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故事 >> 小方治大病糖尿病患者用这个食疗方
提起糖尿病,相信各位都不陌生。“糖尿病第一大国”的帽子,中国已经“当之无愧”了。
千禧年以来加速的城市化,除了成就经济繁荣,也影响着城市人群的生活节奏和身体状况。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变化的饮食习惯以及日益增加的肥胖度,加剧了慢性病的上升趋势,其中糖尿病是主要的“健康杀手”。
据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报告显示,我国成年糖尿病(20-79岁)患病人数达到1.14亿,患病率(2型糖尿病[1])为9.7%~11.6%,这意味着大约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患病率呢?因为糖尿病是会“传递”的,主要是指两个方面。注意,这里是“传递”,并不是“传染”。糖尿病不是属于像“流感、乙肝、艾滋病”等一样的传染性疾病。
第一个“传递”是指糖尿病患病因素中的遗传因素。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特别是母系遗传性更强,我国人种属于易发病人种。
一型糖尿病
1、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一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概率就是5.88%。
2、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概率只有4%。
3、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概率就会降低到1%。
4、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概率将提高到25%。
二型糖尿病
1、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孩子生下来的发病率为40%;
2、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孩子的发病率为60%;
3、同卵双胞胎,如果其中一个有糖尿病,另外一个孩子的发病率高达90%;
其次,“遗传”的糖尿病类型一定和父母一样吗?不一定。遗传的其实是易感体质,最终如果患病,呈现的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因人而异。更何况还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长期未分型的。但是,相对来说二型糖尿病“遗传”比一型糖尿病“遗传”概率大一点。
第二个“传递”是指家人之前同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生活习惯是相似的,所以当其中一个人因此得上糖尿病,那其他人也在危险的边缘!
常常能在楼下的大妈们的闲聊中听到:“朋友老李一家6口人,有4口人都是糖尿病”,“老赵患糖尿病多年,现在他丈夫也得糖尿病了”。如果说儿女、兄弟姐妹得病和基因有关,那么没有血缘关系的伴侣竟然也容易得病,这是为什么呢?
上海交通大医院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证明:家人、配偶之间一些相同的生活方式,会影响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大部分得糖尿病的人饮食都不健康,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以及偏爱各种加工食品;工作繁忙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以车代步,长期不运动导致体力差,免疫力下降;还有睡眠质量差、心情低落、经济条件、性格问题等。
针上诉糖尿病问题,北京同仁堂元润堂中医馆高鲁东,给大家推荐一款食补方法。
方药: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冬15克,面粉克。用法:先煎3味药,去渣,取汁,与面粉共煮为稀粥。渴即食之,不拘时。功效:清肺,生津,止渴。适用于消渴(糖尿病),多饮,身体消瘦。
高鲁东
◆中医周围血管病第一人
◆齐鲁名医高氏第三代传人
◆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
●个人简介:高鲁东,祖传中医世家,从医30余年,在治疗疑难病症上有独到之处。尤对周围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颇深,其开创的“特效通脉疗法”在中外治疗脉管炎等周围血管病的医学史上,添补了一项空白,在业界堪称一绝。
●擅长治疗:
1、脉管炎、静脉曲张、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手、足坏疽、末梢神经炎、变应性血管炎、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瘀滞性皮炎、臁疮腿、丹毒、淋巴管炎等周围血管疾病;
2、肾病综合征、痛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不孕不育、阳痿、早泄、前列腺等各类男女生殖泌尿疾病也颇有建树!
●预约
听说你想联系我,方法在下面↓↓↓
1、留言给小编,小编工作时间内会及时给您回复;
2、添加我们医馆私人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gs/1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