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文化 >> 近年俄语文学最耀眼的一次反思,人类真的需
文学探照灯
今日看点(点击查看)
松尾芭蕉再传弟子,俳句女诗人千代尼译作首次出版
卢浮宫疫情受损首次线上拍卖《蒙娜丽莎》年检、夜游等项目
......
一部“家族之书”
一部“20世纪西方文艺史之书”
一部“犹太民族之书”
《记忆记忆》是当代俄语世界诗人、作家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新类型复合小说。小说主要由两条线串起:一条是作者对于旧物、文献,以及试图“记忆”的人们所作的文学和哲学的思辨,另一条则是作者通过寻找家族遗迹,回溯俄罗斯近代史中的自我家族史,拼凑出一个犹太家族几代人生命故事的历程。两条线相依相交,勾勒出20世纪的诡谲风云与微小浪花。小说精巧复杂,娓娓道来,又包含了俄罗斯式的辽阔和沉思。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年出生于俄国的一个犹太家庭。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曾获德国传媒大奖“斑比奖”“帕斯捷尔纳克文学奖”“安德烈·别雷奖”等。著有十部诗集和三部散文集。代表作《记忆记忆》年一出版便夺得当年俄罗斯文学界三项大奖:“大书奖”“鼻子奖”及以托尔斯泰庄园命名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奖之“读者选择奖”,已被译为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芬兰语、瑞典语等多国语言,是一部“在欧洲取得巨大成功的俄罗斯文学”。而《记忆记忆》英文版则将晚于年春季在美国出版。
在特地为中国读者写的中文版序中,斯捷潘诺娃写道:当下活着的我们所有人都是幸存者的后代,他们全靠奇迹和偶然才活过了多灾多难的20世纪。这一点将我们联系起来,就像无人荒岛上的一群幸存者,每个人都是亲人。我们的交谈足以跨越代际、跨越距离、跨越语言。
本报特邀书评人王年军对这部于近期引发读者热议的作品做出解读。
作者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记忆记忆》是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一部哲学文献著作,一部充满了写作者主体声音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散文诗美感与精确的微观想象力的文学著作,这本书有让人不安的气质,介于小说、诗歌、回忆录、家族史之间的某种混血,构造了一种作者本人评价其他回忆录的用词——结缔组织。斯捷潘诺娃致力于重建她家族的犹太—俄罗斯根源,对家族(也是民族)的过去进行编目和再思考。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和22章,中间加入6个“插章”,形成个人档案与宏达叙事交叉进行的叙述模式,在开头展示的书信等私人文件之后,叙事漫不经心又章法有力地滑入了世界史和民族史的“英雄”人物,作者的声音和暗示使我们把家人、家族与更大的种群,微不足道的平凡人与留名青史的人物,放在同样焦距的透镜下统一起来考虑。其中,斯捷潘诺娃尤其引申了一些关于“记忆诗学”的关键性问题:比如,如何“记忆所有人”;或者,对家族史而非个人经历的记忆,作为对家族内并非从事艺术,也无显赫经历且已经沉入茫茫黑夜之人的延续;第三,对记忆的记忆——记忆变成复写纸,就像“我”从童年就开始构思这本小说,但是每次都没有完成,尽管每次也都推进一步;同时,祖上对祖上的祖上的叙述,往往会添油加醋,最终制造一个和现实并不完全相关的过去历史。这些既是小说式的主题,也是近期关于记忆/历史一系列后/现代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wh/2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