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旅游 >> 天使和魔鬼并存千姿百态摩洛哥
摩洛哥最早期的居民很早就被柏柏尔人征服了,此后的岁月里柏柏尔人成为了这个国家人口组成的主体(虽然柏柏尔人这个群体本身也是个混杂的组合)。
随着公元七世纪穆斯林的到来,柏柏尔人又改宗伊斯兰教,从此摩洛哥成为了一个伊斯兰王国。此后一度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摩洛哥人。
自古以来,较为缓和的伊斯兰政策让这个国家和欧洲关系不错,经常受到欧盟、美国和北约的照顾。中世纪信仰与后现代物欲并存、欧洲与非洲交融让古老的非洲文化与欧洲现代文明交汇于此。
摩洛哥给我的感觉其实是矛盾的,一边我们在感慨发展中国家给旅行带来的诸多不便,另一边我们热爱它的原始、生动和自由。
这是个神奇的国家,在这里,“新”与“旧”神奇地交织共存——摩洛哥的建筑依然保留着传统伊斯兰建筑的影子,但是宽敞明亮、精美的内饰却又暴露了它们尊重传统但是不拘泥于传统的浪漫主义精神;这个国家最值得骄傲的海上清真寺竟然是由一个非穆斯林的法国设计师,从而融入了欧洲风格和当代建筑元素。
在这里,拔地而起的新楼和一夜暴富的新贵都不过是表象,这个国家的内里还是原始的传统和信仰。皮革业为首的手工业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展,几百年前沿袭下来的天然染料,即使颜色单一早已被时代淘汰,却从来没有放弃他们对匠心的坚守。
卡萨布兰卡“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Therearesomanytownsintheworld,therearesomanypubsinthetown,shegoesinmine.”这句电影经典台词来自于电影《卡萨布兰卡》。
硝烟四起的二战年代,里克在这里开了家酒吧,却没想到在酒吧里,遇见了自己的旧情人伊尔莎。曾经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因为一个误会而终止。而当误会消解时,旧情复燃的故事又开始了。
不知是电影让卡萨布兰卡这座城市变得浪漫呢,还是这个城市的浪漫本身吸引着爱情故事的发生。总之,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会像它一样,和同名电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人们趋之若鹜地排队,在那间根据电影复制而来的RicksCafé重拾旧梦(电影本身是在美国搭棚拍摄的),听一曲缠绵悱恻的《时光流逝》。
我并没有那么浓厚的电影情节,但是我喜欢它透露着邪魅异域风情的名字,就像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一般,它们的名字轻轻地说出来,便是一种召唤。
这个仅次于开罗亚历山大和巴格达、阿拉伯世界的第四大城市,位于摩洛哥的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它有最美的海岸线,树木常青、气候宜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好像是非洲的“迈阿密”(后来才知道,通往海上清真寺的椰林大道就叫做迈阿密大道)。
这个在无数人游记中被描述为“有点无聊”的城市,却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惊喜。真正的卡萨布兰卡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伊尔莎、里克和黑白电影所代表的样子。它从容优雅,市井而生动。这里的一切都带着一种经岁月打磨后的神采,气定神闲,却又自在惊艳。
卡萨布兰卡的中国游客并不是很多,因此,即使穿得非常保守(裙子只是露出了一段脚踝),朋友也只是穿了一件短袖半身裙,却引来了百分之百的回头率。
私以为是卡萨的民风保守,不似马拉喀什这样的“国际旅游城市",见多不怪。惊讶的是,我们也目睹了卡萨街头的欧美游客,穿着背心短裤,脚踩人字拖,与我们的待遇实在是天差地。后来才明白,大部分的中国游客,都在打卡海上清真寺后,直奔马拉喀什和舍夫沙万了。能悠然自得地漫步于卡萨街头的,确实属于稀有物种。
