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地理 >> 从上海转新西兰幼儿园2个月,哥俩都学了点
本文经授权转自:Apple妈咪视角(Apple_Mammy)
天使导语
这位妈妈当时4岁半的阿宝,刚从上海的公立幼儿园转到新西兰2个月,而2岁半的贝贝,则直接开始了新西兰的幼儿园生涯,一起来看看哥俩都经历了啥?
我常在想,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在父母或老师完全不施压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不管是语数英那些常规学科,还是钢琴、画画、游泳或其他任何一项兴趣发展,都能形成真正的自主学习。
直到随孩子们来到新西兰,我终于理解,所谓孩子天生的求知欲是需要孕育土壤的。具体来说,大约就是:
-充分有安全感的环境;
-充分的接触和尝试;
-自由选择的权利;
-和施展自己、获得认可的舞台。
我仔细地端详着眼前这幅“神作”:中间圆圆的蛋形纸片,两个啡色的叉形顶在头上,中间歪歪斜斜地贴着各色纸片??任我这个妈妈想象力丰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妈妈来看呀!妈妈看!”两岁半的贝贝兴奋地拖我到幼儿园展示墙前,指着右上角那幅“神一般”难以辨认的作品,“妈妈,那个,那个是我画的!”。我仔细地环顾了一边周围其他孩子的作品,才依稀分辨出,这些纸片想要粘贴出的应该是一只KIWI鸟(新西兰的国鸟)。只是,没有一副作品看起来整齐完美。然而这完全不影响,每个孩子的杰作都“张扬”地展示在那华丽丽一目了然的整片漂亮墙面上。自此以后,看展示墙变成了每天我接两个孩子放学前的例行公事。这样一个小小展示舞台有啥作用不好说,我只是看到,在移居新西兰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过去对平面或立体构建没有一点兴趣的四岁半岁阿宝,开始喜欢在家里捣腾画画、剪刀、粘东西、搭积木;过去很难坐定的两岁半贝贝,竟然开始坐在桌子前安安静静地玩上一小时剪纸。在新西兰的幼儿园里,我看到,所谓孩子的兴趣发展,既不是父母给孩子报个培训班,每次上完课拿着老师指点下的“完美”作品向父母交差,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问,任孩子瞎疯瞎玩。每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的,幼儿园所做的事情大约就只是,给这些千姿百态的小苗提供一片足够肥沃的土壤,让他们充分成长出各自的精彩。我自己做了个总结,所谓肥沃的土壤,大约就是四个组成部分:01.充分有安全感的环境虽然来新西兰之前,我给孩子做过不少亲子英语的功课,但是,面对彻底切换的英语环境,孩子的障碍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我特地挑了一所,有华人老师,并且有一些华人孩子的幼儿园,想帮助孩子们适应。带班的老师里有一位年轻的上海女孩,已经在新西兰生活了十多年,英文和本地人已经没有任何差异。但是每次我去接送孩子,发现老师都和我的孩子们讲中文,我曾一度非常担心,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是不是应该让孩子索性送去一个没有人懂中文的环境。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才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孩子的英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来的时候,玩滑梯,看到有几个当地孩子在玩,哥哥常常会退缩、想换另一个设施玩;而现在,送去游乐场,他很快就会和讲英文的孩子们打成一片,简单的英文对白一句句冒出来,豪无羞涩。最夸张的一次,在儿童乐园我一时没注意,两个孩子不见了踪影,结果兜了一大圈,发现他们在远处的树荫下逗弄一对白人老夫妻的狗,哥哥还用英文主动向对方介绍了自己和弟弟。想来,做娘的我学了那么多年英文,主动和老外聊天还有不自在的感觉,才出国2个月的孩子们,竟然全无国界种族之分。诧异之下,我去问老师,幼儿园是怎么做到让孩子那么快适应语言环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只有三个字:安全感。必须先奠定安全感,孩子才有可能开始吸收和学习。所以对于新来的孩子,特别是语言有障碍的,老师最重要的功课,不是着急教他语言,而仅仅是给予充分的关怀,帮助他适应这个大家庭,感到在这里很舒服、很安全。讲中文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回应,并且还能交到1、2个也讲中文的小朋友,对于奠定安全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感觉到安全、自在以后,他会自然而然想要,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拓宽自己的社交圈,跟其他讲英文的老师和同学互动,从而自发地想要掌握新的语言。02.充分的接触和尝试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新西兰的幼儿园,恐怕没有第二个字比“疯”更适合了。一天呆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们“疯”出的花样层出不穷。首先是手工创意不断,完全是不怕收拾的节奏。废话不多说,放一些阿宝和贝贝在幼儿园做手工的照片,难怪回家都爱上手工了。