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地理 >> 一个不得已的二次元文物展,是考古人走
来自遥远的乌兹别克斯坦的文物没有想到,它们会以一种十分魔幻而又现实的方式出现在万里之外的故宫博物院。简单来说,就是,啪,三维的文物展,变成了二维的图片展,仿佛被一片“二向箔”降维打击。
原本,近日在永寿宫开幕的“丝绸之路(乌兹别克斯坦段)考古成果展”,将展出的是中乌联合考古队~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精品90套(组)。撒扎干和拉巴特两个遗址,与两千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寻找的大月氏,有着密切关系。
原本,我们将看到的是金灿灿的带扣、饰件,金管、金环、金钉……还有各种颈部串饰、双耳罐、高足杯……听说过没见过的大月氏,将在丝绸之路的这一头公演尘封千年的真容。
放出这片“二向箔”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文物运不过来,展览又得办,怎么办?于是,诞生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图片展。浪漫的考古人大概是不同意把辛苦数载的考古成果太“平面”地展示给观众,“二次元”第一次在文物界得到如此原生态的使用。
我专门查了“二次元”的定义,即由二维图像构成的虚拟世界。虽然是二维,但从一个方向看过去,也得看出立体效果。在这个展览中,虽然是图片展,但我们的考古人没有偷任何懒,展台、展柜、展板、灯光,一个都不少,只是原本应该摆上文物的位置,现在是图片。
而这图片,绝不是一张简单的照片,而是和文物同等大小、同样形状的“剪纸”。而且图片的摆放完全遵循真实文物展的布置,陶罐立着摆,铁刀横着放,连珠串都一颗颗剪出来再串起来。
据透露,这次的文物图片之所以看上去那么立体,是因为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了精心设计的布光,明暗对比,文物立体。故宫博物院从年加入中乌联合考古队,年7月派摄影师到撒马尔罕,原本是去给展品做高精度数字化采集,没想到一不留神直接办了个展。撒马尔罕,这个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即便“降维”,在考古人心中,也是无比激动人心的所在。
幸好,考古人的走心,观众get到了,几乎所有去现场看了展览的人都评价,“栩栩如生”。网友“远古文物夏青花”评价:“感觉这个展和年的基调还挺像,非常不容易又带着一丝丝的魔幻。”
甚至,经过几天的新闻发酵,图片展已经“出圈”了。一些原本对考古并不感冒、对大月氏也不甚了解的观众,就因为想看看什么是“二次元”文物而走进了展厅。举办展览,本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文化、传播文化,从这个角度,这绝对是一次成功的展览。
这次成功纯属意外吗?我觉得不是。因为客观困境而无法顺利举办的文物展,考古人没有放弃也没有敷衍,而是选择用各种措施补救,认认真真地把展览办好。他们可能也不会想到在永寿宫的一个小型展览,会引发大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dl/2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