“海上清真寺”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哈桑二世清真寺(阿拉伯語:????????????????),位于达尔贝达的大西洋海岸上,是由前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起并捐资筹建,年竣工,耗资近6亿美元。礼拜殿及广场可容纳10万人做礼拜。寺内宣礼塔高达米,是世界最高的宣礼塔。它的出现仿佛是要让其他城市麦地那的清真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的。
据说,在哈桑二世国王的梦中,真主安拉向他传授了《古兰经》中的一句箴言“真主的宝座在水上”,因此国王得到灵感,在卡萨布兰卡的大西洋海岸移沙填海,建起了这座如梦似幻的清真寺。
海上清真寺由法国建筑师MichelPinseau设计,独特的摩洛哥艺术风格与传统伊斯兰建筑浑然一体。它通体以白色大理石建造,两层屋顶则铺着绿色琉璃瓦。据说,宣礼塔在夜晚,会朝向麦加射出30公里远的绿色镭射光束,就像是摩洛哥人在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雄心,即使处于伊斯兰世界的边缘,它也具有大西洋中灯塔的能见度。
逛完海上清真寺出来,我们参观了卡萨布兰卡的麦地那-Medina。和圣城麦地那不同,每个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都可以叫“麦地那”,它们以7、8世纪开始建立。殖民时期,为了不和原本城市中心的穆斯林文化冲突,殖民者在麦地那的边上建立了新城,老城麦地那也被保留了下来,它们以清真寺为中心,围有城墙和碉楼。
虽然卡萨布兰卡的麦地那规模很小,但是可能是第一次看到阿拉伯世界的麦地那,我还是被震撼到了。
那些纵横交错的街市,琳琅满目的店铺,长袍裹住的人群,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千零一夜》的古老故事里。傍晚时分,空气里回荡起了阿拉伯文唱诵的《古兰经》,虔诚的穆斯林朝着神圣的方向,紧紧地贴住土地。
此刻街市的熙攘喧闹如同尘埃一般,卡萨布兰卡黄昏的天空下飞舞过,又在岁月和心中一起沉落。
麦地那周围的咖啡厅是逛麦地那时最好的休憩场所,它们矗立在偏僻的街角,天气晴好时,摩洛哥人喜欢坐在外面,面对阳光的地方,他们喜欢穿着长袍,小口品着黑咖啡,或是吮一口夹带着浓郁蜂蜜清香的薄荷茶,吸着黑烟草。有些人看上去心事重重,只是一言不发坐在那里,有些人神情祥和,眯着眼睛,享受着当下的安宁,更多的人,则喜欢打开话匣子聊天,随着黄昏临近,咖啡馆里传来的越来越大,渐渐盖过外面的车马喧哗。
网友们戏称摩洛哥的咖啡店为"男人的咖啡店”,原因也是简单粗暴,因为门口坐着的永远是清一色的一群大老爷们。
哈桑二世清真寺?
《碟中谍5》中阿汤哥飞摩托车,背景是哈桑二世清真寺
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或许是受到了广大网友的蛊惑,我们并未在卡萨停留太多的时间,在到达的第一天便去车站买好了车票,第二天中午离开了公寓。
等待司机师傅把我们的行李搬进后车厢的时候,我回头望见公寓两层之间的隔窗里,探出了两颗脑袋。
原来是昨天我们给糖果吃的,公寓管家阿里的两个女儿,她们什么也没做,就是笑容满面地看着我们,见我们冲她们挥手,也不自觉挥舞着可爱的小胳膊和我们道别,阿里则用宠溺的眼神看着我们有趣的互动。
这是我第一次在摩洛哥感受到了温暖,对于一个在游记里面见到了太多摩洛哥人狡黠诡辩的故事,以及经历了被机场出租车司机套路、坑骗,甚至在不久之前,还因为无法在卡萨街头,找到愿意用合理的价格送我们去火车站的司机而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的我们来说,那一刻的感受尤为意义深刻。
这让我对前方路途的期待超越了内心的惶恐不安。
交通Tips
CasablancatoMarrakech
卡萨布兰卡前往其他城市或前往机场的火车均在市中心东部的CasaVoyageurs火车站出发。这里有开往马拉喀什(票价75迪拉姆,车程3小时)、菲斯(票价90迪拉姆,车程4个半小时)、丹吉尔(票价迪拉姆,车程约6小时)等知名旅游城市的列车。
火车站(+)
时刻表查询和预订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ly/2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