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波音飞机仿佛一只美丽的大鸟,轻轻地飘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机场大厅老远就看见前来迎接我的几位朋友,我赶忙迎上前去与他们握手。
前来迎接我们的朋友说:“今天不坐车了,让你们感受一下上海速度,带你们去乘上海磁悬浮列车,你们看怎么样?”
磁悬浮列车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都是极有诱惑力的,听到朋友这样说,我高兴还来不及,焉有拒绝之理?
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上海这座魔都的代表,无论是速度还是科技,都很令人惊叹,尤其是很多国外游客,每次到了上海,都会专门安排时间去体验一番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站台和浦东国际机场二楼相连,我们一行来到站台,看来乘坐磁悬浮列车的人不是很多。朋友说:“现在上海大多数人都还没有乘过磁悬浮列车,今天如不是陪同你们,我也不一定会乘坐,我这是沾了你们的光哪。”
少顷,一辆五节车厢的磁悬浮列车驶进站台,车头非常漂亮,有着飞机头一样的流线型造型。
磁悬浮列车车身雪白,像不染纤尘的白龙。橘色和湖绿色的平行线贯穿整列列车,车身的弧度与流线充满科技感的审美意识。
上海磁悬浮车站的设计也别具一格,圆弧形状的金属顶前后通透。站在磁悬浮列车两旁的站台上,就仿佛置身于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时光隧道”。
列车到站,有专业的站务人员打开车门,引导就座,车站服务堪比航空标准。走进列车,淡淡的暖光倾洒,让人倍感温馨。
一片蔚蓝色的座椅则带来了清爽的乘坐体验。车上人不多,大都在安静地看报纸,有的轻声接听电话。在磁悬浮列车开通时,中德两国时任总理亲临剪彩并乘坐了这辆列车。
说着磁悬浮列车已经启动,我感到有一股强大的推力使列车高速前行,如同飞机腾飞的感觉。车窗外的摩天楼、人流、车流眨眼即逝。
往车窗两旁看,是未被钢铁和机械染上金属颜色的农田模样,绿得一望无际。偶尔看到灰雾色的道路,眼睛还未捕捉到,便“嗖”地一掠而过。
值得一提的是,乘坐磁悬浮列车时,虽然可以轻易把行驶在旁的小车抛在脑后,但乘客却感到窗外景物的移动速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快(其最高时速比F1赛车要快得多)。
其实这是因为磁悬浮列车在设计时,全部采用了高科技的减速玻璃,从而使乘客在乘坐时更加舒适。车厢也完全按照航空器的要求全封闭设计,安全、平稳,不必系安全带,还可以随意在车厢内行走。
能明显感受到自身“浮”了起来。在行进中与轨道不直接接触的而是悬浮运行的触感给予上海磁悬浮另一种定义——“贴地飞行”。想来,这也是上海速度的一次亲身感受吧。
整个七分钟的过程,前两分钟车子用来提速,中间五分钟保持km/h的车速,后两分钟用来降速。看到没,不到五分钟,车子提速到km/h,完全是以飞机起飞的速度在奔跑,有一种在室内体验谷木游龙的感觉,真的是太赞了!
我两只眼睛紧张地搜寻着,只感到一道黑影从我眼前一闪,对面驶来的列车已和我们瞬间错过。快得使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千分之一秒。以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和公里/小时的两车交会,都将给乘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极速体验。
在不到7分钟的时间,就从浦东机场站到达龙阳路站了,怎么样,够速度吧。这其实也是很多出差人士以及国外友人选择磁悬浮列车的理由,因为省时,轻松,安静,不拥挤,不吵闹,重要的这可是一项世界级的高技术。
磁悬浮列车从浦东国际机场到龙阳路站全程29.公里,单行全程时速7分20秒,可见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多么快。磁悬浮列车没有驾驶员,列车全部由总控室操作。
磁悬浮列车通过磁铁同性相斥的“磁性悬浮”原理,电磁铁与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控制在8~10毫米,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没有轮轨之间的摩擦力,因此称为磁悬浮列车。
从龙阳路站出站,看到列车驶出穹隆状的金属圆弧,目送着列车缓缓驶出车站,直至越过地平线,从心里感叹上海速度!
磁悬浮列车和东方明珠一样成为上海的标志!今天我有幸体验了一回磁悬浮列车飞一般的感觉!
