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从深大小本到外资投行,我的晋级打怪之路

发布时间:2021/7/2 15:15:00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作者简介●●

年毕业于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投班后攻读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后先后担任汇丰银行环球银行部高级分析师(当时的汇丰,还算不错)与花旗银行新兴企业部项目经理,曾分别工作于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

过往分享:

超真实VIP服务用户反馈

从客户到服务者换个角度看留学“双赢慢节奏模式”

分享回顾

6.2香港留学行前准备会这次带给你真正与你息息相关的香港

分享回顾

4.27深大商科线下分享会从深大直达牛津/新国立

求职小白很疑惑?校招还是暑期实习更重要?让业内人士来为你说说投行那些事儿

相关案例:

深大学子2年8牛剑的思索

名校工坊牛剑申请英雄帖

跨地区跨专业联申:对冲风险随心组合名校工坊随心联合申请套餐盛大推出

深大特色班

名校工坊x深大国际投资班案例分享

深大特色班

高研院:两年斩获四枚牛津录取,剑桥录取同样到手!只要你敢选,我们拼了命,也要让你赢得漂亮!

深大特色班

名校工坊x深大数理金融班案例分享超燃录取未来可期

强势拿下剑桥大学工程学录取!2年8牛剑最强双非之一步步高

最强双非新答卷

牛津2年7连击哥大+宾大藤校双响USC商业分析港大商学院25枚港科大经济5连录港科大金融数学6连录

无愧最强双非:牛津大学5连录西北大学三连录港大BA8连录科大经济6连击国立李光耀+巴黎政治双硕士

SZU+名校工坊历年精选

港中科、英国G5、美国T50、澳洲八大你想要的首枚记录/逆袭/大满贯我们都有

秒杀普通的两所最强双非之一:你猜是哪家?

距离告别学生时代已经有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从深大毕业后去香港读研再到后面开启个人的职业生涯……想起之前也有幸受邀在深大开过一个小范围的讲座,当时我分享了我个人认为的三个很重要的关键词。这几年的跌跌撞撞和摸爬滚打也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进一步总结出三个中心句,特此与诸位分享。

抓住每一次机会

在这几年工作和生活当中我积累最重要的心得之一就是抓住每一次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工作的年纪,年纪越大就意味着试错成本会越高,同时整个环境对犯错误的容忍度会越低。所以在大学期间,我个人第一个诚恳的建议就是:趁着试错成本相对较低的时候,去主动的争取每一个潜在的机会。回顾我的大学生涯,我一共做了零零散散加起来近10份左右的实习,从大二开始就尝试了不同类型的机构、企业,乃至不同的地点和工作环境。当时一直是抱着尝试和主动的心态去找去做每一份实习,基本上只要看到有合适的机会、有感兴趣的岗位我就会去投递、去尝试。其实失败的次数或甚至是杳无音讯的次数绝对是不胜枚举的,但是在年轻阶段其实最不怕的就是打击。当时真的就是凭着一腔热血,通过不同类型的实习来探索自己的兴趣,同时也很有幸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我不敢去夸大机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只是从我个人而言,这些机会的确给到了我更开阔的眼界,也让我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一些思考,乃至于去判断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喜欢什么又或者是讨厌什么……从而在在正式步入职场或者下一个阶段之前,能对未来形成有一个课堂以外相对清晰的认识。直至今天我都对其中一份实习印象深刻。因为我是在年10月就第一批拿到了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的录取,所以我的申请季算是一开始就结束了。之后我面试了一家国际上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PTA,当时我人在深圳,而这家公司的实习岗位要求直接去上海做某一个大项目,我在收到offer的当天晚上就定了机票打包行李,第二天就可以说“抛下一切”直接去了上海整整工作三个月……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多少有点冲动,但是这份实习对我后来的成长帮助都很大,而且和非常优秀的团队一起工作的经历同样也帮助我养成了很多受用至今的工作习惯。虽然代价是因为翘课太多在大四的某门课上只拿了个D,但是我依旧一点都不后悔当时的决定。