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旅记摩洛哥,走进你的一半海水与一半火焰

发布时间:2021/7/10 14:55:38   点击数:

有人说,它是被上帝打翻了调色盘的国度,奢侈地将几乎所有明丽的色彩赠与摩洛哥。

有人说,它有“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在4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了撒哈拉沙漠、戈壁、阿特拉斯,与大西洋为邻。

有人说,不来到这里,不算真正读懂了《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故事。

有人追随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向往着三毛与荷西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爱情故事。

有人多年前看了《卡萨布兰卡》,久久不能忘记战乱年代里克对伊尔沙的永恒爱恋。

还有人神迷于舍夫沙万浪漫的蓝色,陶醉于日落余晖下撒哈拉沙漠与骆驼群交相辉映的剪影。

年3月,我来到这里,摩洛哥!

从广州白云机场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时经22个小时的转机与飞行。

从中国首都北京到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距离万公里。

飞机坐到怀疑人生的时候,转机开罗,红海凌晨的日出消散了长途航程的疲惫感,天边的红色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红丝带,连接着平静的红海海面。这个时候,我告诉自己:

非洲,我来了!

非洲,一个比美洲、欧洲、大洋洲更让我神往的地方,也许它现在贫穷、战乱、瘟疫,但这并不影响它对我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来源于什么呢?

也许源于小时候看央视直播东非动物大迁徙,成群结队的动物跨越马赛马拉河的壮观场面。

也许源于当年读到的《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从动物到人类,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逐渐扩展到欧洲、亚洲、美洲等,面对这片人类祖先的发源土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对非洲大地充满敬畏之心。

这也许源于布里克森在《走出非洲》中对肯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等非洲世界的描述,让非洲的自然美,神秘且不可方物。

而在非洲的摩洛哥:

这一路旅程是丰富的,饱览独特的自然风光,大西洋、阿特拉斯、戈壁、绿洲和撒哈拉沙漠,品味传统的阿拉伯文化、建筑、饮食、语言……

这一路旅程是有趣的,和当地居民一起用蹩脚的英文聊天(英语并非摩洛哥的官方语言),用奇怪的bodylanguage表现自己的真实语义,和小商贩讨价还价,在拉巴特广场上的青年男女一起吉他弹唱……

选择摩洛哥,理由可以有无数,这个色彩丰富的异域国度,也从来没让这次旅行失色。

关于摩洛哥

摩洛哥,位于非洲北部,与中东非在自然风光和地理人文上差异显著,却也是非洲别致的一景,被称为欧洲“后花园”。人口以勃勃尔人(多居住于南部地区)和阿拉伯人(多居住于北部地主)两类为主,清真寺密集。

一条阿特拉斯山脉横亘摩洛哥的东北部到西南部,这条山脉将摩洛哥锻造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自此形成“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景象。它阻隔了南部从撒哈拉沙漠和赤道地区吹来的干燥和炎热的风,让北部可以享受来自大西洋的潮湿气候。

我此次的旅程为环摩洛哥线,在这条线路上,游览了四大皇城:菲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与拉巴特;蓝白小镇:舍夫沙万;永恒的爱情之城:卡萨布兰卡;以及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既然,它有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那么就按照这样的节奏开始我的旅记。

卡萨布兰卡,我心中永恒的爱情之城

来卡萨布兰卡之前,我重温了经典的电影《北非谍影》,感受了一下属于这座异域城市的情缘。据说,该影片并未在真正的卡萨布兰卡取景,然而那座白色的城市,以及里克咖啡厅,尽管只站在外围还是能够沐浴爱情的圣光。

和很多游客一样,我们也只是在建筑外围打卡留念。

这个立刻咖啡馆被一位影迷朋友原景还原成了电影拍摄的样子,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多数是《北非谍影》的电影慕名而来。想进入这座咖啡厅的内部,至少要提前10天预约,才能获得入场券,咖啡厅里消费不菲,一般人均要几百美金。

卡萨布兰卡的早晨,醒的很早,独自一人在卡萨布兰卡街头游荡徘徊,静静地感受这个并不算繁华的、摩洛哥第一大城市。

这里的街头很宁静,鲜有高楼大厦,建筑都比较久远,人们的脚步也没有广州的匆忙,游晃在这里,耳机里单曲循环《Casablanca》,有一种年代的穿越感。

哈桑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唯一一个1/3面积在海上的清真寺,以象征摩洛哥祖先阿拉伯人从海上而来。

纯白色的建筑与这个白色城市融为一体,磅礴大气,能够同时容纳十万人同时参加活动,是摩洛哥重要的zongjiao场所。

迈阿密大道,是卡萨布兰卡濒临大西洋的景观道,浪漫、优美,尤其在夕阳下,吹着海风,听着来自大西洋的海浪声,惬意且舒适。

舍夫沙万,浪漫的蓝色小镇

舍夫沙万,世界三大蓝白小镇之一(另外两个为希腊的圣托里尼和突尼斯的西迪·布·赛德),不同于另外两个小镇,它是唯一一个处于高山山谷中的蓝白小镇。

蓝色,本就是一种浪漫的色彩,一望无际的蓝色总能唤醒你内心最宁静最美好的东西,这种东西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都市,已经被我们忽略很久。

