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从艺术角度看历史摩洛哥低调的首都拉巴

发布时间:2018/1/12 22:35:04   点击数:

这一篇重点:

首都拉巴特

非洲黄欧洲蓝-乌达雅堡

低调的王宫

至今“烂尾”的哈桑塔

低调的首都-拉巴特

提起摩洛哥,人们通常会想到卡萨布兰卡、撒哈拉沙漠、菲斯古城和马拉喀什,而身为首都和四大皇城之一的拉巴特似乎不被人们所熟知,甚至很少进入游客的视野,它是这么一座低调而内敛的城市。

历史

柏柏尔人定居之后,瓜分开始了...

→阿拉伯人于8世纪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

→15世纪起西方列强先后入侵

→年3月30日沦为法国保护国,同年法国同西班牙签订《马德里条约》,摩洛哥北部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划为西班牙保护地

→年3月2日摩洛哥独立,穆罕默德五世任国王,他有着有“国父”的盛誉

→年2月穆罕默德五世国王逝世后,儿子哈桑二世国王登基

→年7月23日,哈桑二世国王逝世,王储西迪·穆罕默德于同日即位,称穆罕默德六世

地缘

拉巴特城市由两个紧连的姐妹城组成,是一座古代与现代相互融合的城市,拉巴特新城和萨勒旧城中间隔了一条布雷格雷格河,布雷格雷格河在此流入大西洋。

新城于年摩沦为法国保护国之后兴建,主要坐落着政府机关、金融及商业部门、高等学府等,多为西式建筑和阿拉伯民族风格的精致住宅,街道较为宽广。

旧城是18世纪所建,称为阿拉伯区,围以红色的城墙,沿河分布,有穆斯林古镇和犹太人居住区,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传统的阿拉伯式建筑,狭窄的街道,密集的居民区,传统民族市场等,虽不及新城区那般宜居,但充满着别样的韵味。

人文

拉巴特只有20多万人口,这个城市明显感觉到比其他古城干净、安静。除了可数的几个“旅游景点”人多密集之外,马路上行人并不多。或许是受到政治气氛影响,拉巴特人较为温和、不事喧嚣,当地人工作之余便回家与亲人团聚,周末更是如此。穆斯林禁酒,拉巴特的娱乐场所不多。

年,拉巴特以“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一份共享的遗产”的名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体现着拉巴特作为穆斯林的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深度对话的产物。

从卡萨布兰卡出发去拉巴特:

火车很方便,车程一个小时左右。城市当地交通以出租车为主,一般不打表,而且都是拼车的,途中会上来其他顺路的客人。

中途停靠站,铁路两边都是在建的房子,尘土飞扬。摩洛哥是比较西化的阿拉伯国家,当地年轻人会穿T恤牛仔裤的,穿袍子带头巾的女性一般也不会蒙着脸,而在中东地区女性一般只露出眼睛。

拉巴特火车站很干净,站牌上面挂着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照片,这是一个比较西化的国王,照片就能看出他穿的是西装而不是阿拉伯袍子。

出了火车站,眼前的拉巴特新城好干净,毕竟这里是首都。

为了不闹肚子,午餐我吃了麦当劳,又偷拍了国王的照片,这西服穿的还是很帅的嘛...

乌达雅堡

拉巴特的港湾曲折漫长,这里散落着很多渔船,海水并不清澈。沿着海岸线走,不远处就是乌达雅堡。

对面是拉巴特新城,一栋栋新建的房子与老城形成鲜明的对比。

刚钓上来的鱼就被这两个小哥哥烤着吃了,生活如此简单自在。

过了桥就看了了乌达雅堡,它坐落在拉巴特老城的北面,于12世纪建在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濒临大西洋的悬崖峭壁上,它是12-13世纪柏柏尔人建立的阿尔摩哈德王朝的都城,他们就是从这里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发动了对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进攻,乌达雅堡也因此一直被看成是兵营和要塞。现在看到的城墙是十七、十八世纪加固的。