当时,深圳大学还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名声和丰富的资源,所以在相对匮乏的大环境下,我反而更加珍惜每一次机会,只要有机会的垂青,我都会尽可能的去牢牢抓住。而这样的态度始终贯穿着我后续的学习和求职阶段,我不否认这样的态度相对有些功利,但是对我个人而言,这其实也是我迅速成长的一种“捷径”。对我而言抓住的机会不只是在实践层面上的,其实我还有去主动的去探索新的学习机会。我当时就读的是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的国投班,其实班级本身就有去美国交换的机会,而优等生们默认传统的路径也会选择去美国参加交换,反而不会去想到其他的渠道。当时真的是无意中留意到经济学院新开设了一个去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交换一学年的项目,那时是第二届的交换项目,在开放申请的时候第一届的学生才刚刚出发,所以整个交换项目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熟悉。非常巧的是这个项目基本没什么人申请,对GPA的要求比较低,只需要有雅思或者托福的语言成绩即可申请。所以当时成绩非常不突出的我(当时4.25左右满GPA情况下的3.32)也很有幸加入到这样的一个项目,算是比较“侥幸”地通过选拔,在大三整个学年有机会去到爱尔兰去体验非常有价值的一段交换的时光。当时其实没有往太深层次的角度去考虑,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会非常感激那一段的时光:首先都柏林的交换项目在当时是整个深大最有价值最具含金量的公费项目,甚至没有之一;其次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不管在地理位置、文化环境乃至整体的学术水平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世界领先水平。虽然坦白说我在交换过程当中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当中,但是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之余,我个人认为对我眼界的扩充、经历的丰富,乃至很多行为习惯和思想方面的提升,都是潜移默化非常显著的。以及,非常有幸的是,埃森哲的欧洲总部所在地正是爱尔兰,而我也有幸在埃森哲做了3个月的战略咨询实习,毫无疑问这些都为我之后的实习与求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也正是这样一份又一份的越来越有含金量的实习,让我在大四下还没有进入港大金融读书之前,就已经拿到了汇丰银行环球银行部高级分析师的工作offer(当时的汇丰,真是还算不错)。而我知道的一位深大比我高一届的工商管理的学长(之后也会为大家做分享)也是在大四下的时候,就拿到香港芝商所的实习offer,就实习和求职而言,他也是那几年的传奇之一。而在我之后的若干届我也了解到申请门槛和选拔标准比我当时的那个时代要高得多,我也很庆幸当时有主动的去探索和发掘的这样的一个机会,并且牢牢的抓住了这个对我来说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机会哪怕从非常功利的角度来说,对我个人后续的求学和求职阶段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其实人的一生能碰到的机会我认为是相对有限的,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能遇到机会、且客观环境能允许我们去抓住这个机会的可能和概率也会逐渐降低,所以当机会真的降临的时候,我个人很重要的一个心得就是要在每个机会当中竭尽全力。坦白说这一点我自己也做得不是很好,但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望所在。当真的有一个机会来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够竭尽全力地去挖掘这份机会对我的帮助,也希望能够在这份机会当中去投入更多收获更多。从我现在的理解来看,其实每一个有价值的机会,除了它本身镀金的作用和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外,我觉得更多的还包括很多额外的体验和成长——这种效果可能在当下某个时刻并不显著,但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或许它的作用和帮助就能发挥和体现出来。而在没有碰到合适的机会的阶段,我觉得修炼内功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个人经历过很多无人问津的时刻,当然也会在这些灰暗的过程对自己有无数的怀疑和焦虑,也因此总结给出了一些可以分享的体会:

