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巴特 >> 拉巴特地理 >> 伊比利亚半岛摩尔人曾经的辉煌阿勒罕布拉宫
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一个人口在西班牙排名第十三位的城市,因为这里拥有着阿勒罕布拉宫(又译阿尔罕布拉宫),摩尔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的经典代表,成为了欧洲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格拉纳达
格拉纳达(Granada),根据字源学,格拉纳达的名字可能来自阿拉伯语,也可能来自拉丁语。从这个地名的由来,就可以看出格拉纳达的历史——摩尔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过一个繁华的王国。
这是一座适宜漫步而且引人遐想的城市。名胜古迹所显示出的艺术辉煌以及喷泉、池塘和公园的碧波所展现出的水光迷离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城市狭窄的街道与华美的花园形成鲜明的对比。圣周的宗教色彩以及萨克罗蒙特区窑洞式住宅的欢乐气氛,格拉纳达总是能够带给人全新的感受。这里有摩尔王的阿勒罕布拉宫、花园、王后宫(建于十三世纪)、圣玛丽亚教堂、斐迪南和伊萨贝拉陵墓(年建)等古迹。常举行国际音乐、舞蹈节。是西班牙旅游者多城市之一。
摩尔人
今天的摩尔人多指在中世纪时期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西西里岛、马耳他、马格里布和西非的穆斯林。
英语文献中指摩洛哥人,过去亦指在11~17世纪创造了阿拉伯安达卢西亚文化、随后在北非作为难民定居下来的西班牙穆斯林居民或阿拉伯人,是西班牙人及柏柏尔人的混血后代。
公元前46年,罗马人进入西非。在看到非洲人之后,罗马人把他们称作“毛利人”。这个词源自希腊语“毛罗人”,即棕色皮肤的人。在北非、东非、西非的一部分,尽管人们属于不同的种族,但大多有深色的皮肤。
年,伊斯兰教兴起之后,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四面扩张。年伊斯兰教传入北非。大量当地人把阿拉伯语接受为母语,并皈依伊斯兰教。其中从埃塞俄比亚来的摩尔人成了最有影响的一支。在伊斯兰教在非洲传播的过程中,多种文化的族群融入其中。
年,摩尔人入侵基督教的伊比利亚半岛。一个非洲柏柏尔人将军塔里克·伊本·齐亚德(Tariqibn-Ziyad)率领六千五百名北非柏柏尔人和五百名阿拉伯人北渡直布罗陀海峡在伊比利亚半岛登陆。登陆后他立刻焚烧战船,以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经过八年的征战,摩尔人征服了南部大半个西班牙。他们试图向东北进军,跨越比利牛斯山,但年被法兰克人的宫相查理·马特在图尔战役(BattleofTours)中击败。数十年中摩尔人统治了北非以及西班牙除了西北部和比利牛斯山区的巴斯克地区。
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诸泰法把这个国家后来分裂成几个伊斯兰泰法(Taifa),相当于中国的诸侯国,这些泰法臣服于科尔多巴哈里发。位于北部和西部的基督教国家则在伊比利亚半岛上逐渐扩张势力。加利西亚、莱昂王国、纳瓦拉、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和卡斯蒂利亚(Castile)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成为基督教国家。这一时期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得以和睦相处。
年科尔多瓦哈里发垮台,在西班牙的伊斯兰领土被北非的穆拉比特王朝统治。
年,基督教各王国联盟在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带领下将穆斯林赶出西班牙中部。但在格拉纳达的摩尔人王国在此之后仍在伊比利亚南部安达鲁西亚得以保持了三个多世纪的繁荣。这个王国以像阿勒罕布拉宫这样的美轮美奂的建筑而声名远播,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时期。
年1月2日,这个在格拉纳达的最后一个穆斯林堡垒臣服于新近统一的基督教西班牙王国。穆斯林们被迫在离开西班牙和皈依基督教中选择。这些穆斯林的后代被称为“摩尔斯科”,受到歧视。他们在如阿拉贡、巴伦西亚或安达鲁西亚这样的地区大部分从事农业。
阿勒罕布拉宫
公元年,驻守阿尔卡萨巴的摩尔贵族伊班·阿玛即穆罕默德一世,率大军打败了对手,成为西班牙摩尔人的领袖,并以格拉那达为首都,建立了纳斯利德王朝。13世纪中,格拉那达的摩尔国王与北方的天主教国王达成协议,由此换来了三个多世纪的繁荣时期,并为其统治的南方疆土带来了大笔财富,进而在艾勒汉布拉山上大兴土木。
