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行旅,无论时间长短抑或距离远近,结束后,总还会有些什么难以忘怀。我和Young的摩洛哥之旅便是如此。最后一晚(年1月7日)我们住宿在阿里家,他们如朋友般招待我们,让我们把他的家当成自己的家,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分享。真真是热情极啦!最讨人喜爱的是那三个小孩子。旭晨姐姐喜欢文静乖巧的大女儿,Young喜欢安静爱笑的小儿子。我们和阿里彼此开着玩笑,如同多年老友。哦,还有阿里的朋友兼司机,也叫阿里,为了第二天一早陪我们,晚上就在房东阿里家做了一夜沙发客。丰盛的下午茶点后(我和Young误以为是晚餐),美丽开朗的阿里太太又带着我们参加邻居家的party(妈妈和baby们的聚会)。大人孩子无不欢乐开怀,全无语言不通及陌生人间的隔阂,大家七嘴八舌的聊天,毫无芥蒂的拍照,时间的针脚细细密密地游走在曾经辉煌的阿拉伯世界,如同这几张照片所显示的瞬间,都是美好。我们和阿里太太及孩子们三个月大的小儿子可爱极啦,真想把他带走呢!两个阿里玩的也很happy,开着车还想玩自拍呢!此刻是年1月8日10点58分。撑开的围巾有一天也会变成飞毯的吧,那时候我们就反身跳上飞毯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回到丹吉尔……好想把这一刻站成永恒直布罗陀海峡在返程航班上依然清晰可见从Fez坐大巴来到依山而建的蓝色小城舍夫沙万,这是我们走进的第一家小店。店主人很是热心,帮我们电话联系房东,告诉我们房东5分钟就到。于是他的店铺就成了我们欣赏的对象……房东在认真填写我们的信息,年1月6日17点26分。每次外出游玩,我们都争取预订到有厨房的住处。第一次是在巴塞罗那,抵达住处后,我把箱子里的包子拿去冰箱的当口,同住一套房子里的男生看到旭晨姐姐手里的包子,急于要买,貌似他吃过中国包子。最后没办法,只好送他两个品尝。这一次也是,一位来自成都的女孩看到旭晨姐姐在厨房做饭,问清我要煮面后,十分渴望地要我给她也带一碗。看在都是中国人的份上,我们就邀她一起吃饭啦。外出游玩,品尝当地美食固然必要,但能自己做个早晚餐总是件幸福的事儿!就这样,简简单单,把日子站成一道风景清秀的大男生还有几分羞涩呢!墙上挂着妈妈设计制作的阿拉伯风时装。Young一直琢磨着买两件一样的衣服,于是左上方那两件短款披风成为锁定目标。遗憾的是待我们第二天去买时,Young头上那件她喜欢的披风却不见啦,不知是卖出还是尚未完工,幸好有这张图!看Young和羞涩男生拍照,这位阿拉伯男士也不甘寂寞,主动要求与旭晨姐姐合影……夕阳西下时分的老城门清新脱俗的蓝色很入镜哦活泼可爱的Young在摩洛哥,我们乘坐的城际大巴条件最好管理最为规范的就是CTM公司从Fez到Chefchaouen的车了。线路很热,必须提前两天买票。为此,我们在Fez多住了一天,同时浪费掉已经付好款的舍夫沙万一晚。一直觉得这麽规范的服务不像摩洛哥本土所能有的,回到马德里,查到这是家法国公司,推荐!随身行李如同乘坐航班一样贴了标签,由工作人员负责存放到行李舱。Fez站,我们在迷宫一样的老城麦地那住了两晚(1月4~5日)。停留的一天几乎都花在迷宫般的麦地那了。最幸运也最遗憾的是偶遇到仙人掌果,却因不知其名,每人只尝了一个。这要怪不知何人发在穷游网上的图片,那样子跟牛油果相似,乃至于我们一直不知道尝的就是仙人掌果。直到在舍夫沙万近距离拍到了仙人掌和仙人掌果,回想并对照手机里留下的在Fes品尝果果时拍的图才知晓。可是却再也找不到它啦。丹吉尔的房东阿里告诉我们,说六到八月是仙人掌果的丰收期,再去摩洛哥,就选夏天啦。大片大片的仙人掌是蔓延于摩洛哥干旱红土地上的壮阔风景不识字,不知道是什么,不敢多吃……这就是我们偶遇的那车仙人掌果哦他的铺子就在我们住处的胡同口,于是当我们回家时,他就说你们住在那条巷子里。