首先,保持信息的畅通。因为不管互联网乃至我们日常信息如何发展,这个世界上的信息永远都还是不对称的。所以当我们的信息越畅通,其实相当于是提高了被机会垂青的可能。

除此之外,我认为持续保持高质量的忙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相信不管在每一个阶段,人都还是会有足够多的事情要忙:回想起我的本科时代、研究生阶段乃至工作阶段,我每个阶段都有足够多的事情要去忙(可以去忙)。因此很多时候条件允许下我不会让自己陷入盲目的去焦虑和负面情绪里,反而会选择专注于做该做的一些事情或者说是可以让我有价值的事情。

我这几年还积累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心得体会——身体健康才是持久的个人核心竞争力。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我认为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和适当的锻炼都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这能够让人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身体与精神状况,同时也是一个为未来可能的机会做准备的积极姿态。只有真的在physically和psychologically都做好相应的准备,才能更高效地抓住机会来临的那一个瞬间。

做最优效用的决定

这一直是我个人努力践行的人生信条之一,其中一个很直接的理解就是要做高性价比的决定。我最开始接触效用这个定义是在经济学的课堂上。其实经济学(金融学)的本质就是教我们在有限的资源限制条件下如何去追求最优解。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学生时代我们会有时候需要在“努力刷学习成绩”和“努力刷实习”两个选项中犹豫,而我当时的做法是选择了后者。从我的片面理解,单纯地追求好的成绩和排名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零和游戏,也就是注定有且只有若干个人可以名列前茅,且绝大多数参与者很难得偿所愿。相反,去多做实习的过程虽然大家彼此也是竞争关系,但是在大样本区间中并不存在只有少数人能成功找到实习的可能,而且做实习选择的机会也远远多于只有一个维度评判标准的考高分。因此就我个人而言,同样投入时间精力乃至有限的资源的时候,我选择做实习对我而言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当然我必须补充说一句,我从来不鼓吹盲目地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实践活动或者投入到实习中的,因为一个优秀的学习成绩不管在什么维度来看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我只是建议在保持较好的学习成绩基础上可以考虑往实践角度多探索。以上这一段是我个人以前对最优效用的决定的理解,而从去年开始我的一些经历让我对这一条有了另外深刻的认知,也让我对这一条人生信条有了更深层次的一个维度的理解:除了考虑最优化的问题外,我们在做考量效用的时候,前瞻性也是一个新的维度。假设未来的时间和资源比现在更有价值,我们更应该把能做的把我们预想到我们要做的事情放到现在而不是未来。举具体例子来说,其实我认为相比于其他的申请者来说,在研究生申请阶段,我个人其实不管是学术成绩、语言乃至相对比较丰富的实习上都不算有竞争力,我申请的相对顺利更多是得益于我有以“早起鸟”的姿态很前瞻性地为我的研究生做准备。在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去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当时很重要的一个正式决定就是我在大一就考完了雅思考试(申请的时候又重新考了一次,不过已经挺轻松了),大二就完成了GMAT考试。相当于是这两个相对比较磨人的考试其实已经在我的学生时代比较早期的阶段就已经完成了。这对我的帮助就是给予了我更多的时间上更多的灵活性,让我能够在大学生涯相对靠后的阶段去做更有价值或者是我之前没有料想到的事情,从而给予我更多的主动权。此外,我也比较有前瞻性地主动了解和对比了很多留学的机构,并且选择了非常靠谱和高效的机构大大减轻自己的申请负担,也预留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最开始的阶段我就没有走弯路,这让我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去投入到需要我个人专注更多主观能动性的事情上。同时在机构的建议下,不再纠结于大一与大二只有3.32的GPA,在已有不错的GMAT和雅思分数的前提下,坚定地刷实习、刷海外交换背景,最终也如愿以偿在第一时间拿到了香港大学金融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的录取。(因为港大金融是看重综合的,并不是只看GPA,有海外交换经历并且交换阶段成绩靠谱、雅思和GMAT分数高,以及有好的实习,都是很好的加分项;而如果申请英国,GPA的重要性几乎是无可替代且不可逆的,这也是我当时主要申请香港的原因)

香港中文大学热门商科金融+会计面试全揭秘

面试的路不好走,你确定要独自前行?内附超全面港校热门项目面经分享

其实人生中会遇到很多林林总总大大小小不同的决定,乃至我们每天一觉醒来开始都要面临很多的决定。在正式工作后,我面临的决定相对比在学生时代更多更复杂也更重要。同时由于试错成本更高的原因,我做决定也变得更加谨慎。所幸的是,时至今日我没有后悔过我做的每一个在我求学和求职阶段的决定,我始终认为它们或许不是绝对意义上最好的决定,但是绝对是对我个人而言最具性价比的决定,这些决定或许有些并不能让所有人都理解或支持,却是对我而言最合适的。

往阻力小的方向顺势而为

这句话真的是我在工作之后才慢慢体会到的最重要的心得体会,也真的是我觉得这三句话里面我最掏心掏肺的一句感受。我其实从来不排斥鸡汤,因为不可否认鸡汤在很多复杂的情景当中能够给人带来非常重要的慰藉。但其实鸡汤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分去强调了个人的主观努力而忽略了客观现实,但是实际上,排除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极端情形,个人的能力永远无法对抗环境和时代。比起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对抗大环境,我更建议调整自己的方向去顺应这个时代。以就业举例,其实我认为年年的毕业生相对都会比较艰难,因为他们面临着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端从供给角度而言也会受到冲击,同样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的表现。在另外一个维度上来讲,哪怕通过竞争顺利开启职业生涯,在大环境的限制下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也更难得到体现。虽然不否认每个行业乃至每个公司里都会有“天之骄子”的存在,但是从绝对角度上来讲,个人的力量相对大环境实在是渺小。又以留学举例,最近美国出台的各种各样的一些政策,不管是从签证上、从学校的课程设置上乃至于从去求学途中的途径等方面都存在比往年更大的阻力。不可否认的是这条路当然还是会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是从美国留学的整体来看的确会相对更加艰难。与其受到那一部分人局限案例的影响,我认为反而应该考虑调整一下自己的方向,比如说去到逐渐放松宽松签证限制的英国,又或者是相对小众但是坐拥优异教学质量的新加坡乃至欧洲等等……往阻力相对小的方向走,对于群体而言会相对更有利。

SG

20FALL斩获录取98枚新出炉NUS管理学五连录NTU创业与创新录取超多精彩录取等你发现

UKG5

剑桥也收入囊中两年助力深大拿下8枚牛剑!人大中法学院直通LBS武大上财中大多点开花华师华农广药多校齐录取

我个人在年也经历了职业生涯的转变,在花旗工作中主要专注于资本市场重点追捧的新经济领域,也覆盖了包括产业互联网、新零售、在线教育、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等新兴行业。相比于传统行业,我个人最直观的体会就是新兴行业从成长性和收益角度都要更加可观,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商业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近年来比如一路狂奔突破千亿市值的拼多多、颠覆传统电商的直播产业、通过各新媒体渠道迅速蓬勃发展的MCN机构等等,他们的确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但是又展现了相当的价值。我认为这也让我对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启发,求职阶段大部分人的想法固然是愿意选择很多传统的行业巨头,但也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wh/2137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