穆罕默德一世,即纳斯利德王朝(一个在格兰纳达的摩尔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将一座9世纪的古堡改建成了自己的豪华私人宫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的阿勒罕布拉宫。当时整个宫城的面积达公顷,外围有长达4千米的环形城墙和30个坚固的城堡拱围。年后,尤塞夫一世和其子穆罕默德五世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完成了整个宫城中的两大主体建筑——桃金娘宫和狮子宫庭院,及无数华丽的厅堂、庭院,其中包括大使厅、苏丹宝座室、雪花石膏水池等,终于成就了华丽至极的阿勒罕布拉宫。
阿勒罕布拉宫被誉为世上最美丽的阿拉伯式宫殿,沿着螺旋状阶梯往上来到守望台,为阿勒罕布拉王宫最高点,可以瞭望格拉那达全景。
阿勒罕布拉宫的建筑格局包括皇宫、卡洛斯五世宫殿、城堡和夏宫(Generalife)四部分。皇宫建造得美轮美奂,阿拉伯式的大殿,天花板镶嵌有钟乳石柱状的装饰,里面布满美丽细致的阿拉伯雕刻,夏宫的阿拉伯式花园,青翠的林木,喷泉点缀其中,墙面上爬满了金银花的藤蔓,树荫下还有长凳供人休息的同时也能享受美景。
在阿勒罕布拉宫中,有四个主要的中庭(或称为内院):桃金娘中庭、狮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环绕这些中庭的周边建筑的布局都非常精确而对称,但每一中庭综合体的自身空间组织却较为自由。就这四个中庭而言,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中庭”和“狮庭”。
宫殿中的“桃金娘中庭(PatiodelosArrayanes)”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群体空间,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
桃金娘树篱的种植则要溯源于年西班牙占领该地之后。在桃金娘中庭内,可以欣赏两个极佳的建筑外观,其一的主景为一座超出40米的高塔,在塔上能够观看引人入胜的美景。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狮庭,也即苏丹家庭的中心。
在这个穆罕默德五世宫殿中,四个大厅环绕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庭——狮庭(PatiodelosLeones)。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其中心处有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喷泉),它们结合中心处的大水钵布局成环状。由于《可兰经》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象来作为装饰物,所以,在阿拉伯艺术中,这种用狮子雕像来支承喷泉的做法是很令人称奇的,可将其理解为君权和胜利的象征,而这里的狮子雕像的形态还会让人回想起古代波斯雕刻家的作品。
狮庭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式庭院,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水从石狮的口中泻出,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走廊由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尺度适宜,且相当精美:其拱门由石头雕刻而成,做工精细、考究、错综复杂,同样,走廊顶棚也表现出当时极其精湛的木工手艺。由于柱身较为纤细,常常将四根立柱组合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支撑结构的需求,又增添了庭院建筑的层次感,使空间更为丰富、细腻。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放松精神和转换个人心态。在狮庭,同样可以看到与中世纪修道院相似的回廊。它按照黄金分割比加以划分和组织,其全部的比例及尺度都相当经典。所以,这种水景体系既有制冷作用,又具有装饰性。
阿勒罕布拉宫内部的天花板设计和墙上的雕刻装饰精美无比,是宫殿闻名于世的重要原因。
而到了15世纪下半叶,格拉那达的偏安王国终于在内部矛盾和北方天主教双重因素的打击下走上了末路。公元年1月2日费迪南多国王的军队在围困格拉那达半年之后,不战而胜地进入阿勒罕布拉宫。16世纪的西班牙帝国时期,卡尔五世为标榜个人功绩,欲在阿勒罕布拉宫旁建造自己的里程碑,请来当时的名师设计最有气势的西班牙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但仍无法夺去阿勒罕布拉宫那美轮美奂的风采。拿破仑横扫欧洲的年代,其军队也曾进驻格拉那达,他们对艾勒汉布拉城堡作了相当的维修,并恢复和改建了部分夏宫花园。但为了战略所需,他们也炸毁了不少原有防守功能的城堡,使阿勒罕布拉宫从此没有了军事上的意义。然而,在文化艺术和建筑典范的意义上,阿勒罕布拉宫好象一个永恒的神,它的光辉将永远不会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