揉揉眼睛,这个世界又重新铺展开,也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刻。

很久以后,我会把这些故事讲给之后与我萍水相逢的人听。遥远的异乡、飞机、汽车、骆驼、步行、跋涉、远道而来的我所感受到的,这份诗情和怦然心动。

《小王子》的结尾这样写道:“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也最凄凉的景色。有一天你们若是去非洲沙漠旅行,请仔细认一认这个景色,我恳求你们,在这颗星星下守候片刻。”

如今,我真的经过了这里,在我最好的二十几岁。

3.Day5-7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位于里夫山宽阔的山谷之中,海拔米

大多数民宅、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深浅不一的蓝色

舍夫沙万临近地中海,空气清新,古色古香,适合徒步旅行

“有一天下午,一个朋友念了一页书。一整页都讲关于什么是蓝色。书中从初夏的天空,描述到深夜的大海。某种叶片的经脉或记忆中某一个傍晚楼房里的气息,数不清的模糊的指向,都叫蓝色。自此之后我再也无法精确描述蓝色。但我或许有可能认出它,像认出一个秘密。

世界上有三座蓝色的城市。除了广为人知的希腊圣托里尼,还有印度的焦特布尔和摩洛哥的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在阿拉伯语里是“山顶”的意思,台湾叫这里是萧安,听起来也很有意境。

公元年,里夫山脉里的柏柏尔族部落在这里建立,由于地处深山,城中的居民一直保持着遗世独立的生活,直到年被西班牙军队攻占。

如今这个迷死了全世界游客的舍夫沙万,正是当时西班牙人统治期间被粉刷成蓝色。粉刷后的建筑很难辨认,蓝的深浅不同又非常相似,家家户户都是一个样子。有人说请不要害怕迷路,它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奇怪的是,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打动人心的却往往是这些相同的、重复的东西。该怎么形容这种蓝色呢,该怎么形容这种慵懒呢。

转了几个小巷去吃饭,路过小野猫的眼神,好像要把你前世的秘密都看穿。临街花甲的老爷爷,搬着煤气罐走走停停,我们上前帮忙,然后就被请到家中做客,给我们看他年轻时候的照片。

这里的人把房子和街道粉刷的不似人间,自己却百年如一日的,过着最有人情味的生活。

酒店露台的早餐,饱睡后看阳光从远方升起,跟不说英语的当地人比手画脚的交流。没有语言我们依然可以微笑和理解彼此。

回看摩洛哥一行,在红色的马拉喀什与狡猾的当地人周旋,在黄色的撒哈拉沙漠看浩瀚繁星,而蓝色的舍夫沙万像误入了桃花源记里的小村庄,在此行的尾声终于放轻脚步,抖落身上的铅华。是谁把大西洋的调色盘打翻,蓝色是我的秘密,你的呢?

推荐餐厅:

RestaurantBeldiBabSsour

塔吉锅非常好吃,特别是章鱼的。牛油果汁也是必点。

4.Day7拉巴特

年摩洛哥独立,拉巴特成为摩洛哥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拉巴特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天凉爽夏天温暖。

等待下午回伦敦的班机,我们花了最后一天在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

步行穿过乌达雅堡(KasbahoftheUdayas),往海的方向走。一路都是蓝色的小屋,有点像舍夫沙万。后来才得知这半座蓝城就俗称“海边的舍夫沙万”。

城堡位于海边的山上,既是古代的防御工事,又是居民的聚居区。拾阶而上,蓝白色相间的民房错落有致。

坐在拉巴特海滨上的露天平台,看着海岸边的人群,沐浴着北非的灿烂阳光。从乌达雅城堡上的观景平台眺望近在眼前的大西洋和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

远处,巨大的拦海大堤蜿蜒着伸向大西洋中,迎接着大洋的惊涛骇浪。沙滩上,男孩们用衣物垒起球门,酣畅淋漓的踢着足球,他们早就习惯了海的声音。碧蓝色的大西洋,听着阵阵的海涛声。我躺在长椅上,享受着宁静。

最后,感谢超会拍照,最近准备在厦门开自己古着店的F(微博:FloriaZeng),本文很多照片是她拍的。感谢T,我们的人肉GPS,以及感谢读完这篇有点长的文章的你。

“跨越繁星万里,你永远不是孤身一人”。准备推文的此刻,伦敦又下雪了。

更多阅读

Travel|冰岛:致绝美,致遗憾

伦敦|秋天短到没有,你我短到不能回头

Prada荣宅:繁华与宁静的中国美学

旅行|美食|电影|艺术|设计|时尚

VOL.2深陷温柔生活

谭立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gs/192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