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周刊在撒哈拉向你直播

发布时间:2017/12/4 16:05:32   点击数:

“......此时此刻,我们在北非摩洛哥,向海盗电台精神致敬,开启电台文化历史上一件伟大而迷人的事——电台复活节,创造人类第一次在撒哈拉进行的24小时电台直播,重拾电台记忆——keepradioon......”

由猫王收音机创始人曾德钧牵头,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几位主播、DJ、音乐人从摩洛哥到迪拜,转机卡萨布兰卡,跨越10000公里历经36小时,最终到达粉色的西撒哈拉。

沙漠边缘突兀地停泊着一条红棕色木船,船上有个玻璃房子,里面摆着一个调音台,两台唱机,两个话筒,外面的甲板上有桌椅,椅子扶手是当地信仰的神兽,茶几上则是一圈圈太阳花的纹样。

这艘船是专家仿2000多年前一艘叫“纳豆”的古船修建的,在沙漠特有的风情和光影中,它恍若新生......

很熟悉吧,对,这就是海盗电台的投影。

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一群喜爱音乐的年轻人因为不满BBC和卢森堡广播电台对摇滚乐的忽略,在离岸几英里的海上成立了一个个海盗电台,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摇滚乐,吸引了800多万听众,引起了一场电台革命。

无论是摩洛哥拉巴特的沙漠还是英国布拉德韦尔的海上,他们都是永不沉没的船,也都意味着永不消逝电波......

午夜一点,沙漠睡了,灯箱亮了--onair

电声的嘶哑,人声的切换,音调的起伏,似乎回到了音乐匠人时代;整箱的黑胶,手动控制音轨,与当下一键play的方式截然不同。

整个直播风格安静又有些神秘:远方就是你现在最渴望的自由,像空气样的自由,海角天涯,只要我想就不再顾虑.......知道吗?现在外面起风了,椰枣树的叶子在飘动.......管乐器适合在傍晚听,因为音乐可以和风声一起回荡.......

重头戏是音乐;有美国的爵士乐,有图瓦的合唱,日本的能剧,巴厘岛的仪式音乐,非洲的割礼,冰乐,呼麦,中国的古典音乐,甚至还有在当地河堤、集市上,餐厅里遇到的音乐,简直新鲜地滴水。

直播换班间隙,大家聊起来,你会发现,这里有王牌主播,有电台总监,有新锐歌手,但与其说这是一群大佬,不如说这是一群疯子:谁会为了卖收音机连续创业6次?谁会边刮痧边广播?谁会拿直播做音乐实验?

但你会为他们的思想折服:他们是电台人,但并不怀念过去,而是讨论复兴,讨论电台从大众媒体走向分众、独立的内容平台的可能性;他们清楚自己的定位:电台参与并见证了信息革命的到来,是媒体时代无可复制的传奇;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与新时代对接的方式:“现在做的MetroRadio,远隔重洋培训我们在世界各地的“麻雀特工”给我们发报道回来,他们不专业,但没有套路,每个人都很有个性,很酷。”

听听这群疯子,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思想,你还甘心每天躺尸到中午吗?

的确,做什么都很难,但心有猛虎的你一定明白机器人时代的压力:批量生产必将被批量淘汰。机器人颠覆了我们的行业和命运,我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报社用电子系统发布新闻,阿尔法狗打败棋王,电脑可以自动翻译,更不用说搬运组装,现在,我们的价值岌岌可危。

可是,新媒体的狂风巨浪中,电台,这么“古老”的形态怎么还有一席之地,还会在亚文化圈吸粉无数呢?它有态度,有稀缺性,正对应了人工智能的盲区:思想和创造力。所以,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

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吧,像这些在沙漠里疯狂直播的大佬们一样,为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不流俗,有召唤,爱自由。

最后,这群人走出直播间还觉得不过瘾,于是一把火烧了他们自己“电台复活节”的招牌.....这是他们期待未来挑战的狂欢,就像他们自己所说:梦想不灭,音乐不止,电台不息。

如果你不是很了解这些,那就看看身边那个在24小时书店刷夜的人,那个剪片子剪得没日没夜的人,那个毕恭毕敬管理自己的人。加入他们,不用管别人怎么样,撑不住的时候就听听来自撒哈拉的直播.......

希望我们都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共勉,加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王凯文

责编:王瑞雯

排版:栗晶晶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治愈吗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gs/1420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