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地理 >> 政法英模丨徐洋警犬守护者
“一见面,它们高兴,我也高兴。”
每天早上,徐洋到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巡查犬舍。
所经之处,警犬吠叫,扑拦跳跃。作为宁夏公安厅刑侦总队警犬基地唯一的兽医、全国公安百佳刑警当选人,徐洋已在基地工作了25年。
犬舍中,两头史宾格犬格外兴奋,黑白斑纹的是“花花”、毛色骏黑的是“小黑”,他们都是徐洋一手带出的搜毒搜爆“尖子犬”。
25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徐洋被调至警犬基地工作,当时基地只有七八头犬,还都是“老弱病残”,传染性犬病一度蔓延。而今,基地已经拥有30多头健康警犬,搜毒、搜爆、搜血、追踪各有所长。
初创期,徐洋曾在床头接生了基地自主繁育的第一窝犬——大哼、二哼、三哼。年,5岁的大哼获得了第一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个人搜爆项目的第二名。
“犬一病,我心里就乱糟糟的。”多年来,徐洋在犬病诊疗中不断摸索、总结,基地内的重度犬疫早已绝迹。可一旦有犬偶发疾病,他还是焦急地日夜守护。
“人有很多亲朋好友,可对于犬来说,我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徐洋说。
嗅出高跟鞋上残留的毒品气味
每头犬都有一技之长
有一次,徐洋带着自己一手训成的“花花”和“小黑”出现场,差点以为要无功而返。到达现场后,“花花”和“小黑”都对嫌疑人家中的一双新高跟鞋做出示警反应,但其中并未发现毒品。
该案嫌疑人后来才交代,一批高跟鞋成了他们藏毒运毒的运输工具,毒品就装在空心的鞋跟中,随快递运走。这双高跟鞋被发现时,毒品早已被转移。然而毒品的残留气味,仍被“花花”和“小黑”准确捕捉。
“一般找到了东西才算。”徐洋仍有一点儿遗憾。
年6月,徐洋也曾带着“花花”和“小黑”出警,在银川某快递公司的货仓内,两犬均对同一嫌疑包裹示警。
其后,中卫市公安局沙坡头区分局缉毒大队按图索骥,成功破获案件,抓获毒贩2名,并缴获海洛因克。
当日一到现场,徐洋首先提出了“盲测”的要求,他让办案民警准备十几个快递包裹与嫌疑人的包裹相混合。
“花花”首先出场,它跑到其中一个大纸箱前,不停地做出反应,扒纸箱,重嗅。徐洋把“花花”唤回,又让“小黑”上,“小黑”径直走过去,坐在了纸箱面前。
“这是不是你们嫌疑人的货?”徐洋指着纸箱问到,办案民警点了点头。
该案破获后,沙坡头区分局特意给刑侦总队写了封感谢信——两名警犬的搜索给办案人员增加了信心,他们沿此线索,终于在嫌疑人取货时一举收网,人赃并获。
“我相信犬的能力。”对于“盲测”,徐洋底气十足。平日里,类似的模拟训练,对于“花花”和“小黑”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犬舍中,“花花”的单间上挂着它的名牌,它的档案名叫“文静”,工作方向为“搜毒犬”,出生日期是年6月11日。沿着走廊两侧,彼此间隔的犬舍中住着30余头警犬:马里努阿犬、德国牧羊犬、史宾格犬、拉布拉多犬......
在带犬民警的带领下,这些或威猛、或娇小的警犬在众多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搜毒、搜爆、搜血、物证追踪……每头犬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然而,在幼犬成长为合格的工作犬之前,都要经历一个少则一季、多则数年的训练期。期间,训导员将领着自己的犬每日奔跑,在训练场的高低路桥上爬梯、钻洞;实战训练中,犬也将在各式情景中模拟搜毒搜爆,熟悉各种嗅源。
“从一岁多训出来,到八九岁,一头犬的黄金年岁只有七八年。”徐洋说。
训犬是动脑子的事
不要让犬看穿你的表情
“一般一个训导员最多也就带3头犬。”
由于犬的所有作业都建立在“绝对服从”于特定训导员的基础上,所以一头工作犬终生的训导员只能有一位。他们搭配训练,协作冲锋。平日,工作犬的生活,就在犬舍的早开晚合间循环。
“花花”是徐洋最早带训的搜毒犬,“它天资好”。年及年,“花花”连续两届在全国警犬技术比赛中取得前十名的好成绩。后来徐洋才决定再接手一头“小黑”。
有了训练“花花”的经验,“小黑”进步神速,三个月即达到了出警要求。
徐洋第一次带“小黑”去执行排爆安检任务,是把它作为“花花”疲劳时的替补。没成想,却自此发现了一种高效的作业模式。出警时两头犬产生了“攀比心理”,争着进现场,作业效率极高。
“让它们轮班,犬休人不休。”自此,两头犬协作出警成了徐洋的标配。
“训犬是一个动脑子的事。”在徐洋看来,训犬就是和它“斗智斗勇”。“你的喜怒哀乐它都知道,千万不要让它看穿你的表情。”
严厉之余,徐洋也强调“快乐训练”,在他看来,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步骤、有计划的让犬建立自信。执行起来,就是在犬最兴奋、体力最好的时候让它去完成任务,一达到目的立马休息。“让它保持余兴。”
在基地里,徐洋的犬“服从好”是出了名的,就连打针也不用人管。“卧、定!它自己上来就往那一趴,涂酒精那么疼,它也不会动一下。”
最初,徐洋训练的第一头犬是德国牧羊犬,该犬的体重达到了一百多斤,它的主要职责就是治安防范,现场扑咬。
一次,见这头德牧被拴在栅栏上,有同事便拿着柳枝逗引。德牧见状狂吠不止,扑咬之际竟一下挣断了钢筋。见犬一跃而起,同事来不及反应,只能一转身、一闭眼,把屁股送了出去。
然而,这一口迟迟没有落下。
“非!”徐洋老远一声喝令,正张大了嘴的德牧愣住了,盯着徐洋。
“卧!”等同事反应过来,一回头,德牧已经趴在了他脚下了。
如今,这头德牧已经衰老退役,被一位爱狗人士收养。而徐洋从一个“门外汉”转变为“警犬技术高级工程师”已10年有余。
“量变到质变,其实就在这些细节上。”
在同事们看来,徐洋最让人佩服的就是“认真”。上班从不先上楼,早上一来就先巡查犬舍,这一件事,徐洋做了22年。
“我们这个工作就是和犬接触多,和人接触少,默默无闻。”对于警犬基地的民警来说,洗不干净的衣服、身上去不掉的异味、手上的皮癣早已成了习惯。其实数年来,这支特殊的队伍荣誉颇丰,4人5次荣立个人二等功,5人1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二十人次受到公安厅嘉奖。
徐洋现在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刚进训练场的情景。前辈扔来一只护袖,要想训犬,第一关就是“让狗咬”。作为助训,他要带上护袖,引犬扑咬。“好害怕,只能硬着头皮上。”如今,他自己早已变成了训犬专家。
“坚持!混也是一辈子,干也是一辈子,老天爷是最公平的。”徐洋说。
供稿/公安厅刑侦总队
编辑/粉霞
原标题:《政法英模丨徐洋:警犬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