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旅游 >> 比利时大使死在中国大使身边,回顾71年摩
在二战结束后所剩无几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大概很少有君主像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那样遭到过那么多次“暗算”(菲德尔·卡斯特罗遭遇暗杀次数最多,但他不是君主)。
自从年3月3日登基以来,哈桑二世总共遭到过6次刺杀。但是每次哈桑二世都凭借着过人的胆略和高超的情商,深陷危机但最终成功地将其化解,创造了世界领导人中多次遭遇刺杀行动但最终都成功将其粉碎的奇迹。
哈桑二世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北端,其西海岸濒临大西洋,北部隔天险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的西班牙遥遥相望,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罗马帝国开始,这里就一直杀伐不断,罗马人、阿拉伯人、西班牙人和法国人轮番占据此处。
奠边府战役结束后被越军俘获的法军士兵
年,由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前一年的奠边府战役中的惨败导致其在中南半岛的殖民统治崩溃,并随之引发了一连串法国殖民地独立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摩洛哥也在当年赢得了独立,成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阿拉维王朝的第十六代苏丹优素福即位,并改称号为穆罕默德五世,年,穆罕默德五世又将国名改为摩洛哥王国,并任命王储哈桑为军队总参谋长。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穆罕默德五世
年,穆罕默德五世去世,年仅32岁的王储哈桑继位,这就是哈桑二世。哈桑二世继位之时正是冷战的高峰期,他试图在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和前宗主国法国这个三个他谁也得罪不起的巨头中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这对一个小国来说,难度非常大,何况摩洛哥重要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这些大国是不会轻易放弃控制摩洛哥的尝试。作为元首的哈桑二世竭尽全力地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努力保持平衡,不使局势失控,他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他继位后的10年之内,摩洛哥基本保持了政局的稳定,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年接待周恩来总理访问的哈桑二世,当时他正亲自引领周总理参观王宫
但由于哈桑二世在国内实施君主独裁式的铁腕统治,加上其经济政策得罪了不少人,而且随着美苏间的冷战越发白热化,身处夹缝中的摩洛哥已经越来越难独善其身,哈桑二世命中注定要在鬼门关上走上几遭。
年,哈桑二世下旨颁布了一部新宪法,这部宪法虽然内容冗长,但本质只有一句话——赋予国王更大的专断权力,这引起了部分信奉“德先生”(民主)的民众和军队内部某些人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立即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于是在王国内部,一系列针对哈桑二世的政变阴谋悄悄开始酝酿了。
慈眉善目的哈桑二世,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以铁腕统治著称
年7月初,为了庆祝国王哈桑二世的42岁生日和登基10周年,摩洛哥王国政府决定在7月10日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王室成员、政府高级官员、各国驻摩洛哥外交使节、以及哈桑二世在世界各地的友人参加。宴会预定在距离首都拉巴特约30公里的斯基拉特宫举行。这里紧临大西洋海边,风景秀丽,海景迷人,夏日海边凉风习习,将暑气吹散,让人心旷神怡。座落在拉巴特至卡萨布兰卡公路边的斯基拉特宫被高大茂密的桉树、棕榈树和椰子树组成的树林所环绕遮掩,在林内是一座气势恢弘的阿拉伯式宫殿,高大的宫殿顶部是金光闪闪的半圆形穹顶结构,宫殿四周是四座又高又窄的尖塔,院子四周是高大厚实的围墙,并由王室的卫队严密把守,长期以来这里一直都是王室成员避暑的夏宫。
斯基拉特宫一角
7月10日当天上午10时许,受到邀请的多位各国来宾陆续到来,各种型号的豪车组成的长长的车龙在交警的指挥下,陆续停在斯基拉特宫东门外的小树林中,宾客则由小树林步行进入宫门。身材高大的摩洛哥王室卫队成员身穿阿拉伯古军服,腰间挎着阿拉伯弯刀,与着民族盛装、彬彬有礼的礼宾官一起站在高大的拱形门边,在检查完来宾的请柬后,就将宾客领进宫中。
身穿传统礼服的摩洛哥王室卫队士兵
身穿阿拉伯古军服的摩洛哥王家卫队士兵(身高确实高)
斯基拉特宫的大院里绿草如茵,虽然正值盛夏季节,但在清凉的海风吹拂下,众多宾客并不觉得炎热。大院内的椰枣树、棕榈树等张开经过园丁精心打理的茂密的树冠,将炙热的阳光挡住。哈桑二世就端坐在王座上接见前来赴宴的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大家则一起向哈桑二世祝贺生日。在盛大的午宴后,哈桑二世意犹未尽,他破例一一接见了上千宾客,然后宣布宴会将一直持续到深夜,让大家玩得开心、吃得尽兴!