年6月30日,原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和德国磁浮铁路国际公司总经理Wahl先生在德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磁浮国际公司(TRI)共同开展上海市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可行性研究协议书》;同年发改委经国务院批准,批复了上海市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工程项目建议书,并成立了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年,上海磁浮列车工程项目启动,示范运营线工程举行开工仪式。随即,上海磁浮列车工程进入技术攻坚关键性阶段。
年,上海磁浮列车系统设备安装全面展开,首批三节车厢运抵上海。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专线全长29.8公里,是中德合作开发的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
年10月11日,磁悬浮列车在上海开通。从此,我国成为继德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拥有磁悬浮列车的国家。在通车典礼上,时任总理朱镕基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并剪彩。
速度和激情,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之一。
自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来,古代依赖人力和畜力的运输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动摇。汽车和火车的出现,标志着动力革命的开启,速度、能源、效率成为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工程师的梦想。
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HermannKemper)创造性地提出了电磁浮原理,他的想法是,既然列车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与列车车轮与轮轨的摩擦,那么如果列车能够悬浮于轨道之上,不就能跑得更快了吗?年,赫尔曼获得世界上第一项有关磁浮技术的专利。
理论创新成功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还需要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地努力。直到20世纪60年代,各方面条件日趋成熟之时,主要发达国家才开始大规模开展有关磁悬浮交通的研究和实践,其中以德国和日本的成果最为突出。
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线路是英国的伯明翰国际机场线,年建成使用,全长米,后来因为可靠性问题,被放弃了,改成单轨列车。
上世纪80年代,德国曾在柏林铺设磁悬浮列车系统,长度1.6公里,于年8月试运行,年7月正式使用,后来也废弃了。至今,德国仍没有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太低,入不敷出。德国普遍认为磁悬浮列车技术不过是一种“昂贵的高科技玩具”。
全球仅四座城市有磁悬浮列车,这四座城市中一半的名额在中国。
上海示范线是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从轨道交通2号线的龙阳路站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长达29.公里。
这条线的时速达公里每小时,仅7分钟便可驶完全程,普通票价需要50元。但是上座率只有1/6,其中一半为商务考察团和观光客,使用率极低,每年因此亏损数亿。
韩国的仁川线是从韩国仁川机场到龙游站,是第二个建立磁磁悬浮列车运营专线的国家,起点到终点距离6.1公里,由于最大时速只有80公里每小时,所以要耗时约15分钟。
日本的东部丘陵线是从名古屋的藤之丘站到丰田市八草站,距离有8.9公里,但最高速度只有公里每小时,所以需要从起点到终点的单程形式时间需要约17分钟。速度比中国上海示范线慢了好多。
长沙是中国第二个开通磁悬浮的城市。长沙磁浮快线是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浮铁路,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距离全长18.55公里,速度达每小时公里,全线运营时长19分30秒。
为什么磁悬浮列车又快、又环保、又安全、噪音还小,世界上仅有四条磁悬浮专线呢?
首先是安全问题,磁悬浮对安全的要求特别高,要加大各种保护,以避免意外发生。
其次就是造价问题了,拿上海示范线来说,约30公里的磁悬浮线路就耗费了0亿,换算一下就是一厘米都需要约元来修建,耗资巨大。最重要的是建造的速度太慢。
我们国家在打造世界顶级高铁的同时,也在执着地推进着磁悬浮列车的研发。
作为全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浮线,上海磁浮线对磁浮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累积将被世人铭记,而全球范围内磁浮项目推进热情的再次点燃,也给坚守在上海磁浮线所有执着的人们一个愈加清晰的逐梦蓝图。
前不久,浙江宣布了一个2.4万亿的大工程!其中一件就是:投资0亿元打造时速超公里的“沪杭超级磁浮”。
沪杭超级磁浮的到来,将大大节省杭州到上海所需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它的时速超公里,开通后杭州到上海单程仅需20分钟!
高铁最高运营速度为公里/小时,飞机巡航速度为-公里/小时,时速公里的高速磁浮可以填补高铁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
时速公里的磁悬浮列车解决了超高速工况下车体轻量化、强度、刚度、噪声等系列难题,是轻质高强度的新一代车体,对实现我国轨道交通技术的持续领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如果沪杭超级磁浮建成后,从杭州到上海仅需20分钟,到浙江温州仅需约30分钟,浙江省全域、长三角区域将切实实现同城化。
由此可见,不得不说中国还是很厉害的。
时代的演进总会被人们以多种方式诠释、纪念、留存,城市亦是如此。当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快得不能被人们的肉眼捕捉到时,势必会有与之相称的象征物不断涌现。而上海磁浮列车,就是上海速度的象征。
作为世界陆上交通公里/小时的第一速度,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佐证,当上海磁浮列车出生于上海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将扮演一位见证上海高速发展的行者。
上海为什么是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经济为什么能迅速发展?通过磁悬浮列车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上海速度......
-End-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