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文化 >> 疯狂摩洛哥北非初印象
两周前,在巴政的课堂上,Pr.L?idi在黑板上打出“HowEUbringsnormstothejungle”的时候,我还在暗自好笑殖民历史给欧洲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文化烙印;两周后,即便只是走马观花北非一角,我也不由重新审视这简单的五个字母背后的深意。
临走前,告知了平时常联络的朋友假期打算去摩洛哥,朋友问明明在欧洲交换,干嘛非要脱欧入非,我反问何不,“反正世界那么大,你知道我很贪心的,都去看看呗。”趁着腿脚有力,耳聪目明的时候,当然要先往非洲跑!
行程(九天八夜)
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穿越撒哈拉沙漠(瓦尔扎扎特-达德斯峡谷-多德哈峡谷-艾尔富德-梅祖卡-米德特-伊夫兰)-菲斯-舍夫沙万-拉巴特-卡萨布兰卡
飞机降落在卡萨布兰卡的刹那,同行的朋友长吁一口气,“自由的味道啊…”但很快我们就开始感受到这种“自由”的代价。
短暂停留后马不停蹄得赶到马拉喀什,这座城市没有打表的出租车司机,街边大金链子小手表,LV古驰随便挑。随便一个行人走过就是满身Logo,什么全世界只此一件的Supreme和LV联名款,霸气到把耐克和阿迪达斯球鞋串在店铺门口卖的店主,让人大开眼界。小R书诚不欺我,摩洛哥兴许是真有全世界全便宜的LV。
来摩洛哥之前,也看了不少攻略,都说摩洛哥人贪财,这里的商贩开口就是“VeryGoodPrice”,报价却每每让我难以置信我正身处非洲。Bargain在这里可以算作一种必需的生存技能,举例来说,同去的朋友在撒哈拉的一个小镇以迪拉姆(约40欧)拿下一条报价迪拉姆手工双面骆驼毛地毯…
然而,来到摩洛哥后,我才发现在明码标价的文化环境浸润下,这种技能在我身上几乎已经完全退化。倏然感恩过去二十年间秩序对我这个弱者的保护。
不系安全带,不开米表,一边打电话一边开车是这里司机的常态
穿越沙漠的大多时间反倒像是一部公路片,每天大约有八至九个小时都是在公路上。直到骑上骆驼的那一刻,才有一些实感自己已然置身沙漠。驮夫阿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沿途他说了很多自己的故事,想方设法得逗我们笑。他有一根长达二十米的头巾,身上穿着摩洛哥人最传统的服饰,吉拉巴(Jellaba),他说他经常跑沙漠,他妈怕他冷就亲手给他织了这件长袍,他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我猜是东北人教的,一股大碴子味的“六六六”,还顺带给我们唱了两句甜蜜蜜,我教了他第三句歌词,也不知他学会没。他用最简单的词汇跟我抱怨撒哈拉没有水也没有电,政府糟糕透顶,无所作为。他一天挣五欧,居无定所得漂泊,但却说自己最爱的还是撒哈拉这片“土地”,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这里太美了啊,还有陪他一起长大的骆驼(就是我骑的那一只,它已经二十多岁了,比阿里还要年长一两岁)。
我的骆驼真的超爱跪的,磨得我那天晚上几乎没法平躺睡
小哥二十米长的围巾还有这等妙用
菲斯是一座以“臭”闻名的小城,这里有九千多条小巷,也是一万三千个家庭生活的土地。这里的皮革厂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制皮方式。他们坚信牛尿和鸽子屎是除去皮革毛发,软化皮革的不二法宝。离工厂尚有五六百米的时候,向导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束薄荷叶,而在这里每天工作近八九个小时的工人早已对这种味道习以为常,他们坚信浸泡皮革的水是干净的,渴了就直接用手舀起缸里的水喝。
菲斯最富盛名的皮革厂
