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竟成吉尔吉斯斯坦著名景点,中国商队

发布时间:2023/2/22 10:35:35   点击数:
北京皮肤病网上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210611/9051934.html

在吉尔吉斯斯坦这个山地国家,人口只有万,近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很多地区还保持着原始荒野的状态,生态环境非常好,也被称为“亚洲的瑞士”。

广阔的天山山脉,曾被来往的商队开辟出很多条由中国进入中亚地区的丝绸古道,这些古道上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代驿站。

在天山深处,有一座名为塔什拉巴特(Tashrabat)的古老客栈,也被叫做“石头旅店”,算是古丝路上保存得最完好的驿站了,在这个古迹并不算多的国家,它是很著名的一个景点。

长满野草的山谷中,常常可以见到牧民的帐篷点缀其间,宛如朵朵花蕾。

如今,我们大多是用欣赏古迹的眼光去看待它的建筑风格、内部的设置等等,而在几百年前,它对丝路上的旅人来说,简直是天堂。

13世纪的时候,马可.波罗在穿过天山时,记录下了当时的艰苦:“没有民居,也无避身之所,只能随身携带干粮。因为寒冷,这里看不见飞鸟,火不够旺,食物煮不熟。”因为这里已经海拔米以上了。

塔什拉巴特是古丝路上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堡”,根据对石质建筑考证,推测它始建于公元10世纪,但由于吉尔吉斯斯坦没有用文字记载历史的传统,所以也找不到它的资料,当地人也说不清它的来历。

后来在年,前苏联的学者才对其进行了勘察,认为是一座宗教相关的建筑。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又有人认为是一座修道院建筑,但因为并未在附近发掘到和基督教相关的物品,而未能定论。还有历史学家认为,它就是史学著作《拉失德史》中的一座著名的陵墓,一时间,种种猜测喧嚣尘上。

但更多的人认为,它就是中国南疆的丝绸商队到中亚的途中,一个很大的驿站,但它也有由10世纪的某个建筑改建而成的可能。

入口是朝着东方的,带有很经典的拱形圆顶,很有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四周还有角楼,是哨兵的位置。

整座几乎是正方形的,边长为33-35米,内部有一条长长的走廊,沿着黑黑的走廊一直往前走,两边有很多朝向不同方向的房间。

走廊的中部位置是一个圆顶的中央大厅,穹顶的壁上还有上过灰浆的痕迹,还隐约留有拱窗类的装饰。而最出彩之处,在于壁上开了一些窗,周围还有一些小孔,阳光可以从窗外照进来,相比起其它黑暗和潮湿的房间,这里感觉连呼吸都是那么不同。

整间客栈一共有30个房间,分布得像迷宫一样,在一个房间的拐角处,还有一间地牢。地面是高低不平凹陷的,可以看出能容纳两个人,但是只能一个人坐着,而另一人站着。有商队的地方,难免有匪贼打劫偷盗,因此,客栈的内部还有暗藏的密道。

粗狂的石材让整座建筑感觉非常厚重,坚固也自是不用说,从内部可以看到完全用石头垒成的建筑,所有的石块虽只是经过简单打磨便砌了上去,但那高大的穹顶还是有几分震撼的。

长走廊上的小孔让阳光柔柔地洒进来,城墙般厚厚的墙壁,让人好像回到公元13世纪,那时候隔壁房间的旅人们睡前会聊什么呢?

他们或许会聊成吉思汗吧,这位如同战神一般的人物,带领他庞大的军队,所向披靡。

再后来的旅人们或许会聊帖木儿,征服了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东部……而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与惨烈血腥,更会令谈论者面带恐惧吧。

虽然整个建筑没有庭院,严密得如堡垒一般,但是整个布局是井井有条的,并且从石头砌成的圆顶上可以看出,工匠们技艺娴熟。

除了墙壁上的窗之外,顶上还有一个“天窗”,其实这是它的顶没有封闭,也让整个大厅有了最漂亮的光柱,而关于这个没有加盖的顶,当地人还有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这个客栈是父子俩建造的,眼看工程就要完成了,只剩下顶上的部分没有垒上石头。而丝路上的商队正好经过这里,儿子决定要去看看,便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但父亲说:“不行,必须先把工作做完。”

可年轻人没有听从父亲的话,他跑了出去,商队中正好有位年轻美丽的女子,儿子一见钟情,跟随女子离开了。

父亲从此便见不到儿子了,于是伤心的他不再将屋顶完工,塔什拉巴克直到现在也没有顶。

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而正是牧民们如此浪漫的想象力,才让这座硬邦邦的老建筑又有了活力,不是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gs/244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