持枪站岗的摩洛哥陆军士兵(左一)
下午18时许,虽然已近黄昏,但阳光依然不减。趁着晚宴还有一个小时才开始的空档,宾客们有的去海边戏水,有的在院内参观哈桑二世收集的珍稀古玩,有的则相互交谈,侍者穿梭其间,及时地为宾客送上饮料、点心或湿毛巾。18时15分,斯基拉特宫东门处突然响起了几声枪响,不少宾客此时还以为是王室为大家准备的什么节目,但很快枪声越发密集,人们纷纷走出帐篷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见东门口的王室卫兵已经被杀,一大群穿着迷彩服,荷枪实弹的军人从东门涌入,他们一边冲一边对天鸣枪驱赶人群,惊恐万状的人群见势不妙,纷纷向东门处逃跑,但东门已经被这支军队封锁,他们使用机枪向人群扫射,当场将旅游大臣、最高法院院长和首相办公室主任赖加里等高官打死;议长、青年体育大臣和国王的弟弟阿卜杜拉亲王中弹受伤倒地呻吟。赴宴的外交使节也有死伤,站在中国大使张伟烈身边的比利时大使马塞尔·杜普雷特就被机枪子弹击中胸部,鲜血四溅,当场死亡。张伟烈身上也沾了血迹,沙特大使也中弹重伤倒地不起(几分钟前他还在和被叛军射杀的首相办公室主任赖加里聊天)。
张伟烈
人群被机枪又重新逼回了斯基拉特宫内,这时子弹横飞,人群一片混乱,不时有人中弹倒地。张伟烈大使到底是新四军出身的老兵(张伟烈曾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组织股长、团代表),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在刚听到枪声的时候就轻声对身边的翻译聂兵杰说:“发生政变了”),他没有随着人群乱跑,而是先冷静地观察了局势,东门那里很明显已经无法冲出去了,而南、北两面都是高墙,常人无法翻越,只有宫殿的西边有一排玻璃观海长廊可以通向海滩,等到了海滩再向北或南绕行到东部的公路上就可以脱离险境。于是张伟烈大使拖着没什么经验的翻译聂兵杰,已经被吓坏的小聂跟着老首长,两个人埋头向长廊跑去,见到他们跑,他们后面很快就跟上了一大群想逃跑的人群。等他们到了海滩上企图向南逃跑时,因为目标太大,参与政变的军人发现了他们,于是立即从南北两面包围过来,并且不断朝天鸣枪,把他们压在沙滩上动弹不得。张伟烈一面安慰小聂说:“我们不要动,只要不动就不要紧!”随后在政变军人的威胁和驱赶下,人们又被迫折返向大厅方向走。
年到任摩洛哥大使任上的张伟烈和许恒夫妇
但混在人群中的张伟烈大使和小聂不打算就此返回大厅,他们假装一瘸一拐行走不便,慢慢地落在人群后面,随后蹲下来假装要把漏进了鞋子的沙粒倒掉,然后趁着驱赶他们的政变士兵们一个不留神,张伟烈大使拉着聂兵杰迅速脱离了人群,很快就在地形的掩护下消失在逐渐降临的夜幕中、很快就无影无踪。除了张伟烈大使,一些脑子灵活,腿脚便捷的宾客也先后成功逃脱,他们成为了当天第一批成功逃离政变现场,并且向外界通报情况的人。
部分宾客从海滩逃离斯基拉特宫时的情景,可见这里地形较为复杂,善加利用的话完全可以安全脱险
这次政变是摩洛哥王室的军事处主任马德默赫将军发动的。他和阿赫穆穆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阿巴布上校合谋,并且还拉拢了3名将军和4个上校一起动手,他们打算趁着包括哈桑二世和所有王室成员、达官贵人以及外国使节都在斯基拉特宫参加宴会时发动突然袭击,将哈桑二世扣押,迫其退位,然后组建以政变军人为核心的新政府。马德默赫将军和阿巴布上校手里的部队有2个伞兵连约名伞兵,还有军校里的多名军校生。
政变主谋马德默赫将军
在政变的当天上午,马德默赫和阿巴布分别将伞兵和军校学员调出军营和军校,谎称到首都郊外进行为期2天的所谓“实弹军事演习”,为了发动政变,他们还费尽心机搞了60辆卡车载运部队,并且搞到了8吨弹药。7月10日下午,他们突然向部队宣布斯基拉特宫发生叛乱,国王哈桑二世被劫持!部队奉命去紧急勤王!于是上千部队和军校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他们带到了斯基拉特宫,然后多伞兵在马德默赫的命令下对王宫实施了突击,很快将负责警戒斯基拉特宫外围的王宫警卫部队、宪兵和特勤人员击溃,军校生则奉命将斯基拉特宫团团包围,正是这些军校生把外逃到海滩的一干宾客、摩洛哥王室成员和政府官员给堵回斯基拉特宫的。
摩洛哥陆军装备的奥地利制SK轻型坦克
潘哈德EBR轮式装甲车
张大使与聂兵杰在逃离斯基拉特宫后,绕开了叛军的警戒,期间他们曾经走散,直到17时左右才不期而遇,随后结伴到小树林找到了大使馆的汽车,司机乔正祥立即载着他们火速返回使馆。在回到首都拉巴特后,天色已经全暗了,他们一路上看到许多疾驶的坦克、装甲车和满载士兵的军车在频繁调动。拉巴特城内几个重要目标处枪炮声震天,空中还不时划过曳光弹的弹道。张伟烈一回到大使馆,就立即到机要室拿起直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保密电话,向对方简要地汇报了摩洛哥发生政变的情况,并请他们立即转告国内。但话没有说完,电话就中断了。张伟烈大使随即命令大使馆全体人员各司其职,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ly/2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