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交通 >> 害怕年纪轻轻就猝死研究表明,这些心理因素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而想要拥有优质而长寿的生活,首先要拥有一颗健康“不猝死”的心脏。而现代医学发现,人类有60%以上的心脏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
早在古代,中国传统医学便指出,情绪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对人体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存在重要影响。古语总结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可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在现代生活中,因长期工作压力过大等心理健康原因而出现的疾病也并不罕见。如:长期紧张焦虑的人容易患高血压症,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高血压症患者的血压波动又与焦虑、抑郁情绪相关。美国著名的心脏病学家赫斯特指出:“胸痛最常见的原因并不是心脏病,而是与焦虑有关”。如果焦虑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并影响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就会使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猝死发生率增加。
现代医学研究中,临床大数据研究也表明,人的情绪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的巨大的,尤其是心脏。抑郁、长期压力过大、焦虑、生气、悲观、对生活不满、充满敌意等心理状况,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心率波动、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等。近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刊登的一项由美国西北大学和哈佛大学共同完成的新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和精神面貌与心脏病存在重要关联,乐观向上者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大幅降低。在这项研究中,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教授达尔文·拉巴特及其研究小组对多项现有研究数据进行梳理分析,讨论了社会环境、心理幸福感以及干预策略在疾病防治中的有效性。他们发现,心态积极、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者心脏病死亡风险比平均水平低约38%。
根据数据,研究者们分析总结出好心态对心脏健康的影响方式:
1.情绪变化直接影响人体内有害和有益激素水平,乐观心态可降低压力和焦虑激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进而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2.积极乐观者善于通过计划策略来管理压力源,而消极悲观者遇事首先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容易采取一些无效措施,导致压力叠加、体内炎症水平升高,心脏健康每况愈下。
3.乐观人群生活方式更健康,他们积极响应健康饮食推荐,多吃果蔬,少吃加工肉食和糖果,保持健康体重,同时吸烟和酗酒的行为比悲观者少。
那么,怎样做才能调节心态、保持心脏健康呢?
1.提高心理健康相关认知水平。
充实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面临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挑战时,积极合理应对。避免陷入极端情绪,避免长期负面情绪。
2.定期自我检视心理及生理状态。
定期自我检视,观察自己是否经常出现无法控制的容易急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做事的注意力和效率是否下降;是否工作压力过大,是否因无法完成自身各种社会角色所赋予的社会责任而痛苦。若发现已存在问题,需积极寻求各方面帮助。
3.正确对待自身情绪状态。
敢于面对自身存在的情绪问题,并积极进行调整,有条件者可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在生活中,可偶尔进行一些瑜伽、太极、网球、羽毛球等放松活动,帮助改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
[1]王向群.维护心理健康,保持健康体魄——“心身一体”的养生理念[J].心理与健康,(07):6-8.
[2]张小六.好心态益长寿[J].养生月刊,,42(0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