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上海六院事件,涉事医生发声

发布时间:2023/3/18 15:45:37   点击数:
北京皮肤病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0.html

昨天,医院医护人员打架,被闹上了热搜。

其实,医护之间,矛盾一直都有。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医院都是存在鄙视链的,医院,医疗鄙视医技护理,医技鄙视护理后勤,而几乎所有人都鄙视护理。去年,医院的护士举报科室医生开大处方,吃回扣吗?

但是,尽管医护之间矛盾一直都有,却一直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也正是因此,上海六院医护之间,这次居然撸起袖子直接干才格外让人不解和吃惊,才会让这么一个小小的“肢体冲突”,引发巨大舆情反响。

连城易脆,绝艳易凋。太纯粹的人一旦稍微犯起错误来,往往具有极大的形象破坏力。这类人读得懂风花雪月,却走不出沧海桑田。斯文久了,稍不注意,就容易扫地。

大家都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上海六院医护之间,彼此冲冠之怒?显然,医院昨天官方的事件“情况说明”并未说明情况,而是欲说还休,东扯西拉。

而一些网上信息,虽然不少,但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多都是碎片化,不是事件全貌,看不清水面之下,也分不清脉络方向,容易被带跑偏。

涉事护士没有在网上发声,倒是当事医生在微博上讲述了事情经过和动手原因。微博很长,大致三层意思:

一是打人的医生是一个小负责人,他打的是是护士同事中的他的一位好兄弟,平时两人关系不错,甚至还很铁,天天在一起开玩笑,打是亲骂是爱,要不也不会打他。他之所以很生气,是因为在关键的时刻,这位护士兄弟没帮他。

二是虽然两人干了一架,但是不影响彼此交情,他们还是好兄弟,因为这位护士兄弟被打后又愿意与他这位哥们井肩作战,愿意为疫区的病人流血了!

三是这位护士兄弟之所以又改变态度,是其作为一个医护人员,该有的担当。虽然日间病房的条件很差,疫情很重,入区需要极大的勇气与牺牲精神,可以选择不去,他作为小负责人也从不强求,不是因为被他打到去的。

但是,不知为何,这位医生不久就将微博删除了。不过,从他微博内容来看,这起肢体冲突事件,表面看似是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矛盾,但其实是普通医务工作者与某些行政管医院防护不足的不安。

按这位医生微博所述,这件事主要原因就是这名小负责人医生,让与“平素关系不错”的一位男护士去日间病区,可这位哥们不愿意去。

为什么护士们不愿意去日间病房?这才是事件的关键点。

据网上知情人士透露,因为该院日间病房不具备单独隔离的条件。日间病房并不是标准病房,没有独立的卫浴。于是整层楼病人及医护共用一个厕所,洗澡在残疾厕所,也就是说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那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密接病人要送到不具备隔离条件的日间病房?

据这位知情人士称,这是因为上海六院具备隔离条件的病房已经满员,阳性病例的所在楼层医护+病人+陪医院的资源。由于疫情其他具备隔离条件的酒店基本已经收满。兄弟单位大多也无能力接收。此次上海的医疗资源挤兑比较严重,导致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事情发生后,3月14日下午,在上海举行的疫情发布会上,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介绍,医院医务人员肢体冲突具体情况正在深入调查当中。

并且,王兴鹏说,已经注意到了医护人员反映的一些具体情况,在医院突然封闭管理期间,他们不仅要承担大量的住院患者救治工作,还要面临疫情突发处置的繁重任务,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对此,医院尽最大的努力,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和做好他们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医院领导真的能落实这些话。百胜中国总裁JOEY说过: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任何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让这粒沙,落在员工头上。我们要建一个屋顶保护大家。然后,她就公布了各种员工帮扶计划。

目前,上海疫情并未消停,烽烟滚滚,抗疫战争还是要继续顽强打响,虽然远不是追责的时候,但据当地一些自媒体最新爆料,院领导已被就地免职,医院的副院长,过去支援。不过这一消息,目前未见权威媒体证实。

但不管真假,如今官员确已成了高危行业,这实际上是我国依法行政越来越完善的一个标志,也是严肃吏治的体现。而与传统的高危岗位相比,毫无疑问,医院领导现在成了特高危之一。只要疫情一失控,小到科主任,医院正副院长,大多第一时间都会被处理。

而对于普通医务人员来说,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不过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而已,他们也有家庭和亲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只不过从事的是人命关天的职业罢了。虽然很多人不认可,但医护人员的道德素质,我一直认为是高于社会大部分人员的。

医护群体就像是社会的承重器,特别是疫情之下,更是由社会的承重器变成了抗疫的千斤顶。

下面这张图,是一位医生拍后发在我们一个社群里的。说实话,我一看到,眼泪就破防了!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我们这些医护人员,其中不少是女性姐妹,看得出无疑又是奋战了一个长长的通宵之后,满脸疲惫的席地而卧或倦态的就地而坐,稍事休整,又要迎接下一轮抗疫之战。

烽火连三月,家书都能抵万金。何况长达近三年的抗疫,谁还没个牢骚和脾气?

所以,尽管这一事件,确实与医护人员平素的形象不符,甚至可以说有些罕见,但仍属极端个案,不具备普遍性,我们不必也不能把此事无限放大,认为整个医疗行业都是如此,甚至认为医护素质集体决堤。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呈橄榄形,大多数人都处于基本职业素质水准之上。如果因为一次偶然事件就抹杀整个行业,很容易一叶障目。

但是,任何个案的背后,都有值得反思的教训。对于上海六院这起医护掐架事件,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愤怒出诗人,但是愤怒不是一个好情绪,更不是一个好事情。

收不住脾气,留不下福气。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动情绪的扣动扳机,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尤其是在抗疫不仅是一个医疗行为,更是一个政治任务的情况之下,大局意识是医护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应该承认。体制内医疗官僚主义问题的确比较严重,普通底层一线医护人员,看到了一些阴暗面、遇到了一些小挫折,你可以生气骂街,甚至愤而离职,但你在岗一天,就必须要敲好一天钟。有些事情人要有血性,但吕端大事不能糊涂。毕竟抗疫是压倒一切的正确。在这件事上,哪怕一粒灰吹到你身上,作为一名普通医务人员,也是难以招架承受的一座山。

另一方面,凡事如果我们彼此都换位思考一下,认真分析背后原因,其实一些在你看来不合理,难以接受的事情,在对方身上就是极其合理的,甚至你的屁股一旦坐上那个位子上,你也会这么做。

2、这世界上什么都会骗人,唯独结果不会骗人。

医院之内,医护之间,多少人平日里称兄道弟,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

作为一名负责人,要有兄弟们跟我上的精神,更要有不让老实人吃亏的意识。对你指哪打哪的兄弟,你要厚爱更要厚待,要回以厚报,不能让他们吃亏。否则,竟讲大道理,只谈责任意识,完全来虚的,总是让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人家吃亏了一次,是断不会吃亏两次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真理比利益更重要。

所以,做人也好,做领导也好,仅仅地道是不够的,还要实在厚道。都是成年人,在这个世道里,还是少虚多实,身为领导,要有格局和胸怀,少去在意、纠结他人是不是功利或势利,而要善待或好好利用你手底下的兄弟。

一个能做事、愿做事的职工背后,肯定站着有担当、真爱他们的领导。医院或你的科室里,万马齐喑,全部躺平,没人愿意做事,骂下面,甚至打手下是没用的,必须往上找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ly/245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