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转载走进摩洛哥之五探秘古城古罗马文化

发布时间:2018/1/12 22:35:04   点击数:

央广网北京1月3日消息(记者冯赣勇).12.27摩洛哥时间06:10,海涛-五洲“走进摩洛哥之旅”团队,驶离非斯下榻的Volubilis酒店,开始了最后的行程。由于一天之内将前往梅克内斯、拉巴特及沃鲁比利斯等几个古城,观光瞻仰探秘古罗马文化,注定了当日一定会是个十分紧张忙碌的一天。

沃鲁比利斯遗址门首(摄影:冯赣勇)

团队上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首先抵达了位于梅克内斯以北30公里,一片山峦起伏丘陵之中的沃鲁比利斯城古罗马遗址。由于团队凌晨从非斯古城出发,故到这里时,景区刚刚开门,就迎来了我们第一拨游客。

遗址标志牌(摄影:冯赣勇)

团友们在导游马斌与领队范京伟的引领下,走进景区后首先经过一座遗址博物馆,之后缓步顺着鹅卵石铺就的小道,拾阶而上登上高台,即来到了这座几千年前占地开阔的一片古罗马废墟前,在此,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远古文化的文明。

遗址博物馆展厅一角(摄影:王珏)

马斌介绍说:摩洛哥的沃鲁比利斯是年代久远的古罗马废墟。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在可能是迦太基城市的地方建立了定居点,即沃鲁比利斯,并逐渐发展成为古罗马帝国在非洲当地的中心行政城市之一,负责生产并向古罗马帝国输出粮食。沃鲁比利斯同时也是罗马人与永远无法征服的柏柏尔人进行官方接触的地方,双方只在互利时才进行合作。

瞻仰遗址古迹(摄影:冯赣勇)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公元前25年,罗马军队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摩洛哥,在这里建立起第一个罗马城市。

断壁残垣(摄影:冯赣勇)

公元2世纪,罗马的奴隶制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罗马帝国走向衰落,不得已放弃了这座沃鲁比利斯古城。罗马人弃城后,仍有大量穆斯林人在此,直到11世纪才逐渐搬离,而真正摧毁大片建筑的则是18世纪中期的那场大地震。

遗址留影(摄影:冯赣勇)

这里与其他很多罗马城市不同,罗马人在公元3世纪非洲地区失去立足之地后,没有放弃沃鲁比利斯。拉丁语继续保持了几个世纪,直到公元7世纪晚期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后才被取代。此后,人们又在沃鲁比利斯生活了多年。

遗址凯旋门(摄影:冯赣勇)

18世纪沃鲁比利斯因地震初次遭到遗弃。当时为了在梅克内斯附近修建穆莱的宫殿,沃鲁比利斯被拆除以便得到建筑材料。可想而知,如果当时没有拆除沃鲁比利斯,沃鲁比利斯有可能成为当今保留最为完好的一处古罗马遗迹。

遗址罗马柱(摄影:冯赣勇)

即使这样,从历史记载中仍可以了解到,这里曾经是一座十分繁华的城市,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说,当年有6座城门,城围2.5公里,居民就有两万多人。而如今,当人们走进这里放眼望去,却是满目废墟的沧桑,曾经的辉煌,只能在这凋零的石柱间细细的寻找了。

废墟上的黄花(摄影:冯赣勇)

漫步在这片断壁残垣中,虽然几千年过去了,只见这里仍然有保存尚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石柱,宽敞的古城街道、居民住房、油磨坊、公共浴室、市场、舞厅甚至妓院等残存的遗迹,层次错落地分布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依稀看到镶嵌的壁画、地面的纹饰以及在巨石上雕凿的精细的图形,所有这些都显现出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遗址地面绘画(摄影:冯赣勇)

站在古城的废墟上远眺,坡道之下是一片广阔的田园,昔日古罗马人驰骋北非的沙场也许就在这里。蓝天下,这片废墟凝结着古罗马的璀璨文明和征服野心。这些遗迹完全可以与土耳其的依弗索罗马古城媲美,但规模却不及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即便如此,年沃鲁比利斯的古罗马遗址,依然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废墟小景(摄影:冯赣勇)

走进摩洛哥之旅团队结束了沃鲁比利斯城古罗马遗址瞻仰,驱车来到距此不远的梅克内斯古城,继续探秘摩洛哥古罗马文化的采风之旅。摩洛哥有四大皇城,拉巴特,非斯和马拉喀什,其中梅内克斯比较低调,只有60万人口,这个城市比较讲究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积淀,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和一项准世界文化遗产,被认作是阿拉伯文明与古罗马文明交相辉映的古城。

梅克内斯古城一角(摄影:冯赣勇)

团队大巴车进入梅克内斯市区后首先来到哈迪姆广场,在广场对面就是著名的古迹曼苏尔城门。正是因这座曼苏尔城门为代表的梅克内斯古城,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哈迪姆广场上出租车(摄影:冯赣勇)

