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地理 >> 会议日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
“新世纪文学状况与中国文艺理论的当代创新”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程
时间:年6月18日—21日
地点:天津市龙顺庄园会议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与文化》杂志社
协办单位: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天津市美学学会,天津市文学学会
6月19日上午
开幕式与主题发言
(农博馆四楼大会议室)
9:00
开幕式致辞
主持人:朱国华(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赵宪章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陈洪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李锡龙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
沈立岩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副主任
9:20
年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首届会刊论文双年奖颁奖仪式
9:30
大会合影
主持人:周志强(南开大学)
大会主题发言
9:50
赵宪章
(南京大学)
文学书像论:语言艺术与书写艺术的图像关系
10:05
谭好哲
(山东大学)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价值观的思想谱系与理论积淀
10:20
阎嘉
(四川大学)
新资本主义的空间问题: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与政治》为例
10:35
曾军
(上海大学)
“理论旅行”:一种方法论反思
10:50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
后人类状况与文学理论新变
11:05
张颖
(中国艺术研究院)
论法国现代美学的缘起与体系性:基于文献的再整理
11:30
午餐
6月19日下午
分组讨论13:30—17:30
(农博馆三楼分组会议室)
各组发言时间每人12分钟,评议时间每人12分钟。
第一会场()
上半场:13:00-15:20
主持人:王建疆(上海师范大学)
评议人:邢建昌
樊宝英
(浙江外国语学院)
鲁迅对《文心雕龙》“文采”观的创造性转化
景立鹏
(河北师范大学)
虚构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虚构:当代汉语新诗的本体反思
肖明华
(江西师范大学)
论当代文学理论的四种形态
评议人:周志强
张东旭
(东北大学)
单月
(东北大学)
道教声景观的概念与相关研究综述
王姮
(天津美术学院)
声音的异托邦:KTV中的声音政治与个体政治
张千可
(北京师范大学)
传声筒、无线电、留声机:郭沫若与作为听觉事件的北伐
李盛
(复旦大学)
制造新声育新人:经典革命歌曲与“新中国”听觉共同体的起源
中间休息(15:20—15:30)
下半场:15:30—17:20
主持人:朱国华(华东师范大学)
评议人:汪正龙
王亚芹
(河北师范大学)
作为一种知识型的“后理论”
陈新儒
(福建师范大学)
社交媒体时代如何美学范畴的更新与重构:以“萌”的概念旅行为中心
张清芳
(河北师范大学)
在追求“理想小说”的创作中重新建构新的中国历史观:以李浩长篇小说《N个国王和他们的疆土》为考察中心
刘圣鹏
(浙江工业大学)
多元文化主义的东西方面向和批评理论的事件化转型
聂世昌
(上海大学)
非-美学与艺术的虚构
第二会场()
上半场:13:30-15:20
主持人:马汉广(黑龙江大学)
评议人:
韩清玉
韩伟
(黑龙江大学)
百年来传统文论资源对中国文学批评体系的介入
方頠玮
(上海师范大学)
“现代”历史中晚清小说叙事技巧的变迁
陈贝
(内蒙古师范大学)
从梅竹理致看象意关系
评议人:
韩伟
韩清玉
(山东大学)
论宗白华形式批评的范畴建构与方法特征——以中西互鉴为视阈的现代美学范式考察
杨向荣
(杭州师范大学)
权力、气氛与审美:影院空间文化的症候式解读
谭嘉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歌德与宗白华生命美学的对话探析
中间休息(15:20—15:30)
下半场:15:30—17:20
主持人:张聪(南开大学)
评议人:
徐勇
王健
(湖南师范大学)
在认识论革命中重塑“文学”——论李初梨“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理论的思路与影响
谭玉龙
(重庆邮电大学)
论清华简与先秦美学之“贵中”精神
曹铁娃
(天津大学)
孙兆君
(天津大学)
以Y2K为例看当今社会的复古美学回归
评议人:
朱志荣
徐勇
(厦门大学)
新世纪文学、现代文学传统与当下经验
牛学智
(宁夏社会科学院)