在菲斯的皮革厂,据说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皮革,向导骄傲得说很多奢侈品大牌也会来这里收购皮革,但这里对皮革的加工却十分简陋。最后给朋友家的小猫咪买了一个小皮墩子,老板开价竟然要两千迪拉姆,后来出门发现沿街的小巷有百余个零售皮革的小店,开价只要六百迪拉姆,然后…我就给我未来的猫也买了一个,反正总会有的。
花花绿绿的皮具
我的猫啊,你在哪里,御座我都给你买好了QAQ
在菲斯遭遇了全程最尴尬的事情,没仔细看车票结果错过了下午去舍夫沙万的巴士,最后只好坐晚上十一点半的车次。晚上十一点的菲斯(2月28日),全城的男性都在咖啡店看西甲,足球文化在这里看来还是十分盛行的嘛。明明是凌晨的巴士,司机大叔一身正装倒是让我有些意外。凌晨三点半到达舍夫沙万的时候,整座蓝城简直宛若一座鬼城,但两天的短暂停留却让我觉得这里是最安全的一站。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在非洲买车票还是得非常留心,卖票阿姨会经常弄错你要的车次时间,或者你如果能学会阿拉伯语的数字表达,情况可能好一些。
我们三个人明明听到卖票阿姨说的都是FourForty-Five
在舍夫沙万最难忘的经历是被朋友逼上后山看日落。在山脚下的时候,朋友指着我根本望不到头的白塔说要上山看日落;爬到山腰,几乎已经没有其他游客同行,只有野狗和山羊在陪我们爬山;待无意间穿过一大块墓地的时候,我几乎内心崩溃;一路上沿坡而居的摩洛哥人一直在微笑鼓励我们,告诉我们前面是有路的,两个半小时的山路,在后半程根本没有任何可以被称为“路”的情况下,几乎爬了一座金茂大厦,最终登顶舍夫沙万的最高处。我还是不得不得说,很值。
在舍夫沙万的制高点,俯瞰整座蓝城,从日落直至点灯,整座小镇开始回荡起昏礼时刻的祷告声,大自然和人类文明在这一刻为五感构建了极致的和谐美。夕阳轻笼整座蓝城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身旁也有背着吉他弹琴的文青,席坐草坪的年轻情侣,而我在那一刻的所有记忆好像全都留在了山顶,一片混沌。
在摩洛哥的最后一站是看海,可能大多数人对摩洛哥的城市印象是卡萨布兰卡,但摩洛哥的首都实则是拉巴特。年,法国殖民摩洛哥,为了殖民统治的需要,比如便于调动港口的船舰,加之意图割断摩洛哥人民对祖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联系,就把首都从菲斯迁至拉巴特。
大海啊大海
在拉巴特遇到了一个黑人小哥热心得带领我们参观大西洋边的乌达雅堡(KasbahoftheUdayas),乌达雅堡是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的古城堡建筑群,不收取任何门票,但在离开城堡的时候,黑人小哥问我们收取了迪拉姆的城堡保护费。毕竟是大城市,收小费的姿势水平还是技高一筹。
在卡萨布兰卡,可以参观著名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是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父亲哈桑二世下令修建的。在摩洛哥到处可以看见大街小巷的店铺挂着穆罕默德六世的年轻时候的画像。
就是这哥,所有货币上印的头像也是他
偷偷放一张最喜欢的照片
离境前,海关小哥对我说,"Youlookverysmart."我愣了一会儿,转念一想,这大概算是摩洛哥留给我的最后一句情话了。
在卡萨布兰卡的海边看到了我的同款平衡车耶
虽然这不是一则旅行推荐/攻略贴,但应该还是有读完以后蠢蠢欲动的朋友。如果你喜欢冒险,还算有趣,长得也不赖,请你考虑和我下一次一起从突尼斯进入撒哈拉。
或者你还是对摩洛哥更感兴趣,我仔细回忆了整段旅行经历,整理了十条Tips供你参考。
01
一路上换汇最佳地在马拉喀什的杰马夫纳广场,边上有个二十四小时的换汇地,叫HotelAli;其他换汇的地方大同小异,机场、火车站汇率并不一定坑,卡萨布兰卡机场汇率在一路上看到的偏高。欧元、英镑、美元甚至日元都可以兑换摩洛哥迪拉姆,但,人民币不可以。另外,到处都有AfricaBank可以直接信用卡取现。
02
