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交通 >> 13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柳叶刀重大报告揭
原创梅斯医学梅斯医学收录于话题#心血管疾病1个
以往认为,女性得心血管疾病(CVD)的几率较低。但根据世界心脏联盟的统计,CVD才是全球女性的“头号杀手”,占全球女性每年死亡人数的35%,每年因CVD离世的女性患者人数是因乳腺癌离世的12倍。
根据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的数据,近期发表的《柳叶刀》(Lancet)重要报告首次对全球女性CVD负担的数据进行了单独、详细地描述,包括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危险因素防控等。
来源:TCTMD
CVD的疾病负担
年,全球约有2.75亿女性患有CVD,全球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约为/10万。年,全世界CVD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占CVD死亡总数的47%),其次是中风(36%)。
不管是CVD的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中,埃及、伊朗、伊拉克、利比亚、摩洛哥和阿联酋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最高,而患病率最低的国家是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
同时,CVD死亡率最高的是中亚,东欧,北非以及中东,大洋洲和中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些地区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超过/10万。而高收入的亚太地区、澳大拉西亚、西欧、安第斯拉美和北美洲标化死亡率则低于/10万。
与此同时,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女性CVD的发病率一直在下降,自年以来总体下降了4.3%,但世界上一些人口密集的国家的CVD却在增加,包括中国(增加10%)、印度尼西亚(7%)和印度(3%)。
这些增长及地域差异趋势表明,需要在地方和区域层面改善数据收集,以有效预防、识别和治疗妇女的CVD,尤其是要在生活在人口密集和工业化地区的妇女中扩大预防、诊断和治疗CVD的举措。
为什么女性CVD负担更重?
关于男女在CVD上会表现出差异,既往的许多研究结果都提示主要归因于激素、性染色体、基因型性别效应、行为差异和环境暴露的差异。然而,去年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则报告了两性在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水平上的明显差异。
结果显示,性别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在所有组织中,研究人员鉴定了个有性别差异的基因)。但具有性别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不是由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驱动的,而是参与了一系列多样化的生物功能,如药物和激素反应、胚胎发育和组织形态发生、受精、性生殖和精子发生、脂肪代谢、癌症和免疫反应等。
GTExv8中性别差异研究的样本和数据类型。
doi:10./science.aba.
从宏观角度来说,与男性一样,高血压一直是导致女性CVD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几十年来,成人收缩压(SBP)的正常值上限标准一直是mmHg。众所周知,成年女性的血压平均水平低于健康状态下的男性,然而根据目前已制定的血压指南规定,女性和男性拥有相同的正常健康血压范围。
就在不久前,妇女心脏疾病研究领域久负盛名的美国洛杉矶西达赛奈医疗中心在美国心脏协会(AHA)权威科学期刊《循环》(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则报道称:正常血压在两性之间存在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正常”血压范围较低。
女性CVD的风险增加始于较低的收缩压阈值(SBP):
SBP为—mmHg的女性患心肌梗死的风险与SBP为mmHg的男性患心肌梗死的风险相当;
SBP为—mmHg的女性患心衰的风险与SBP为—mmHg的男性患心衰的风险相当。
SBP与不同CVD发生率相关性的性别差异。
doi:10./CIRCULATIONAHA...
女性中风风险也表现在性别特异性阈值上:SBP为—mmHg的女性的风险与SBP为—mmHg的男性的风险相当。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SBP的风险增加始于较低的收缩压阈值,这些发现可能与血管解剖生理的差异有关。因此,可能有必要对女性最佳SBP进行重新的定义,而不是采用目前“一刀切”的评估方式。
除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在内的传统风险因素之外,女性特有的风险因素,如生育因素,在CVD患病差异中的表现不容忽视。去年发表在四大医学期刊之一《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meta分析就对系统性地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总的来说,先兆子痫、死产和早产与女性总体CVD风险翻倍有关,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卵巢早衰则分别增加50-90%的发病风险,而月经初潮早、多囊卵巢综合症、多次妊娠和绝经早也在不同程度增加了晚年女性的CVD风险。
各种生殖因素与女性CVD风险之间的关系。doi:10./bmj.m.
