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伯尼尔政治 >> 教书那些事儿带队到上海普陀区培训40
年9月,借上海市普陀区帮扶我县的政策支持,按照教育局党委的安排,由我负责带队全县名教师去上海参加培训。参加这次培训的教师基本都是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其中大部分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
临走时,组织上专门集中对参加培训教师作了要求,希望大家严守纪律,认真学习,把学到的东西带到工作实际当中。特别叮嘱我不仅要带好队,保证大家学习平安归来,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带好这个团队,让老师们真正学有所获,为今后桐梓教育的发展培养一支有能力、能担当、可作为的后备干部队伍。
出发前,作为教研室主任,我思考了很多。
这名教师,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将对桐梓教育发展起着极其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就像个火种一样,带领和影响着全县广大教师,用青春和热血谱写桐梓教育新的未来。
年轻人有干劲、有追求,但亟待需要用先进、科学的思想来武装头脑。尤其是教育工作,专业性极强,仅靠干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育者站在思想的高地上,用思想影响着思想,用智慧影响着智慧,才能让固有的教育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事要有准备,要有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深刻反思我们专业优势和不足,并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去做好自己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总目标,再细化到每年,每月,每周,每天,坚持去做。我深信,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在上海十天的培训中,通过聆听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在收获中感受着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在反思中查找专业发展的时代差距,一次次的思想洗礼,一次次的行动鼓舞,不断探寻着桐梓教育如何更好发展,教育质量如何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如何有效实施。静下心来,不断深思,归纳起来,就是要力求“十变”,化理想为希望,化责任为行动,耕植于桐梓这片土地,用青春和热血做一名优秀的“种子”教师,献身桐梓教育,共谋教育发展。
一是变单一教书为全面育人。当下的教育,不缺教书匠,缺的是教育家。新时代、新使命,我们要与时俱进,就要转变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动指南,立志做一名教育家。李政涛教授讲得好,教师培训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参照系,改变自己的格局,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这是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重构教师的精神宇宙,无疑成了教师精神世界的迫切需要。需要教师守住自身职业的精神高地,冲破思维狭隘的枷锁,回归教育本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做一名真正的教育者,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靠的是专业自觉。一名教师想在专业上得到发展,需要有一种主动发展的意识。每位专家、学者的成长经历都是专业化成长的榜样,都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在他们的背后,有他们的主动思考,善于总结,才成就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对于一名教师,明白了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要静心思考,才能安然自得,有所收获;而不是等、靠、要,那就是注定走不远,更看不到美好的前景。对于遇到问题和困难,我们要把它当作一次成长的最佳契机,解决它、克服它,你就得以锻炼,得以提高。
三是变零碎杂乱为全面系统。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方便、越来越多,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整个教育生活,明显造成教师无法全面系统掌握知识。因此,我们要做好系统掌握教育专业知识,从深入了解一位教育家、一位名师的思想开始,奠定学术根基,有了这个根基,才有了思考的空间,从对比中找到问题和差距,从根基中才能得以创新发展。教育家李镇西的成长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系统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将其植根于教育实践,不断丰富和创新,才成就了他所取得的成绩。
四是变有头无尾为坚持不懈。培训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开始。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提醒,提醒自己要坚持去做。我们的老师做得很好,培训结束后,就不停地研究、探索,或深入研究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几年之后,就成为名师;或深入研究教材教法,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经历一些时间之后,就成了这方面的专家。水滴石穿,铁杵磨针,一个简单的道理,弄明白了,实践了,就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教育。
五是变培而不训为交流提升。交流是教师成长的一大途径。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为教师交流提升搭建的平台。苹果交换理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两个人互相交换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是两种思想的碰撞,那收获的就是两种思想。对于教师而言,大家就要多交流、吸纳别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印证自己的观点。我常常和老师们经常交流,学习他们的好的地方,或许就是一个观点、一点看法,那也是一次收获,一次成长。
六是变封闭保守为开放吸纳。一名教师之所以成为一名名师,一所学校之所以成为一所名校,这其中一定是开放的,主动引入、学习好的教育思想。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成就了一大批教师。看似一个小小的课堂,那是个大世界,它可以包容万事万物,人类思想的精华。我们不仅教给学生的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想和方法。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如果有了好的思想,那课堂一定是精彩的,充满智慧,产生涟漪。
七是变甘于平庸为超越自我。名教师,就是颗种子、个火种。如何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如何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这已经成为培训的目标。既然我们选定做种子、成火种,就要不断地从甘于平庸转向超越自我,找准自身的定位,舍得付出,才能看见希望,实现梦想。
八是变心浮气躁为宁静致远。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来源于教师宁静致远。守住心灵的宁静,教师才能享受着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心灵的宁静是一种境界,一种自由。
九是变不思进取为常思常新。学习交流是一种形式,要学习别人的教育智慧、教育艺术,为我所用,这才是交流的目的,才能达到学习培训效果。要认真梳理学习成果,用心反思提高,达到专业自觉的目的。
十是变只学不用为学以致用。在培训过程中,我向老师们反复强调,要学习别人的思想、境界和方法,如何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做好专业实践、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到年10月,正好是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完成之时。
三年来,和我一起去上海培训的老师们已成长起来,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助力着桐梓教育的发展。于我而言,这三年正是在娄山中学工作的三年。我基本上按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去行动。总体上有成长和提高,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和遗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育路上,我将继续坚持初心,根植于桐梓教育这片土地,弥补欠缺,努力做好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