给孩子们玩,压根不怕收拾的节奏。比方夏天,幼儿园给小孩玩水,就各种疯法。这天的主题是绘脸。作孽的老师,要被那么多娃蹂躏。。画完的阿宝和贝贝。怪不得每天接回家,满身满脸都是各种颜色。。不光是玩,而且常有新意。有一次,孩子回家,换下来的衣服上面全是湿湿的泡沫,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幼儿园整了很多男人刮胡子用的泡沫给孩子们当雪花玩……更不要说平时玩个泥沙,玩个颜料,变化无穷的手工游戏之类的了,反正多给带几套衣服没错。其次就是,幼儿园非常注重给小孩各种生活体验。接孩子回家,他总要拉我去看看他们花园里的小农田,每个小苗苗上标了名字,是哪个小朋友种的。隔三差五,老师会带孩子们一起做各种好吃的。幼儿园还会带孩子们去考察农场,喂小羊、小猪。幼儿园有一个叫做EDUCA的系统,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账户,老师隔三差五就会在上面放一些照片和小故事(家长只能看到自家孩子的照片和故事),非常有意思。幼儿园里面还经常带孩子们一起制作各种食物:饼干、春卷、披萨、蔬菜汤??花样层出不穷。下图就是EDUCA系统里面,老师描述孩子们一起做团子的图文故事。此外,幼儿园不定期还有各种节日,什么毛利新年、海盗日、睡衣日等等层出不穷。甚至有真正的消防车开来幼儿园,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消防演习。下图是幼儿园的海盗日活动。总而言之,幼儿园就是一个帮助孩子充分去接触各种活动、体验各种“疯”的基地。03.自由选择的权利忆当年,我是怎么会讨厌画画的?老师说,画不好,你给我留下来,继续画!我是怎么会跳不好绳的?老师说,跳不好,你给我留下来,继续跳!如果你我小时候有过这种被逼迫而厌学的经历,就千万不要再重演在孩子身上了。所谓兴趣,孩子必须拥有自主选择权。我有问过这里幼儿园的老师,这么多丰富的活动,每天是怎么安排的。可意外的是,老师回答,每天除了三次,每次15分钟的MATTIME(小朋友全部围坐在地毯上听老师讲故事、唱歌、聊天等)外,其他全都是FREEPLAY(自由活动)。所谓自由活动,并不是老师休息去了,随孩子们去疯。相反自由活动才是老师们更辛苦的时候。通常,同一时间段,教室里或者户外会有2到3个不同的活动在同时进行,每项活动都至少有一个老师带着,孩子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同的活动来参加。事实上,是老师们需要发挥创意来安排自己的活动,以便吸引孩子们来参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用了一个词叫做INVITE(邀请),老师邀请孩子们来参加自己设计的活动,换句话说,老师和孩子是平等的关系,孩子的意愿被充分地尊重。没有人会逼你去做手工,但是看到自己的朋友们在手工台上玩那些漂亮的纸片,有几个孩子不心动,不想去看一看、试一试?一个手工台可能只好坐4个孩子,第5个孩子也想参加怎么办?在边上边看边等吧。于是,此刻坐在那里做手工的孩子,在朋友们的目光下,会不会更有动力要把手上的活干得漂亮一些,以得到同伴的艳羡?换位到我们做父母的,与其逼迫孩子去学习,是否应该考虑怎样让孩子充分接触到那个学习氛围,自发自愿地渴望要参与其中,并获得同伴的认同?当然,孩子是自由的,即便他没有做选择,我们是否也只能够在氛围上多下功夫,在活动的设计上多下功夫呢?04.充分施展自己、获得认可的舞台在新西兰,不管学习什么,老师一定会给孩子展示自己的舞台。学乐器的话,定期一定会有全体学员家长到场的演奏会,每个孩子都要上台,即便是弹奏非常基础简单的曲子,也会得到大家的聆听和掌声;幼儿园的话,每天例行会给每个孩子上台说些什么的机会;手工作品的话,必然会有展示墙。除此以外,老师还非常注重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表扬孩子的时候,老师不会简单地说GoodJob(做得好)!而是会具体地表扬出孩子哪里做得好。孩子听讲坐得定,老师说GoodListening;孩子好好吃饭,老师说GoodEating;孩子独木桥走得好,老师说GoodBalancing;孩子用礼貌用语,老师说GoodManner等等,永远给予具体、正面的反馈。下图为儿子幼儿园的其中一面展示墙,那些小雪人都是孩子们做的。下图是幼儿园的院子一角,兄弟两第一天去幼儿园的时候拍的。时间指向,时隔五年,回看当时写的东西,心里是无比的感恩。如今阿宝和贝贝已经是9岁和7岁的少年,最初来纽时的幼儿园生涯,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自由生长的种子。让他们如今可以更加自主、快乐地去长成他们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前些日子去母校幼儿园探望老师,我给拍了个Vlog,就是时隔五年后,回访文中这所幼儿园所拍。作者:Apple妈咪,在国内职场一路奋进5年后,半路出家移民新西兰,现一边创业,一边陪伴三个小孩长大。孩子幼儿园开学前及开学后1个月,可能是爸爸妈妈们最“难熬”的日子。天使在线特别邀请到具有14年亲子关系辅导经验和20年教师工作经验的嘉奕老师,从孩子、老师及家长三个维度,全面陪伴你和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为孩子的入学奠定好关键的第一步。▲点击图片海报,了解陪伴营详细介绍学员评价:本系列课程旨在帮助和陪伴老师及父母,一起度过这关键且意义非凡的时期,共同给到孩子更好的支持。
入园季,不孤单!
戳这里,加入陪伴营,我们共同成长!
??单独购买元,拼团价:79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