具体说来,上述生育因素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都密切相关,尤其是先兆子痫可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可能唯一值得高兴的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患CVD的风险就越低。但结合多次妊娠会增加CVD风险,不知道目前的三胎政策是对广大女性同胞有力还是有害……
我国情况不容乐观
回过头来看我国国内,尽管近几十年来在防治CVD的诊断和治疗干预措施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我国CVD预防方面仍然存在显著的准入差距和性别差异。去年,首都医科医院的相关团队在Circulation发表的大规模研究提示,目前,我国CVD一级、二级预防情况不理想,尤其是女性居民。
年每10万名女性导致CVD年龄标准化死亡的代谢风险因素。
Doi:10./S0-(21)-X.
-年间,研究人员在中国7个地理区域对成年人(≥45岁)进行了代表性的横断面社区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8.5%和48.6%、39.3%和59.8%的CVD女性和男性分别接受了任何类型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治疗。其中,与男性相比,患有CVD的女性接受降压药物(OR=0.79)、降脂药物(OR=0.69)、抗血小板药物(OR=0.53)或任何CVD预防药物(OR=0.62)的可能性明显更低。
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与医疗保险覆盖、女性收入相对较低以及医生对CVD性别差异的认识不足有关。
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一些既定风险因素会导致CVD。然而,许多其他未被充分认识的重要风险——包括通常受性别影响的心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同样也是导致女性CVD的重要原因。
与男性相比,抑郁、亲密伴侣暴力、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文化角色对女性的影响更大,成为女性CVD发展和表现的重要考虑因素。此外,上述提到女性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早产、更年期提前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也会增加CVD的风险。
女性CVD危险因素。Doi:10./S0-(21)-X.
1、已明确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的表现和病程存在性别差异,从30-40岁开始,女性的进行性血压升高比男性更快。高血压不仅是女性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使得女性更容易出现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动脉硬化和慢性肾病;
2)血脂异常:胆固醇升高是女性心肌梗死人群归因风险的主要因素。尤其总胆固醇和LDL浓度在末次月经期前后一年内会急剧上升;
3)糖尿病:根据既往公布的64项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的数据提示,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同等条件下的男性高44%;
4)肥胖:相较于男性,肥胖给女性带来更多CVD的风险(64%vs46%);肥胖也与妊娠的不良后果有关,如妊高症和妊娠糖尿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关键特征,中枢性肥胖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尤其是影响绝经后的女性;
5)饮食:GBD显示均衡饮食可以预防五分之一的过早死亡,并且会对肥胖带来重大改善;
6)久坐的生活方式: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而无论个人CVD风险如何,体育活动都与CVD患病率下降有关;
7)吸烟及电子烟:在全球范围内,年轻女性(≤25岁)吸烟人数正在增加,且女性吸烟导致的CVD风险增加比男性高25%;
女性生命周期中CVD及其危险因素和调节因素。Doi:10./S0-(21)-X.
2、性别特异性危险因素:
主要与本文第二部分提到的妊娠与生育因素有关,包括绝经期、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妊娠相关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盘早剥等)、口服避孕药、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此外,女性更容易受到系统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约占上述疾病患者的78%。
3、未被充分认识的危险因素:
前文提到,心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也是女性CVD的重要原因。例如抑郁症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和长期风险因素,同时也与急性心肌梗死后预后更差相关,使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高2-4倍。
此外,失业、长期压力、社会支持不足、丧亲或丧偶等心理遭遇、遭受虐待和暴力、健康素养、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都在不同程度影响女性CV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以新冠肺炎大流行为例,新冠病毒感染与性别相关的生物因素(蓝色边界)和与性别相关的因素(红色边界)如何相互作用产生负面影响。Doi:10./S0-(21)-X
作为全球女性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必须成为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jt/2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