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故事 >> 北非的花园摩洛哥之旅
大概凡有华人的地方都知道三毛,那个流浪的女子,知道撒哈拉从三毛开始。从初中起撒哈拉就在我心里种下一个梦,却从未想过,有一天,梦想成真。
我们从北京起飞,到罗马转机,继续飞往卡萨布兰卡。因为《北非谍影》这部电影,因为《卡萨布兰卡》这首主题曲,让卡萨布兰卡的名字一直在心中萦绕。IfellinlovewithyouwatchingCasablanca。。。Moroccanmoonlightinyoureyes。。。哼着这首浪漫的情歌,我终于踏上了摩洛哥的土地。从卡萨布兰卡的机场出来,走到火车站,在自动售票机上买到去卡萨布兰卡的车票。摩洛哥的自动售票机很多,买票很方便,边上还会有工作人员帮助你。
安顿好之后,我们马上去买了到马拉喀什的火车票。第二天,我们经过三四个小时的火车到达马拉喀什。马拉喀什也是摩洛哥的著名城市,以老城出名。摩洛哥的老城建筑风格都差不多,有点像北京的胡同,悠长而狭窄的道路,高高的墙壁,比较独特的是小而半圆的窗户,这是为了防止街上的路人能看到屋里的妇女。我们去的时候是7月份,马拉喀什很热,气温高达47度,暴晒而干热。马拉喀什有著名的马约尔花园。早上从马拉喀什的老城出来,顶着已经是40几度的高温,一路走到马约尔花园,一脚踏进去,就看见一个蓝色的小水池,顿时觉得身心清凉起来。第一任主人JacqueMajorellee买下这块儿地,当作一副水彩画去营造。整个花园充满一种纯正的宝石蓝,而这种蓝也被叫做“马约尔蓝”。之后被YvesSaintLaurent买走,圣罗兰重新修缮了花园。他刻意的在花园里栽种了世界各大洲的植物,其中竟然还有中国的睡莲。花园由粗壮的竹林包围,竹叶萧萧,恍然如在中国的南方。高大的各色三角梅盛开在各个角落,落花飞舞,犹如花瓣雨。花园的中间则是各种热带多肉植物。马约尔和圣罗兰都挚爱着马拉喀什,用毕生精力打造花园,尤其是圣罗兰,在这里找到许多灵感。圣罗兰死后将自己的骨灰撒于花园之内,至今花园里还有圣罗兰的墓。从马约尔花园出来,可以坐马车游览整个马拉喀什。马拉喀什是整个摩洛哥唯一还有马车的城市,据说,拉车的马都是阿拉伯纯种马。不像土耳其,摩洛哥没有马车专用道,马车混在汽车,摩托车里一起走。乘坐马车游览马拉喀什非常舒适,老城的陈旧破败,新城的漂亮现代都融合在这个城市里。马车的另一个终点刚好是不眠广场的清真寺,一个地标性建筑。可以顺路去参观清真寺,我们到达的时候清真寺已经关门了,没有进去参观,是个遗憾。从清真寺步行十分钟就到达了巴希亚宫。巴希亚皇宫据说是比较大比较奢侈的宫殿之一。但是现在只剩下空旷的房间和大殿。虽然是皇宫,比起其他国家的皇宫还是逊色了些,这是一个以建筑装饰著名的皇宫。紧挨着巴希亚皇宫的就是巴迪宫了。这座曾经最辉煌的宫殿,由于后来的皇帝为了建新宫殿而拆走了许多材料,致使巴迪宫现在成为了废墟。我们去的时候正是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在47摄氏度的高温之下,巴迪宫默然矗立,断壁残垣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壮丽。烈日之下一片静默,连游人都很少,更增添几分凄凉。晚上可以到不眠广场去逛夜市,吃小吃。不眠广场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日落之后才是它真正一天的开始,艺人们开始在广场摆摊卖艺,载歌载舞,沿着广场的四周是一个挨一个的果汁摊子,各种新鲜水果摆满摊铺,每种果汁都是鲜榨。值得一提的是马拉喀什的橙子汁,纯甜而不带一丝酸,而离开马拉喀什之后再喝的橙子汁多少都有些酸味儿了。中间则是各种烧烤的摊位,随便走走坐坐,吃几个串儿还是很有意思的。在不眠广场上,一定要去尝尝摩洛哥当地人挚爱的美食——煮蜗牛。错过了煮蜗牛就是错过了整个摩洛哥。