在摩洛哥上过大学的都会至少三种语言,阿拉伯语,英语,法语。所以担心对方听不懂你说什么是多虑的,除非你这三种语言都说得很烂。但是对方的英语可能参杂着法语口音,法语可能参杂着阿拉伯语口音,阿拉伯口音应该听纯正的吧,但反正这我是真听不懂。总之,英语说得好问题就不大了。
在巴黎学法语VS.在摩洛哥学法语
03
穿越撒哈拉沙漠,你需要一支spf50+的防晒,一双Timberland,和一根“veryhelpfulinSahara”的cottonscarf,然后千万不要让你的Timberland沾上油,千万不要…
不过后来在参观一个小村庄的农作物的时候,当地人告诉我摩洛哥的cotton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在撒哈拉必须体验的项目大致有:骑骆驼,开沙漠四驱车(一秒钟置身吃鸡战场沙漠地图),在沙漠看日落,看星星,装一罐撒哈拉的沙子回家。
可以自己开沙漠四驱车翻越连绵的沙丘,危险系数并不高
大半夜三点钟拍到的星空(盗图)
04
小R书上那些穿抹胸裙和蕾丝吊带博主的心理素质非寻常人可比,在摩洛哥,满大街的妇女把自己包得只剩一双眼睛,我唯一带的一条膝盖以上的裙子穿了不到半天,就顶不住了。走在路上总有一种,下一秒就要被砍腿的错觉。开玩笑,但总感觉即便是游客也尽量还是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吧,及膝的裙子也挺好看的,而且防晒。
这条黄裙子就只留下了这一张照片
05
尽量不要把镜头对准当地妇女,尤其是远离大城市的农村。另外,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区,拍照可能会被收取高额合影费。不过所谓摄魂之说,应该是谣传,因为在舍夫沙万民宿帮忙check-in的小哥看手机相册的时候,我偷瞄到他真是比我还热爱自拍呢。
06
如果你去了菲斯皮革厂,做一切购买皮具的决定之前,请务必再细细嗅一嗅你心爱的物件。鸽子屎和牛尿的味道不是这么好除的,别问我怎么知道的,真香警告。另外,菲斯全城最大的皮革厂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但里面的东西是卖得最贵的,当然如果你买了,可以像我一样在外面也买一点,这样就可以亏得少一点。
07
舍夫沙万是全程最安全的一站,当地人热情善良,非常淳朴。在舍夫沙万的后山,有一座西班牙教堂,那里是舍夫沙万的制高点,但请提前查好路线或者询问民宿老板,从后山的背面上山,除非你是一位攀岩爱好者。
08
著名电影《卡萨布兰卡》(也可译作《北非谍影》)并不摄于Rick咖啡馆,而是完全在好莱坞的影棚拍摄完成的。后来,一个退休的美国驻摩洛哥外交官依照电影中的布景,在距离哈桑二世清真寺一点五公里左右的一条小街开了一家咖啡馆,但是Rick咖啡馆不买咖啡只卖酒。里面的灯具,赌桌基本和电影中的场景神似,但并不完全还原。
二楼会循环播放电影《卡萨布兰卡》,还陈列了大量英格丽的海报
09
TypicalMorrocanFood主菜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塔吉锅(一种把奇奇怪怪的塔吉锅专属香料和整块鸡肉/牛肉/羊肉乱锅炖的食物),库斯库斯(一种类似小米的农作物和大块鸡肉/牛肉/羊肉和蔬菜乱锅炖的食物),烤肉配薯条(几串淡而无味的牛肉/羊肉串加上一把薯条)。辅菜是硌得胃疼的馕和酸得牙疼的黑绿两色橄榄。色拉是生洋葱(崩溃),黄瓜,番茄,青椒,胡椒和一把奇奇怪怪的沙拉专属香料。同去的朋友,分别爱上了塔吉锅和库斯库斯,开始忠于这两种食物无法自拔,我表示摩洛哥的中餐很好吃。非常好吃。你懂的。
塔吉锅
摩洛哥人超爱吃库斯库斯,甚至把每个周五定为库斯库斯日
非洲中餐必须拥有姓名,只是价格堪比法餐
10
不要和男朋友/女朋友一起去,除非你正在找个机会让自己下定决心甩掉他/她,或者你们已经确信无惧全然的亲密和坦诚。说大白话就是:在撒哈拉,风一吹你就蓬头垢面满脸沙了,晚上还没热水洗澡。
End.
大饼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