有趣吧?另一个版本的断章,有木有?我们成了彼此的风景!Fez闻名于世的就是大染房,很多很多骆驼以及绵羊皮都是在这里完成浆染的。染房拒绝参观,游客们十有八九都是在那些皮具店的阳台上观看的,我们亦不例外。染料散发出阵阵难闻的味道,想必那些工作在染房的人多少也会有某种职业病或至少是厌食的吧……位于居民楼群中的大小染房皮具店中旭晨姐姐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挂件,色彩斑斓柔软明媚娇艳麦地那的手艺人,阿拉伯风的典范制作。仅靠一个小小的凿子就创作出华丽丽的大托盘,价格不菲哦,要价迪拉姆……手艺人的小制作也如阿拉伯建筑一般,图案细密叠嶂,让人不禁感叹阿拉伯人的智慧。建筑图案局部图意外的走进这家颇有气派的手工织品交易及展览室,门墙上的图案都极为细致讲究。手工织就的大挂毯爱毯也爱那些门……阿拉伯风的店铺、围巾和包包蓝色的穆斯林婚纱。后来,在丹吉尔,看了阿里他们的结婚照,才知道还有金色、银色、紫色的婚纱,当然也有大红色的婚纱。外表颇像麦地那正门蓝门的穆斯林中学。世上最古老的卡鲁因大学(建于年,同时也是清真寺)图书馆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图书馆一瞥大金门Argan是摩洛哥特有的坚果,阿甘油被称为液体黄金,颇受游客喜爱。这就是手工制作阿甘油的场景。两位阿拉伯女子在分头去皮去壳,左边男子摇动的是榨油机…阿甘果第一道工序:去皮第二道工序:去壳典型麦地那街头风景,窄窄的街道,拉货的毛驴,有种穿越千年时空的感觉。走街串巷靠游客赏赐而谋生的民间艺人麦地那的一家小饭桌。从门口走过,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在我们观望之际,里面仅有的一位女教师貌似热情的邀请我们进去,但马上又摆出要钱的姿态。对此,我们早已了然,看到她做food的手势,我和Young赶紧退了出来。摩洛哥之行,如鲠在喉的便是这一点。从拉巴特麦地那抱孩子的富裕女主人到Fez麦地那的小学生老师,无不视游客为化缘的对象,这样的“布道者”总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不就是鲁迅《示众》的阿拉伯版吗?钱,固然重要,但总要诚实得来,如此这般赤裸裸的当着孩子索要,怎不令人扼腕!更遑论遍布街头的商贩与出租车司机了!发达与欠发达岂止一字之别!马拉克什印象最美的便是这位老画家。原计划马拉克什住一晚,就跟团进沙漠的。下了火车,觉得马拉克什很有艺术范儿,就决定多住一晚,跟2号的团。这是住在麦地那游览老城时的偶遇。一家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店铺勾住了我们的视线,入内观望,发现是家画廊,只有画家和他弟子模样的人在各自忙着画板上的构图。老画家见我们喜欢观赏他的作品,主动提出带我们去楼上看。楼上画作更多更美,颇有毕加索的风格。我们还看到了这篇发表在杂志上的画家访谈。跟他边聊边看,很是愉快,又先后合影。知道我们要去买进沙漠用的围巾,他还告诉我们围巾的阿拉伯叫法及价格范围。就这样,我们的摩洛哥之旅在艺术之都马拉克什结识了一位平实朴素默默耕耘的阿拉伯画家,圆满。悄悄放上三张他的作品,喜欢的拿去欣赏吧!画家笔下的索维拉港口美丽的穆斯林女子画家的手工制作:烛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马拉克什老城麦地那(Medina)的德吉玛广场(DjemaaelFna)浓缩着摩洛哥人生活娱乐及发展的模式。夜晚,人头攒动,摊贩云集,各种民间艺人层出不穷,混乱,热闹……遍地摆放着各种造型的神灯与烛台,数百年乃至千年前的生活场景无非如此。