从马拉喀什出发,在“心享游”报了沙漠团。一早上司机小哥就来旅店接我们,之后我们就踏上了撒哈拉之旅。从马拉喀什出发,一路向东,我们沿着阿特拉斯山前进,来到摩洛哥土著柏柏尔人的村落——艾本哈杜古城。这座古城完全由赤土泥沙手工堆砌而成。现在只成为游人参观游览的地方和各大导演取景拍片的背景,而柏柏尔人也搬进了现代化的小楼之中。整个地区远看呈一种红绿交织的颜色,红色的是土,绿色的是岩石。绿色的岩石之下是红色的泥土,红绿相间,非常独特。晚上我们在瓦尔渣渣特入住,心享游非常贴心的选择了一间幽静的民宿。因为有阿特拉斯山的阻挡,这里没有酷热,反而有丝丝微风,我们于傍晚之中,在庭院里,夜风拂过我们的身体,褪去白天的暴晒,吃着当地最正宗的塔吉锅,看着远山的点点灯火相继点亮,如此美好。
第二天我们继续向撒哈拉前进。今天我们的司机小哥特地穿了他们柏柏尔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他头上裹了红色的头巾,身上穿了宝蓝的袍子,头巾和袍角一起飞舞,颇有些飘逸。途径了著名的玫瑰小镇蒙那哥,可惜我们来的时候玫瑰花已经开过了,没有赶上这里的玫瑰节。中午我们在阿特拉斯山最险峻的山谷Todragorges停留,这里有一条清澈的河流经过,据说进入撒哈拉的人都会在这里停留,然后汲上满满的清水,再进入撒哈拉。在临近沙漠的地方尽然能有这样汩汩的溪流,不由得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和恩赐。在东行的途中我们赶上了雨。旷野之中黑云压顶,那滚滚而来的乌云眼看着在面前越集越多,让人感受到天空的怒气。真正的狂风暴雨。雨点石头一样砸在车玻璃上,劈啪作响。广袤无垠的戈壁上仿佛有人在天空上倒水,雨成为直线连接天地,溅起无数泥点,形成了一道泥雾墙,远处瞬间模糊不见。只有天际,亮过一道道的闪电,将天地分开。沙漠边缘的雨,竟然如此壮观!我忍不住要下车去拍下这场面。刚打开车门,一阵狂风便扑了过来,立刻掀翻了我手中的伞。同伴似乎在向我说些什么,但是大风卷走了她的声音,我什么也听不见。接着大雨点就劈头盖脸的砸下来,衣服顷刻之间就湿了,我顾及手中的相机,赶紧逃回到车里。车子在暴雨中前行,前窗上一片模糊,雨刷器的速度跟不上雨点降落的速度,几乎看不见道路,司机全凭经验在开车。天地苍茫,在一片黑色戈壁上,在漫天的乌云之中只有我们这辆白车在挣扎前行。
傍晚时分抵达撒哈拉。司机哈密达贴心的帮我们把头巾系好,系头巾是很有技巧的,将纱巾拧好,现在头上缠绕几圈,留出一部分作为面纱,带好之后只有眼睛会露在外面。因为沙漠里风很大,还很干燥,这样可以缓解呼吸的干燥,保持水份。我们的司机走了,换成沙漠里的向导。把行李装上行李车,我们轻装前进。一人一头骆驼。后面的骆驼拴在前面骆驼的屁股上,几头骆驼连成一串,慢悠悠的前进。于是我们进了沙漠。从初中起就爱着三毛,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笔下的虽然艰苦却乐趣盎然的生活,向往那个叫撒哈拉的地方,好奇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生活的人们。二十五年过去,想不到我竟然真的踏上了撒哈拉的土地——虽然这里离当年三毛生活的地方依然遥远——但是撒哈拉这三个字本身就充满着魔力。骆驼在沙漠里慢悠悠的走着,天地之间唯有这满眼的沙堆。撒哈拉的沙有着很丰富的色彩,而我们进入的就是红沙漠。很遗憾,当天因为多云没有看到落日。骑在骆驼上一起一伏的走着,我们看到了营地。在大漠之中,被沙丘包围,几顶白色的方形帐篷默然而立。这就是我们今晚要住的地方了。帐篷比我预想的要好,居然还有厕所和淋浴,大漠之中非常难得。夜晚的饭菜非常丰盛和美味,心享游还特地送了一个大蛋糕给我们。第二天因为起的太晚,已经错过了日出。趁着清早的风,在沙丘上走走,眺望一下这广袤的沙漠,研究一下沙漠里那嫩绿的而不知名的植物,坐在沙丘顶上的桌子旁喝一杯地道的摩洛哥咖啡,一个相当惬意的早晨。用过早饭之后,我们出了沙漠,继续由我们的司机哈密达带领,行程9个小时,到达世界十大浪漫城市之一的非斯。