整个小镇都是不同蓝色调,浅蓝、深蓝,蓝白……加上海拔较高,依山而建,房屋自然的高低错落开来,走进浪漫迷人的舍夫沙万,就像走进一个童话世界……

舍夫沙万全景图,在夕阳下散发着蓝色的光芒,镶了一层金边。

漫步在舍夫沙万的街道,与当地热情质朴的村民一起交流,买当地特色的工艺品……

这里的工业并不发达,我们能看到的马赛克制品基本都是纯手工雕刻,摩洛哥著名的地毯也是手工编织,非常细致。

有时,我看到这些普通的手工艺者,不由想到了一种“工匠精神”,专注而执着地从事一件事情,尽管这件事并不能为他带来巨额财富。

最不能错过的便是舍夫沙万的网红楼梯。所谓网红楼梯,就是被很多来摩洛哥旅行的网红追捧起来的一个楼梯,仅仅是舍夫沙万众多美丽楼梯中的一个缩影。

我和一个旅友非常聪明地选择早起来这里打卡,太阳还未升起来,舍夫沙万地蓝色还未被阳光稀释,早晨的蓝色,纯粹而浓郁。

舍夫沙万的街头有很多只流浪猫,也有小镇居民专门去喂养它们,在宁镇的小镇里,这里的猫咪比其他地方的猫咪更加慵懒自在。

拉巴特,大西洋旁边的首都

拉巴特,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也是摩洛哥的几大城市中,我认为最整洁、最具备现代城市特征的地方。

在这里,近距离感受到浩渺的大西洋,一个被叫做AtlanticOcean的地方,如果对太平洋的水习以为常,那么面对跨越了半个地球才能看到的大西洋,内心还是非常激动,在大西洋的海边漫步,想把这种激动传给每一个我的朋友。

摩洛哥人民非常热爱足球,所以四处可见踢足球的年轻人,即使海边也不例外。

拉巴特和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唯一两个有轻轨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足以见证两者的地位和相对的富裕程度。

拉巴特王宫,占地面积不大,即使最外面的迎宾广场也显得非常迷你。

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摩洛哥,就在这个广场上举办的欢迎仪式。也正是那次访问,摩洛哥开始正式对中国居民开启免签的政策。

乌达雅堡,位于拉巴特布雷格雷河入口,濒临大西洋,是一处古城堡建筑群,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果喜爱看《碟中谍》系列的朋友,对这里并不陌生。没错,阿汤哥的《碟中谍5》即在这里取景。

实景取材是这样的

由于濒临大西洋,拉巴特的饮食与南部地区并不相同,有大量的海鲜可以食用。

哈桑大清真寺,12世纪摩洛哥国王计划在拉巴特建立一座世界最大的清真寺,然而清真寺还未修建完工,国王穆罕默德五世便离世了,在建的建筑只留下了44米高的宣礼塔。18世纪葡萄牙地震,拉巴特未能幸免,这个原本应是世界最大清真寺的地方,只留下了一座宣礼塔和根石柱,沧海桑田,时光瞬间……

撒哈拉沙漠,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飘落一粒沙

进入大漠,看到世界最大的沙漠,那片唯一红沙的沙漠,那片三毛和荷西生活的地方,仍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高中时期读的《撒哈拉的故事》细节已经忘却,但是三毛与荷西在爱情的中的执着、天真却在那时种在心中,这一次,它开始萌芽破土。

撒哈拉的日落有一种震慑心魂的美,红色的夕阳余晖洒在辽阔的红色撒哈拉,这种色彩将永生难忘。

相比日落,撒哈拉的日出,少了一种壮观,却多了一种神秘感。

撒哈拉的夜晚,是属于当地人的狂欢的时间,有西撒哈拉阿拉伯人的热情。

燃烧的火把、轻快的非洲鼓以及音乐,所有一切交织在一起,我们和一群法国游客在一起,加入他们的狂欢中……

来到撒哈拉沙漠,一定要品尝一下这里特有的薄荷茶,清甜爽口

那晚住的酒店就在撒哈拉沙漠旁边,具有浓郁的沙漠风情

瓦尔扎扎特,摩洛哥最美村落

瓦尔扎扎特,摩洛哥南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整体气候干旱,地形地貌以戈壁为主,多数的村庄散落在戈壁之间的绿洲上。

而提到瓦尔扎扎特,便不得不提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它是摩洛哥目前保存最完整的kasbah(一种建筑类型),世界文化遗址之一,是诸多好莱坞大片的取景地,被称为“摩洛哥最美村落”

既然是众多好莱坞导演偏爱的取景圣地,必然也有影视城的建设,阿特拉斯影视基地便应运而生。一些好莱坞室内的戏份在此取景。

马拉喀什,最典型的摩洛哥南部皇城

马拉喀什,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城市整体呈现土红色,布局分为麦地那(老城区)和新城区两部分。

不眠广场,位于库图比亚清真寺的对面,有人说,没有来过这里就不算到过马拉喀什。它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很大的原因就是这里基本整晚都是营业的状态中,而且晚上是更加热闹的时间。这里鱼龙混杂、车水马龙,三教九流人山人海。有舞蛇人、算命人、纹身的、手绘的、变戏法的,还有各种食物和工艺品集结。

然而我进入之后竟然会感觉恐惧。

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其实我进去迅速晃了一圈就赶快出来了,原因是不管你在哪里是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ly/2148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