当前文学批评根本问题与思想建设研究
沈楠
(天津社会科学院)
文化自信与底线思维:唯物史观视角下的戏曲文学创作
第三会场()
上半场:13:30-15:20
主持人:胡疆锋(首都师范大学)
评议人:
杨晶
陈国战
(首都师范大学)
“滑稽大王”的多副面孔:卓别林电影在中国的百年接受史
张明
(吉林艺术学院)
跨媒介视域下文学改编电影的转化之困:以小说《白鹿原》与电影改编为例
杨宇静
(河北师范大学)
转型期的科学激情与科技话语的转变逻辑:“新时期”之初电影中的科技发明物
评议人:
陈国战
杨晶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图像形塑与青年形象变迁研究
高翔
(西北大学)
消费主义的隐秘内核:论大众文化场域中的“中年”书写
肖祥
(长江大学)
网络重生小说的双层叙事结构
中间休息(15:20—15:30)
下半场:15:30—17:20
主持人:农郁(天津理工大学)
评议人:
张颖
尹德辉
(临沂大学)
马克思哲学文本中的Sch?nheit和?sthetik及其“美学”立场
黄明慧
(集美大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艺术实践:以节日游行装饰为中心的探讨
毕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再批判与差异对话理论的建立
叶仁杰
(中国人民大学)
喜剧中的生存伦理:论本雅明对守护神(daimon)的阐释
陈鑫
(北京师范大学)
视听合谋:瓦格纳与萧伯纳的音乐与戏剧
第四会场()
上半场:13:30-15:20
主持人:梁庆标(江西师范大学)
评议人:
李勇
刘阳
(华东师范大学)
事件思维及其在汉语文论中的发生
冯雪峰
(杭州师范大学)
文化的危机与情动的兴起:没有“文化”的文化研究如何可能
路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
历史与寓意之间:论奥尔巴赫的喻象理论及对文学史叙事的启示
评议人:
刘阳
李勇
(苏州大学)
影响的辩证法:历史过程中的文艺原创力及其形成方式
金浪
(重庆大学)
典型辩证法的三重意蕴:重探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中的典型论
王曦
(复旦大学)
论剧场中历史叙事的多重时间性:以韦尔南和维达尔-纳凯的悲剧理论为中心
中间休息(15:20—15:30)
下半场:15:30—17:20
主持人:李勇(苏州大学)
评议人:
胡疆锋
许苗苗
(首都师范大学)
情感回馈与消费赋权:从网络文学阅读说起
杨玲
(厦门大学)
情感理论与修复式阅读:如何用情感来做文学/文化研究?
颜桂堤
(福建师范大学)
重审文化研究:问题的表征、博弈及其未来的可能
杨旭
(北京师范大学)
李长之对“新文艺批评”的建构
评议人:
许苗苗
胡疆锋
(首都师范大学)
网络文学:现实主义的再出发
梁庆标
(江西师范大学)
“作家评传”:当代文学批评样态一种
吕彦霖
(杭州师范大学)
再造“集体记忆”与重探“九十年代”: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中心
第五会场()
上半场:13:30-15:20
主持人:马春靓(南开大学)
评议人:
李广益
易晓明
(首都师范大学)
论技术与人文的关系
秦兰珺
(中国艺术研究院)
论Word:文字处理工具对书写的影响
耿弘明
(清华大学)
语言的诅咒: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
黄家光
(温州大学)
奇特的工具:论阿瓦·诺伊的艺术哲学:兼议神经美学的局限
聂成军
(兰州大学)
论巴赫金的怪诞诗学问题
中间休息(15:20—15:30)
下半场:15:30—17:20
主持人:秦兰珺(中国艺术研究院)
评议人:
易晓明
李广益
(重庆大学)
科幻文学“黄金时代”商兑:兼论中国科幻的发展方向
李飞
(上海大学)
幽灵过往:论创伤理论的四种形式
刘希
(西交利物浦大学)
“语言学转向”和“物质转向”之后:“再现”与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反思
周梦泉
北京师范大学)
加速中的“人之死”:尼克·兰德“加速主义”与思考加速的四种方式
樊祥
(湖南师范大学)
后人类视域下的异态身体及其批判反思
易思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巴黎城市的改造与现代性的文学体验:读波德莱尔《恶之花》
第六会场()
上半场:13:30-15:20
主持人:许峰(宁夏社会科学院)
评议人:
方英
戴登云
(西南民族大学)
走向全球文学共同体的“生成诗学”:耶鲁学派文论的当代启示
杨建刚
(山东大学)
政治无意识:问题缘起、理论构成与阐释实践
梁心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实用主义多元论的多元与限度:反本质主义文学批评的两种面相
周伟薇
(集美大学)
新一元论:重建生命共同体:布拉伊多蒂快乐伦理的哲学基础
评议人:
戴登云
方英
(浙江工商大学)
空间转向之后的存在、写作与批评:评罗伯特·塔利的《处所意识:地方、叙事与空间想象》
董阳
(北京师范大学)
记忆之场与异质空间的耦合:当代中国电影记忆叙事的一个新现象
韦思捷
(陕西师范大学)