非斯以手工业和纵横交错的牛毛般的胡同著名。这里的胡同狭窄而高耸,彼此之间相贯通,外乡人进去之后很难找到路。那悠长曲折的胡同似乎永远也走不完。我们雇了当地的向导,带领我们在胡同里穿行。这里的胡同有的地方会加上木头顶棚,所以白天显得很幽暗,需要开灯。有时候以为误入了人家,转过去却是另一条路,千回百转,头晕目眩。随便走进一间小店铺,你会惊讶这里的别有洞天。那样的一扇小小的门,想不到后面藏着那样宽阔的院落。大概有三四层的样子,楼梯异常的陡峭而狭窄,仅供一个人同行。每一层都摆满了货物,或是皮革制品,或是纺织品,或是精巧的灯具,或是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陶器。这里的开价都很高,需要大力的砍价才行。在这些胡同里还藏着许多的清真寺和博物馆,其中有最古老的学校和著名的卡拉维音清真寺。在古老的胡同里游荡,偶尔会和小驴子们相遇。这里的交通工具就是驴子,胡同崎岖又高高低低的顺山势而建,带轱辘的无法在这里穿行,只能依靠身材矮小又能干活的驴子或骡子。这里犹如重现了《一千零一夜》的景象:幽暗的小巷,毗邻的商铺,穿着长跑的阿拉伯商人,驮着货物的驴子,而空中还飘荡着礼拜的邦克声……
从非斯出发,我们包了一辆出租车,到达Volubilis废墟。这是一座建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古城,经过地震的洗礼,如今只剩了断壁残垣。曾经这里非常辉煌,从现今遗存的高大庭柱和占地广阔的废墟上,可以想见当初古城的繁荣,两千年过去,这里荒草连天。从Volubilis继续前行,我们到了梅克内斯。这座以法国凡尔赛宫为蓝图的古城,同样毁于地震,如今能看到的只有皇家马厩。
离开非斯,我们终于到了心心念念的舍夫沙万。这座世界著名三大蓝色小镇之一。初到舍夫沙万,确实被这满眼的蓝色震惊了。各种各样的蓝,偏绿些的,偏白些的,偏紫些的,蓝色的墙壁,蓝色的们,蓝色的台阶,蓝色的道路。跌入了一片蓝色。我非常喜欢舍夫沙万的门。这里的门都非常精致,漂亮的阿拉伯风格的弧顶,精巧的铁艺门栏,别具匠心的门把手,再配上或浅或深的各种蓝色,一扇门就显出主人的审美和生活情趣了。要想拍到最漂亮的蓝,最漂亮的一角,需要花时间在舍夫沙万的小胡同里穿行,走遍整个舍夫沙万总会有惊喜给你。如果时间充裕,不妨坐minibus到不远的Akchour去玩耍一番,离舍夫沙万只有40分钟车程。Akchour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有瀑布和一条潺潺的小溪,是当地人游玩的好去处。在Akchour清凉的溪水里一边泡着脚一边吃着塔吉锅喝着橙汁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里溪流清澈冰冷,有落花漂过,可以赤脚踏溪而过也可以踩小木桥而过。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走到尽头,看见那个传说中最大的瀑布。
丹吉尔是一个海滨城市。这里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处,坐船到对面的西班牙只有20分钟。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丹吉尔森林公园的山上可以望到对面西班牙的山,而在这里当地的手机信号提示我,您需要开通国际漫游。丹吉尔著名的是非洲洞。天然油大西洋的海水不断的侵蚀形成了一个洞,有点像非洲地图,游客们络绎不绝的前来看这个洞,其实这真的只是一个洞,别无他物。离非洲洞不远就是标志着大西洋和地中海分界的灯塔。这里有一个提示牌,画着箭头分别指向大西洋和地中海,不可错过。在大西洋拍浪花,在地中海拍落日。丹吉尔是个非常好的地方,繁华又不失安静。可以在热闹的老城走走逛逛,各种摆摊卖东西的非常丰富。也可以在沙滩上租个阳伞安静的坐上一天,或者到地中海里去戏耍一番。