位于德吉玛广场尽头的大清真寺马拉克什的大花园,百十种仙人掌,令游客大开眼界原来“到此一游”并非华夏专利,看这些竹干上的刻画!摩洛哥传统美食cuscus(库斯库斯)。马拉克什不愧为摩洛哥艺术之都,火车站位于新城,车站建的不错,站前广场及周边建筑也有点品位。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决定多住一晚。拉着箱子去旅行社报沙漠团,快到时Young去问路,这一次我们遇到了两位在酒店工作的非常非常热情的阿拉伯男士,其中一位叫Aziz,他不仅帮忙找到了旅行社,还在午饭后主动开车送我们到麦地那的住处。因为第二晚无法住麦地那了,所以我们预订了Aziz工作的酒店。于是第二天他又接我们到酒店,并告诉我们大超市和大公园的位置,颇有绅士风度。这是在摩洛哥难得一遇的高素质人士。这份库斯库斯就是他们酒店的,味道不错哦!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摩洛哥之行所见最有魄力的建筑,一半在海里,一半在陆地。如此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出自浪漫的法国人之手,当然是哈桑二世下令兴建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广场或许是摩洛哥最大的吧,整体设计大气磅礴,每次礼拜乐声响起,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穆斯林走入寺内,虔诚礼拜。我和Young错过了下午2点的参观,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只有穆斯林才能置身其中的大殿。这次经历无论何时回忆起来我们都会大笑不止。本是要去买票参观博物馆的,结果找售票处时,不知怎么就走到了进入大殿必经之地,有个中年女子守在那里。她问我们是不是穆斯林,我们如实相告,又问我们是哪国人,我们也告诉了她。她好像很喜欢中国人的样子,就跟我们说玛丽阿苟,事后,Young说她点了头,旭晨姐姐则全无印象,不知自己有没有点头。反正她就很愉快地带我们去了礼拜大厅。礼拜也有跪拜,旭晨姐姐是不能跪的,正想着怎么滥竽充数呢,上得楼来,就看到大厅里朝拜的女士有一位是全身趴下的,这样就没问题啦。我和Young就选择了全身伏拜的姿势。趴在地毯上,我们不约而同地无声大笑起来,一笑就不可收拾了,真是要笑死啦!带我们上来的女子想必是看我们做的样子不对,于是走过来跟我们站在一排礼拜。这张照片就是旭晨姐姐趁其不注意溜到后边拍的。待我们下楼,她等在楼下那个椅子处,看到我们就说foto,foto,玛丽阿苟,玛丽阿苟……我们不得要领,以为她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不能拍照,要删掉手机里的照片呢。于是我们说没有photo,给她看Young的手机。但她又指对面的墙继续说foto,foto,我们以为她要跟我们在那里合影,结果也不是。她就说玛丽阿苟玛丽阿苟,我们在上楼时还讨论玛丽阿苟是什么,发音像玛利亚,可是伊斯兰教跟玛利亚也不匹配呀。现在她又说玛丽阿苟,我们全然不懂。就这样,我们懵懵懂懂地离开了那里。直到后来,还是Young猜到可能她是要钱的意思。可不是,她的foto原来是food,玛丽阿苟居然是money!一旦我们想到是这两个词,就更笑得不亦乐乎啦!房东哈里上班时把我们放在清真寺这里,让我们转完了自己打车回家。结果就在我们参观博物馆即将结束时哈里发消息问我们在哪儿,知道我们还在原地,他说要开车来接我们。于是我们就在广场等他。这是夕阳时分哈桑二世博物馆前的场景,阳光洒下来,投射在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女子身上,浓郁的阿拉伯风情明丽祥和。