这张图片的地方是《碟中谍5神秘国度》取景地,阿汤哥在这里一路从台阶上开车颠下去,报道说在这场追车戏中消耗掉10辆宝马跑车。

乌达雅堡免费入内,院内花园为伊斯梅尔国王17世纪所建,这里花木繁茂,具有安达鲁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这里没有商业化和过度的修饰,没有店铺林立。

园内拐角处的一家摩尔咖啡馆,这是园内唯一的一家餐厅,景观完美。传统的薄荷茶味道清爽,服务员端来了一大盘阿拉伯小点心让我自己挑选,椰子口味的不会很甜。价格还是没有明码标价,同样的东西旁边桌的法国人比我价格便宜,那桌法国人很热心,还帮我讲了价钱。

进入城堡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蓝白相间的小巷与城堡外古老沉闷的土黄色建筑有着天壤之别。乌达雅堡内保留着柏柏尔民居和街道,这里像个小规模的舍夫沙万,蓝白墙壁的区别是这里的蓝色刷的低一些...

这里没有商业化,店铺非常少,只看到两家卖明信片的小店。

现在乌达雅堡里还居住着大约居民,他们大都是西班牙、希腊和犹太人的后裔。

这些当地人居住的地方看得出是精心布置的,有漂亮的门窗,绿色植物和鲜艳的花朵点缀在蓝白之间,很多小孩子在巷子里跑来跑去,看到我在这里拍照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听不懂他们说什么,感觉意思是“不要在人家家门口拍照”。

乌达雅城堡尽头的平台上,可以眺望宁静的布雷格雷格河和拉巴特的城区,海边很多大型礁石,风大浪急,可游泳晒太阳的海滩并不多。

乌达雅堡是拉巴特我最喜欢的地方,这一座鲜活的小镇,它保留着历尽沧桑的城堡和承载着现代民居生活的街巷。“非洲黄欧洲蓝”-人类历史文明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然地传承着...

拉巴特王宫

这是我到过的最随意进入的王宫...王宫城墙侧门入口处,外国人一般需要将护照暂存在警卫处,而我的护照都没寄存,警卫看了一下就把我放行了,这里也没有安检,管理并不严格。王宫院内有着宽阔的黑色环形柏油路,游客非常少。对比下欧洲的王宫,我都怀疑自己来错了地方。

路边四周绿植茂密,晴空万里

拉巴特王宫一直是摩洛哥国王日常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皇宫不可入内,游客可以在王宫外参观,王宫拱门上还刻有一行阿拉伯文,意为“带着欢乐而入,带着欢乐而出”。然而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很少居住在这里,现在的王宫经常作为迎宾馆接待各国的客人,当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摩洛哥时就住在这里。皇宫大门外有身穿不同制服的警卫共同把守(不方便拍照)。这样做是因为摩洛哥国王为防止政变,要求各支武装力量都派人参与到王宫的保卫工作,以达到各种派别相互牵制的目的。

摩洛哥每一座城市都有皇室的王宫,当国王住在这里时,广场上的喷泉会开启。

王宫广场上王室御用清真寺

哈桑塔国父陵

穿过残缺不全的红色城墙,步入著名的哈桑广场,这里有哈桑大清真寺遗址和

穆罕默德五世墓。

哈桑塔是建于十二世纪的哈桑大清真寺遗址,年,阿尔摩哈德王朝计划在拉巴特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占地2.5万平方米,19个殿堂和根柱子,宣礼塔高80米。然而在清真寺没有建完的时候发起者便去世了,至此清真寺就停工变成了烂尾工程,塔的高度永远的停留在了44米。再加上年葡萄牙大地震,哈桑大清真寺变成现在的模样。

哈桑塔对面是穆罕默德五世墓,穆罕默德五世国王于年领导摩洛哥走向了独立,他是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逝世于年。陵墓年始修,年竣工。陵寝四周各站一名盛装的卫兵,穆罕默德五世国王睡在正中间,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这里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

图片均为本人拍摄,文字均为本人编辑撰写,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二甲基甲酰胺
武汉白癜风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gs/1464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