我们是从丹吉尔坐火车去的艾西拉,半小时车程。艾西拉主体也是蓝色,可是这里的蓝色比舍夫沙万更有特色,街道并不是蓝色的,在一片片的蓝色之中也会跳脱出浅粉,嫩黄,浅绿,深绿这样的颜色,这样就调和了满眼的蓝色。可惜去的时候不巧,这个以涂鸦而著名的小镇,每年的8月都会重新绘制墙壁。我们去的时候是7月底,正是艺术家们把旧作涂抹掉还没有画新作的时候。所以整个艾西拉的涂鸦作品比较少,很多网上的经典画作也没有看到。艾西拉并不大,如果要看遍所有的墙壁画作,需要走遍每一条胡同,有大半天也就够了。
带着大西洋的海风,我们到了舍拉。舍拉是一个海盗之城,曾经的海盗在这里建立了独立的王国,这个王国游离于政府之外,存在了几十年。如今也只剩下了城墙。舍拉和首都拉巴特只有一河之隔,在两城最近的地方建立了码头,2.5迪拉姆,坐船2分钟即可到达拉巴特。船都是手摇的小船,大概可以坐6-8个人,随来随走。
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王国的皇宫就在此地。拉巴特给人的感觉非常好,靠近皇宫的新城街道笔直宽阔,道路干净,道旁树繁密。在拉巴特皇宫不可错过。进皇宫需要暂时扣留护照,并且不可随意拍照和走动。拉巴特作为首都也并不大。大概是在帝都住的久了,并不习惯这袖珍型的首都,几乎大半天就转完了。在拉巴特可以先去乌亚达城堡。曾经是一个军事要塞,也是一个蓝白小镇,看过舍夫沙万铺天盖地的蓝,到这里再看到蓝色已经审美疲劳了。从乌亚达城堡可以步行到哈桑二世塔和默罕默德五世陵寝。哈桑二世本来想建一座最大的清真寺,但是未及完工就去世了,后来清真寺又毁于地震,如今就剩下粗大的支柱伫立在广场上。从哈桑二世可以坐出租车到舍拉废墟或皇宫,这两个地方紧邻。舍拉曾是古罗马时期的重要港口。在这里可以看到古罗马和伊斯兰两种对立文明罕见的共同存在。一侧是古罗马文明,一侧是伊斯兰文明。同样由于地震,这里彻底成为废墟,如今成为鹳鸟们的乐园。
我们的最后一站又回到卡萨布兰卡。非常幸运,我们到达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两个在这里长期工作的中国大哥。他们带我们吃了当地地道的烤羊头,就着大蒜和孜然痛痛快快的大吃了一顿。卡萨布兰卡也是海滨城市,著名的哈桑二世清真寺,这座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坐落于此。清真寺依海而建,时常被雾气笼罩。这座耗资6亿美元,历时7年,美轮美奂,恢弘壮丽。
历时二十天,我们结束了摩洛哥之旅。摩洛哥被称为北非的花园,非洲的明珠。它独特的文化,被自然赋予的壮丽景色的确是无可比拟。对于中国人来说,卡拉布兰卡和撒哈拉是大部分人熟悉的,《一千零一夜》的异域风情也一直萦绕在心间,而撒哈拉情结也不知道是多少文艺青年的梦。中间认识了很多朋友,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就是旅行的魅力之一吧,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人文风景,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不一样的人生。
去旅行吧,就像从未远游过一样。
赞赏
长按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北京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gs/1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