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地理 >> ldquo赛马运动rdquo
第一,扩建一个机场+新建两个机场,实现海南年“五大机场”格局:扩建海口美兰机场,新建三亚新机场和儋州机场。
机场密集阵的出现,未来到海南的机票会越来越便宜。
第二,在环岛高铁的基础上,新建从海口到三亚的“中线高铁”,实现高铁全省覆盖。
中线高铁的出现,将海口三亚实现了“同城化”,通勤时间极有可能会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
第三,新建三条高速,分别从文昌到临高,从琼海到洋浦,从陵水到东方,实现了1小时开车全省通达。
以后从海南的东线城市,开车到海南西线城市,将非常便捷,极大的拉近了东西线城市的差距。
第四,开展跨琼州海峡铁路建设方案研究。跨琼州海峡铁路建设方案目前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跨海大桥,跨海隧道及轮渡。
近期高铁轮渡方案可能性大,远期不排除有跨海隧道的可能性,不管哪种方式,高铁上岛都将极大紧缩海南和内地的交通时间。
海南全面“香港化”发展的第三个举措,是“日用商品免税化”。9月29日,海南商务厅指出:海南在布局高端免税购物项目之外,将在全岛合理规划零关税的日用品经营店,这意味着将对本地居民全面开放免税的日用品经营。海南目前的免税商品,仅局限于“离岛免税”:海南本地居民如果没有离岛机票,船票,火车票等,是不允许购买免税商品的。一旦海南实施“零关税的日用品经营店”政策,意味着海南在免税政策上也将全面“香港化”,不仅个人可以自有申请经营免税店,同时本地人的生活成本将会明显下降,便宜的进口商品在海南将遍地开花。海南税收“香港化”,不仅表现在免税商品上,同时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上,也基本上是全面模范香港。所以,从模式和政策效果上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本质就是模仿打造出第二个香港,甚至在某些经济政策层面及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上,海南比香港还要开放,更有优势。那么,海南全面“香港化”,会给海南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第一,海南的产业会更加多样化。以前海南主要是发展旅游业及房地产业,未来将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金融业等转移。比如海南的气候决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极具优势,包括特斯拉、中国能源等世界知名能源企业都蜂拥来到海南布局。海南这几年一直都在强调“去房地产化”,本质就是要进行产业升级,逐渐降低旅游业的经济比重,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海南在年就已经明确发文:禁止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建设商品房。禁止利用海岸带可开发的一线土地、新批填海土地建设商品住宅,禁止审批一线海景房。未来十年,海南经济会变得越来越重,一线海景房将会成为“稀有品”。第二,未来的企业和人口会越来越多。海南全面“香港化”,主要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更加自由,其二就是优惠政策更加全面。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会让更多的企业进驻海南寻找新的发展契机,从而带来更多的人口。在-年,海南常住人口才增加不到万。海南的人口规划是在未来五年,从年-年,海南常住人口要增加万,每年新增40万,直接翻倍。常住人口要想超速增长,关键就是要降低旅游业,新增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全面启动发展金融服务业。第三,海南西线城市发展全面加速,东西线城市发展水平会拉近。海南在过去十年一直都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结果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以三亚、陵水、琼海为代表的东线城市经济水平明显高于西线。在未来十年,海南的核心产业将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海口、澄迈、临高、儋州为主的西线城市会迅速崛起。从而会拉近海南东西线城市的发展水平,均衡化发展。总而言之,从近期的一系列政策酝酿看,海南未来的发展模式已经非常明确:全面“香港化”,打造第二个“香港”。从“赛马运动”,到“全岛同城化”,“跨海铁路”研究,再到“日用品免税化”,海南已经正式启动了“香港化”进程,它将会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自由贸易港”。10月20日群讲座:为什么说,海南是第二个香港?
北京“积分落户”推动“职住郊区化”,三个地方房价要破“10万+”!
“两区”来了,北京“动了”:汇聚中国10%的经济总量!
北京地铁通“燕郊”,上海地铁去“嘉善”,深圳地铁达“惠阳”,都市圈时代爆发!
成交量“创新高”,北京楼市“逆袭”:超10万购房者有望“解套”!
第四使馆区+新国展+副中心,三大全球商务区!
从“护城河”到“发展腹地”:“通州都市圈”来了,北三县要“变了”!
上海后,广州再“发力”,一线城市“落户”松绑成定局,中国重回“大城时代”!
“十四五”规划将制定:未来五年,深圳经济要超越北京?
燕郊的“4万+”时代,北京新一代“睡城”的翻身史!
轨道上的北三县:平谷线进燕郊,通大厂,通武廊有望接香河!
“一核双港两区”,北京自贸区来了!
新大山老师用文章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