曼苏尔大门是皇宫仅存的遗留物,城门巨大。有着摩洛哥凯旋门之称的这座城门,城墙保存完好,城门保存也很精美。土黄色高大的城门正面镶嵌了许多精美花纹的马赛克磁砖。黄土夯实的城墙,屹立数百年不倒,是因为采用了红土作为原料及其秘密的配方。而现在的很多城墙经过现代的科技调配,也往往难以抵御北非强烈的风吹日晒。

曼苏尔城门(摄影:冯赣勇)

这座大门有三个看点,一是有主门和护堡,被认为是基督徒皈依伊斯兰的风格主题;二是大门顶端有阿拉伯文的箴言;三是用了罗马柱,是从那个古罗马遗址搬来的;四是25公里的墙体上有许多方型洞孔,一是为了冷缩热胀,二是为了每年维修时便于搭建脚手架。一堵大门都可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足见这个工程的壮观雄伟。

城墙与蓄水湖(摄影:冯赣勇)

团队离开曼苏尔城门继续驱车前行,穿过城门洞,来到一片靓丽养眼的湖泊水域,中间还有喷水装置,原来这里是当年君主穆勒·伊斯玛尔建立的供千匹战马饮水的蓄水湖。顺路继续前行,拐一个弯就是当年的粮仓与饲养千匹战马的马厩。

粮仓一角(摄影:冯赣勇)

团队走进马厩与粮仓古迹,只见这里由20多个相互连通的拱穹式谷仓所构成的建筑景观十分壮观。参观古迹遗址时,马斌介绍说,梅克内斯的发展与阿拉维特王朝的第一代君主君主穆勒·伊斯玛尔密切相关。他不但能征善战,还多才多艺,并亲自规划设计了这座皇城的建设。

马厩一角(摄影:冯赣勇)

据说为了修筑梅克内斯,穆勒·伊斯玛尔,当年动用了3万人的奴隶大军和2千多基督徒,建造起高12米、长25公里的城墙,以及带有湖泊、花园、喷泉和楼阁的宫殿,和我们眼前现在看到这座可储存15年粮食和食品的巨大粮仓,能容纳匹马的巨大马厩,以及可关押数以千计囚徒和俘虏的地下监狱。

古城雕塑(摄影:冯赣勇)

梅克内斯年定为首都。穆勒·伊斯玛尔是王子和黑人女佣的后代,由于王子没有后代才得以继任。他在菲斯很受宫廷元老势力的钳制,因而在梅克内斯建造新的都城。伊斯玛尔在-年作为苏丹王,建立了15万人的“黑奴军团”,这个军团骁勇善战,征战四方,所向披靡,从无败绩,故梅克内斯也有了“黑色古城”的名称。

梅克内斯古城内一角(摄影:冯赣勇)

据说,穆勒·伊斯玛尔是继开国国君穆勒·伊德里斯之后的又一位很有作为的明君,摩洛哥在他统治下励精图治,国力强盛,收复了被英国人占领的马穆拉、西班牙人占领的休达,从而统一了摩洛哥;伊斯玛尔还擅长经济建设、政治外交,他统治时期的摩洛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伊斯玛尔同时代、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四也对他另眼相看。

热气腾腾的国菜(摄影:冯赣勇)

走进摩洛哥之旅团队,结束了上午沃鲁比利斯与梅克内斯古城的观光后,中午在梅克内斯古城,第二次享用了摩洛哥国餐。巨大的塔吉锅内依然是摩洛哥胡布兹大饼及由牛肉、土豆、胡萝卜、鹰嘴豆、南瓜、扁豆、菜花等组成的摩洛哥国菜。再次令团友们感受了一把摩洛哥国餐的独特美味。

皇宫院内的清真寺(摄影:冯赣勇)

午餐后,团队第三站来到摩洛哥首都拉巴特,首先参观皇宫办公大楼。拉巴特摩洛哥首都,位于摩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与非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是摩四大皇城之一,自年以来,一直是摩洛哥政治中心及首都。

皇宫门首(摄影:冯赣勇)

到摩洛哥旅行,必到拉巴特的皇宫。皇宫始建于年,位于拉巴特市中心,占地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宫殿式样各异,其中里亚德宫最为宏伟壮丽。驱车驶进皇宫不远抵达广场,只见周围绿树掩映,穿过广场向里走,可见宽阔的黑色环形柏油路,马路对面便是皇宫。这座神秘的宫殿历史悠久,但国王很少居住在这里,加上皇宫不对外开放,使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皇宫卫士(摄影:冯赣勇)

在拉巴特王宫外广场上有几门绿色的大炮,站在这里,可以看到皇宫周围的卫兵军服、军帽五花八门,这是摩洛哥皇室的特色。因抽调各军兵种、各部队官兵混合组成的卫队戍守在皇宫而至。据说,只要门前那个喷水池喷水,国王就在宫殿里,如果水池里没有喷泉,说明国王不在宫殿里。从广场上远眺,可看到围墙内错落的楼宇,外墙同样是乳白带淡黄色与绿琉璃瓦边相交融。

