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伯尼尔政治 >> ldquo天和rdquo离我们有
正在绕着地球转的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
作为航天员的主要工作生活空间
堪称一套全配的“太空精装房”
未来进驻空间站的航天员
是不是离我们最远的中国人呢?
视频制作:盛陈衔、杨黎萱
这个描述,既对,又不对。
说对,因为空间站会经过全球各个地方的上空,所以离我们最远时,一定超过地球两端的距离。
说不对,是因为空间站在我们头顶上,其实飞得并没有那么高,轨道距离海平面只有约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上海到合肥,高铁不到两个钟头就到了。在地面上观测条件合适的话,不用天文望远镜,普通的双筒望远镜都有机会看到它。
相机拍摄的国际空间站
公里在航天器中属于低轨,比大多数卫星都要来得低。空间站为什么不“飞”高一点呢?站得高看得远啊。最关键一条,火箭跟不上。飞得越高,需要的能量越大。同样一发“胖五”,近地轨道的最大运载能力是25吨,再往上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只有14吨了,差不对打对折,成本就足足翻了一倍啊!一块块“积木”要变小,系统的复杂程度和风险也就水涨船高了。
同样用“胖五”发射,嫦娥五号只有8.2吨
飞得高有没有必要呢?地球和宇宙空间,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国际航空联合会将公里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即“卡门线”。卡门线外就是太空。
公里轨道高度,无论是真空环境、失重条件还是无遮挡的观测视角,都能满足需要了。即便受稀薄大气影响,会掉些高度,定期开下发动机进行轨道维持就好,根本不算事儿。
另一方面,飞得太高也不安全。在地球周围有一个名为“范艾伦辐射带”的空间区域,它大致分成~公里和~公里的高度范围,在空间天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这一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也非常大的带电粒子,不仅对航天员的生命健康是很大的威胁,还可能伤害仪器设备。
范艾伦辐射带
所以说啊,别嫌公里不够高,我们待的时间久了,研究透了,登个月啊,探个火啊,也就更有底。
探索星辰大海,得一步步来,咱可千万别着急。
月球基地幻想图
圆梦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