从凸显到潜在:新世纪藏族题材电影政治空间美学探析
中间休息(15:20—15:30)
下半场:15:30—17:20
主持人:杨建刚(山东大学)
评议人:
谭好哲
许峰
(宁夏社会科学院)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柏奕旻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艺”美学与“物”的伦理:一个现代日本的艺术社会史考察
李永新
(南京师范大学)
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之间: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后结构主义转向”
评议人:
李永新
吕东
(四川大学)
艺术自律的神话:当前国内关于“艺术自律”起源说的研究现状
王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论康德审美判断中想象力的自由何以可能
张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反讽理论
第七会场()
上半场:13:30-15:20
主持人:吴若明(南开大学)
评议人:
黎杨全
李庆本
(杭州师范大学)
边缘化中心城市的文学图绘与另类现代性书写
徐晓杰
(佳木斯大学)
空间叙事理论相近概念辨析
曾仲权
(江苏师范大学)
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与地理空间批评(GeospatialCriticism)的谱系:晚近西学思潮学术术语描述校正兼与陆扬先生商榷
石天宇
(华东师范大学)
庄子“濠梁之辩”与“共在”问题比较:关于他者与存在境域的诠释学探源
评议人:
李庆本
黎杨全
(西南大学文学院)
从物语消费到数字消费:新媒介文艺消费逻辑的演进
周才庶
(南开大学)
新媒介文学的文化消费及其审美特性辨析
农郁
(天津理工大学)
走向一种生活态商品新美学:基于淘宝直播平台的分析
中间休息(15:20—15:30)
下半场:15:30—17:20
主持人:阎嘉(四川大学)
评议人:
程相占
吴若明
(南开大学)
镜像呈现:异域瓷器与文化嫁接
宋雪莹
(北京大学)
语境的剥离与再域化:对图像生成逻辑与艺术品身份获得的思考
何珏菡
(中国人民大学)
西美尔论现代工艺风格
章含舟
(清华大学)
让关怀重启当代设计伦理的包豪斯宣言:对靳埭强、潘家健《设计的关怀:设计伦理思考与实践》一书的批评性解读
勾彦殳
(北京大学)
虚拟异托邦:论当代大众文化的受众快感机制及其接受效果
第八会场()
上半场:13:30-15:20
主持人:赵奎英(南京大学)
评议人:
胡继华
王嘉军
(华东师范大学)
作为面容的影像与回归过去的未来:列维纳斯与《索尔之子》
王琦
(大连理工大学)
作为凝视的绘画:让-吕克·南希论基督教绘画的本质
刘娟
(上海师范大学)
菲利普·拉古-拉巴特的模仿概念与主体之思:以荷尔德林的诗论为例
评议人:
王嘉军
胡继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现代的悖论与神话的启蒙:布鲁门伯格的神话理论及其政治蕴涵
董明来
(四川大学)
从现象学角度论女性主义文论中的两种爱欲
汪尧翀
(中国社会科学院)
从康德批判到历史唯物主义:本雅明早期思想中的理念论
中间休息(15:20—15:30)
下半场:15:30—17:20
主持人:王嘉军(华东师范大学)
评议人:
单小曦
赵奎英
(南京大学)
德里达的“视听文字学”及其对当代文化研究的启示
谢雪梅
(云南大学)
听觉经验的文学书写及其声音政治:以残雪小说为例
杨毅
(北京师范大学)
媒介变迁与声音叙事:广播电台与年代长篇小说的有声化
王兆谷
(巴黎第一大学)
丁阳
(中国传媒大学)
让声音在文化研究中重现:来自录音现象的启示
段似膺
(上海大学)
新媒介文学的时空感知模式与情动分析
6月20日上午
主题发言与闭幕式
(农博馆四楼大会议室)
主持人:沈立岩(南开大学)
大会主题发言
8:30
朱志荣
(华东师范大学)
三论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8:45
程相占
(山东大学)
自然审美中的认知与感知:环境美学对于审美理论的推进
9:00
王建疆
(上海师范大学)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话语创新:生命股权与幸福感和美感的基础
9:15
邢建昌
(河北师范大学)
后理论及其相关问题
9:30
汪正龙
(南京大学)
文学世界的性质、构成与建模
9:45
赵利民
(天津师范大学)
论中国接受进化论思潮的“向内转”过程
10:00
单小曦
(杭州师范大学)
海德格尔的媒介存在论及其诗学效应
10:15
周志强
(南开大学)
文体哲学视野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反思
10:30
闭幕总结
程相占
11:30
午餐
“书讯”栏目征稿启事
尊敬的出版界、学界同仁:
自开设“书讯”栏目以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dl/2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