皇宫广场的大炮(摄影:冯赣勇)

摩洛哥有“四大皇都”,据说非斯因当地有众多的蓝色传统蜡染场,故非斯被称为蓝色皇都;而马拉喀什因当地土壤为红色,则称红色皇都马拉喀什;另外,梅克内斯因古时国王纪念黑奴军团作战骁勇被称为黑色皇都;而称为白色皇都的拉巴特,是因伊斯兰教崇尚黑色和白色,白色象征着高尚纯洁而得名。

穆罕穆德五世陵寝(摄影:冯赣勇)

走进摩洛哥之旅团队的第四站,来到穆罕穆德五世陵寝瞻仰。来到这里,只见一片庄严肃穆的建筑群映入人们的眼帘。马斌介绍说,这座哈桑二世的父王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墓于年开始修建,年竣工。

哈桑大清真寺遗址(摄影:冯赣勇)

走进广场拾级而上进入陵寝内,只见墓室内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这里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墓左侧建有清真寺,再左侧为讲经台。墓正面是拉巴特的象征--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

陵寝卫士(摄影:冯赣勇)

哈桑大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米、宽米,据说毁于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从仅存的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哈桑塔保存较好,占地单边长16米,高44米,四周雕刻图案各异,具有摩传统艺术特色。整个建筑群庄严雄伟,风格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洛哥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清真寺遗址石柱(摄影:冯赣勇)

走进摩洛哥之旅团队,拉巴特的最后行程,来到大西洋之畔的乌达雅堡。在拉巴特老城的北面,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濒临大西洋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座阿尔摩哈德王朝时期的要塞,这就是乌达雅堡。这座古城堡建筑群。始建于12世纪的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

乌达雅堡城廓(摄影:冯赣勇)

首先来到城堡的城门前,仰望环顾城廓十分雄伟,接着进入城门楼,顺着不宽的街巷走进去,走到头即来到城堡的观景平台上。站在平台上视野极为开阔,远眺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萨累市全景尽收眼底。

大西洋入海口(摄影:冯赣勇)

乌达雅堡的名字来源于一个部落,驻扎在这里的士兵曾经都来自于这个部落。他们从这里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发动了对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进攻。乌达雅堡也因此一直被看成是兵营和要塞。

从城堡远眺拉巴特(摄影:冯赣勇)

现存乌达雅堡对外开放区域的三个部分:一是院内花园,为伊斯梅尔国王于17世纪所建,小巧玲珑,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达鲁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

城堡上观景(摄影:冯赣勇)

二是乌达雅堡博物馆,分两个展室,一是展出历代珠宝乐器,另一个展出历代民族服装,包括柏柏尔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犹太人服饰以及古代红铜和土陶器皿。

城堡游客一家人(摄影:冯赣勇)

三是高空平台,为古时空中市场遗迹。乌达雅堡内保留着柏柏尔民居和街道,别具风格。堡旁靠海外的一组平房,原为葡萄牙军事监狱,法国占领后改为饭馆,至今一直开放。

乌达雅堡灯塔(摄影:冯赣勇)

乌达雅堡作为拉巴特古迹的一部分,也已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漫游在这座古老城墙包围的小镇中,仿佛带人们穿过土黄色阿拉伯城墙,进入了欧洲南部充满爱琴海和比利牛斯半岛风情的梦幻世界。别看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穿越,能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历史和文化交融带来的美妙和神奇。

城堡小镇街景(摄影:冯赣勇)

乌达雅堡是一座鲜活的小镇,原汁原味。无论是历尽八百年沧桑的城墙,还是承载着现代居民生活的宁静街道,均令人感受到了人类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延续。小镇上那种湛蓝和雪白相容而又分明的色彩,更使人类的生活好像在任何时间点都显现出平静在延绵。

富有情调的街巷(摄影:冯赣勇)

不知怎么回事?这里有些民居门舍装饰的蓝色,很容易让人勾起对童话世界舍夫沙万的回味。在这里看到的只有现实,只有生活,没有半点商业化,没有半点为旅游而做的过度修饰。走在蓝白分明的建筑之间曲折的石头小道上,人们真的好像融化到乌达雅堡居民宁静的生活当中了。

小镇上拍婚纱照(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乌达雅堡的行程,虽说团队离回国还有一天,但从一个侧面来说,海涛-五洲“走进摩洛哥之旅”的行程,应该算是圆满地落下了帷幕。虽说九天的时间转瞬即逝,但此行摩洛哥之旅的美好感受,将永驻记者心间。再见了摩洛哥!有机会记者一定还会再来!

文章转载自

央广网

我们的官方网址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dl/1464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