拍照后我们又跟其中几位女子聊了天,她们还帮我们系了围巾。下一张图即是。像不像伊斯兰信徒?第一次见到三角柱状的大堤,觉得很特别,据说这种设计防护性能极佳,比普通的堤坝牢固得多。碧蓝的海水,左边是清真寺,右边是大堤和港口,缓缓走着,清爽惬意……这就是我们在卡萨的房东,他的全套房子都是我们的,住着是舒适得很。哈里是极聪明的阿拉伯男子,他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哈里一世,是bigboss,halione。从拉巴特到卡萨的大巴车站在老城区,所以下车我们所见的便是最脏乱差的不安全区域,拉着箱子走了一段,Young去问路,才知道离住处还比较远。Young问的是修路工人,他们很热情,有一位亲自带我们去打车。按照事先查好的地址,我们下了出租,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房号。Young问了一家小食店,老板娘热情地打电话给哈里,哈里让我们就在小食店等他来接。这一等便遥遥无期了,一个又一个十分钟都跑走了,大概等了将近一个小时,阿里才来。我们本是不愉快的,不料,这阿里是极有趣的人。上车就把他会的问候语说了一遍,好几个语种。后来我们才发现这是许多摩洛哥人的习惯。因为来摩洛哥的游客比较多,各国都有,他们就学到了各国不同的问候语。当不知你是哪国人时,就把自己会的都说个遍,你总会对其中一句有所回应的。与阿里相处只有四次,一是接我们到住处,二是带我们到哈桑二世清真寺,三是接我们回家,同时请吃烤全羊,四是送我们去火车站帮我们买票。时间不多,却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无论哪种语言,他只要说,都非常标准,模仿得很像。他说得好的是阿拉伯语和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只会几个词,而我们却不会阿拉伯语和法语,奇妙的是交流却很顺畅。从他那里我们学会了打力巴,就是学生的意思,他告诉我们学生买票可以打折。那之后我们还真享受了两次学生打折呢!感谢阿里,要不是他请我们吃烤全羊,我还真不知道Young是这么喜欢羊肉呢!年12月27号,旭晨姐姐和Young乘坐瑞安航班抵达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机场。房东adam亲自到机场接了我们,路上我们才知道原来Rabat机场是在sale,另一个城市。回家的路上带我们走进第一家摩洛哥超市……摩洛哥第一站Rabat的房东adam的妈妈帮我们戴围巾,穆斯林的系法。拉巴特海边:北大西洋。这是我们最先抵达的拉巴特景点,坚硬的黑礁海滩,矗立岸边的岩石,无不书写出这片土地的雄浑与狂野……海边三大片墓园构成一组独特而壮观的景象,颇合我意。这里安葬着无数穆斯林的骸骨,他们的灵魂可谓“坐拥”碧海蓝天,吹着温暖的海风,数着变幻的云朵,看游人急缓不一的脚步,或许他们也会窃窃私语,想想就觉得滋润美妙……墓园时常被列入城市景观,这三座庞大的墓园矗立在拉巴特蔚蓝的黑礁海边,更显浩瀚无垠,规模宏大。无数故事终结于此,同样,也有无数新篇章延展于斯……死后,面朝大海,不必春来,花开四季……风格独特的伊斯兰墓走在Rabat(拉巴特)小蓝城乌达雅堡,迎面一位同学用英语跟我们说,那一天是国际女生节,他要拍摄一组女性双手的照片,这就是工作中的他以及我们。走在Rabat(拉巴特)小蓝城乌达雅堡,迎面一位同学用英语跟我们说,那一天是国际女生节,他要拍摄一组女性双手的照片,这就是工作中的他以及我们。到了哈桑塔,已是夜幕降临,沿着外墙走了一圈,算是踩踩点吧!与哈桑塔相对的穆罕默德五世墓拉巴特街头,美丽的穆斯林女子阿拉丁神灯,快来许愿吧!进入王宫的必经之地,大城门大墙内外均以白色为主调的拉巴特王宫舍拉废墟(Citadelofchelkah)是摩洛哥马林王朝皇陵遗址,虽是断壁残垣,却不难想见当年的恢宏。