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在巴黎的办理赴英国签证的中介机构递交材料,这里不仅有会中文的华裔雇员,连地道的法国接待人员也能勉勉强强说中文,可见来这里办签证的中国人不少。我因为要争取时间所以要办加急的,因此签证费就要高出近两倍。这大概也是这些中介公司的生财之道。还不能确定签证一定能过,我就定了从摩洛哥的拉巴特飞伦敦以及从伦敦飞华沙的机票。欧洲的机票倒不算贵。如果签证过不了,最多是这两张机票作废。但我判断过不了的可能性不大。我喜欢生活中有一点点冒险和不确定性。
忽然间,我明白了为什么去代办签证的机构的中国人那么多,那是因为其它许多国家的人(包括我们港澳台地区的人)去英国根本就毋须签证。我们大陆人,不过是想去别的国家旅游一下,去走走看看,花签证费不说,还要一大堆的各种材料。可谁教中国大陆有人偷渡出国,有人滞留不归呢?而为什么有人要偷渡去别的国家?那是因为中国大陆不够好。国家的发展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这恐怕是实实在在的注脚。
这次在巴黎市区整整十天的闲逛,重要的地方,包括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先贤祠,凡尔赛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香榭丽大街,协和广场,杜乐丽花园,荣军院都去过至少两次,这些地方除了凡尔赛宫远一点,其它都离得很近,都在塞纳河附近,步行完这所有地方(不包括凡尔赛宫)不超过三万步。我对城市的建筑格局以及景点之间的东南西北方位比较在意。因此,在我的记忆里复现出来的不是孤立的景点,而是一个大的版图,大的格局。不知是否有人做过统计,据我粗略的估算,巴黎两百年以上的建筑恐怕有全中国古老建筑(两百年以上)的两倍还多。中国古老建筑包括北京故宫,天坛,福建的土楼,各地的寺庙,山西的常家大院,西藏的布达拉宫等……我们过去的建筑为什么没能很好地保存?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建筑多为木质,容易遭受毁灭?
今天从巴黎飞抵马德里,开始了我再次独自的游历。在我头脑中,西班牙是火辣的,热情奔放……这些性格特征,没有深入交往,是难得有体认的。马德里的发达程度看上去比巴黎、维也纳、日内瓦等城市要逊色一些,物价也低一点。这里有许多从温州等地来开小店的中国人,卖的多为日杂百货。他们大多为人和善,背井离乡来讨生活,可以想象他们难言的酸楚。我的这一结论源自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纯粹来游玩,不缺盘缠,没有任务,不过才一个多月,都很想家,很怀念在国内舒适惬意的时光。可他们只为谋生,又很难融入西方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这样的生活是多么不易。
今天参观西班牙王宫,据说它是欧洲第三大王宫,仅次于凡尔赛宫及维也纳的王宫。和其它王宫一样,装饰得金碧辉煌,十分奢华。古今中外不受监督的权势者都力图用极度奢华诸如狮子,金器,珠宝,巨石等象征着力量、威严和财富的东西来包装自己。欧洲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思想的发源地。可吊诡的是,欧洲至今仍存在着不少王室。虽然这些王室都已风光不再,但仍享有一些特权。任何特权都与“平等”的思想相抵牾。我主张废除所有王室,让所有沾染着身份等级制度之余毒的东西干干净净地从人类社会生活中被彻底清除。
人的生活需要穿梭于一与多,确定与变幻,意料之中与意外,日常与突发,必然与偶然之间。如果只有“一”、“确定”、“意料之中”、"日常"、“必然”,那生活会显得单调,苍白,乏味,那不过是生活了一天,然后重复了若干天。但如果生活中有太多的“多”、"变幻"、“无常”、“突发”、"偶然",又会让人充满焦虑,有种无所依傍之感。内心的安宁而非枯寂,鲜活灵动而非躁动不安,错落有致而非杂乱无章,就需要在一与多之间,规律与变幻之间取得一个好的平衡。这种平衡相互冲突的价值的能力就是生活的智慧。
推荐阅读
1.肖川:欧洲游记(七)
2.肖川:欧洲游记(六)
3.肖川:欧洲游记(五)
4.肖川:欧洲游记(四)
5.肖川:欧洲游记(三)
6.肖川:欧洲游记(二)
7.肖川:欧洲游记之法国
长按识别杭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治疗哪里最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gs/1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