更有趣的是如今它既是植物园,又是野生动物园,不少大鸟和野猫栖息于此,尽头处还有个鳗鱼池,里面有不少硬币,显然有游客在此许愿。猫总是能捕获Young的爱心,这三张照片中的猫是我们所见最高傲的野猫,被我们称为公主猫。相看两不厌高傲公主范儿,神情纯美,颇有几分哲人的深邃舍拉废墟,别一种浪漫舍拉废墟,别一种浪漫有鼻子有眼的造型,够炫!年1月2日早起,我们从马拉克什出发,前往撒哈拉沙漠,背景是阿特拉斯山脉。雪山,荒漠,碧海蓝天,千百年不变的麦地那老城及生产生活方式,或许就是摩洛哥的独特魅力吧!沿途无数大片儿外景地……记得我和Young第一次见面(2月28日)就去了三毛在马德里时最喜欢逛的elrastro市场,在那里旭晨姐姐花8欧就买了个图案别致的海报风全新双肩绳带儿包(上图即是),此后它就成了出镜频率极高的道具。我们的跨年之旅无巧不巧地又去了三毛与她的荷西生活过的摩洛哥及撒哈拉。我们是不是很文艺呢?就这样,踏着万水千山走遍的节奏,我和Young成了一对腻友,我们随意游走于马德里及其近郊的大街小巷,丈量萨拉曼卡、塞戈维亚、阿维拉、巴塞罗那、圣地亚哥的土地,乐天开朗的我们,一年不到的时间共同经历了无数喜乐的瞬间,岁月流逝,不留遗憾。三毛因为她的大胡子,虽置身沙漠,仍觉千树万花齐放,旭晨姐姐和Young亦如此。我们也来摆个造型吧!哈哈!这里也曾是蔚蓝的海洋,有化石为证外表粗糙内里斑斓靓丽的石头们写着柏柏尔文的围巾和卖围巾的柏柏尔人途经柏柏尔人村落,我们与会讲英语的柏柏尔人导游合影途经柏柏尔人村落,我们与会讲英语的柏柏尔人导游合影挺进撒哈拉……两个团三十人三组驼队,刚好旭晨姐姐在小组驼队的最后,可以拍到前面的Young和其他团友们的背影。我们的剪影。没有大胡子,没有自己的越野车,我们就这样走入撒哈拉。没机会体验三毛与邻居的日常,教书,行医……那需要太多的时间与耐力,我们只能做个来去匆匆的过客。此刻,我们来过,如此,足矣!诗意的远方,安静的驼队。读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时,总觉得那故事的发生地撒哈拉极其遥远,听“驼铃”时因为那一句“耳边响起驼铃声”,就以为每只骆驼都系着铃铛,驼队行进在有节奏的铃声中。置身其中方知远方就在脚下,行走的你便是他人的风景和携带着远方音信的天使,那叮当响起的驼铃恰如敲击着你的生命节奏。不是吗?撒哈拉沙漠晚餐后的篝火晚会。三位牵骆驼者既是厨师也是鼓手,大漠的艰苦生活虽丝丝缕缕满刻在他们的眼角眉梢及那双手上,然而他们却不觉其苦,有那欢快的鼓声为证,哈里边敲边唱着vamoslaplaya,歌词简单,曲调明快,吟唱着大漠生存者的向往,极富感染力……饭前我们和哈里们席地而坐,漫无边际的边聊边画,其乐融融。与柏柏尔人接触,我们发现他们语言能力很强,常常模仿的惟妙惟肖,自称其所说的话是salad。早起看日出我们的小骆驼。撒哈拉,或许因为有太多的前文本,难以营造惊艳的效果。于是,单峰骆驼意外成为旭晨姐姐沙漠之旅的新宠。它们是那么安静、温顺、明智、负重而忍忍。一组一组的骆驼在牵骆驼人的指挥下乖巧到超乎想象,绝对服从命令,起坐行止纪律严明,环环相扣,就连行走时踏出的脚印也都节奏齐整排列有序。难道它们前世是军人吗?驼队里,排在最前面的是大骆驼,依降幂排列,最后的就是最小的。骑着骆驼进出撒哈拉沙漠,当不曾想象的场景突然成为现实时,旭晨姐姐无法自拔地爱上了骆驼。想必以后再看《骆驼祥子》时会别有心得吧!摩洛哥被称为欧洲的后花园,北非最美的国度,恰如遍及四野的多肉植物一样,明朗艳丽,令人难忘。
欢迎扫描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gs/1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