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随想》
置身欢声笑谈的年轻韩国男女包围间
坐在细语低诉的法国情侣旁边,
我开始思索“问题”的来龙去脉
——这本就是十年前移动互联技术升级时代,
新一波热钱大规模涌入互联网行业,
促成的行业集体兴奋过劳,
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反《劳动法》乱象。
如今潮水退去,上一个十年
资本乱世的群雄逐鹿胜负已分,
几大巨头进入分庭抗礼的最终阶段。
现在大概面临着一系列产能过剩,
正是废除、推进《劳动法》落地的最好时机,
这意味着更灵活高效的工作方式
与更格局宏大又细节精微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双头并行、同步推进,
但这是否也意味着需要进一步裁清冗员,
将掀起专业人才市场,更深刻的新陈代谢浪潮?
踏入技术界,本就意味着终身自我学习,
自我锤炼技艺、不断升级信息摄入与产出能力,
否则,不过是把线下一系列垄断思维
带向了线上,在虚拟空间里
建立起新时代的封建庄园社会。
然而,自我迭代革新的剧烈转型成本,
远非大多数个体能够承担,
而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的暂时困难时期里,
各路泛传销、泛邪教、泛高利贷乱象层出不穷,
并且大有网地合体的趋势,
古老犯罪依托新生科技,愈加“奋发不息”
——“歼灭战与游击战,都在更复杂立体的
多维信息空间里,有条不紊地网状盘旋。
人脑般的电子蜘蛛,结出蛛网般的神经回路,
两者互相猎食,在高强度对抗中
层层叠叠分裂瓦解,又源源不绝地还原归一。”
难道这就是科幻小说中的赛博朋克
在现实社会转型期的真正图景?
我又想起一位学制片的同龄人曾告诫我的:
“在你没好好自我消化一个问题或困惑之前,
不要轻率地把它丢给你的读者或观众,
粗糙地煽动他人情绪,是很大的不负责任。”
但我的读者是谁?这场旷日持久的移动互联时代
俄耳甫斯式吟游诗剧写作,它的观众又将为谁?
.4.21
《海滨漫谈》
1
黄昏的海滨天色渐暗,
我遇见一位五零后北京知识女性,
她是恢复高考第一年入学的大学生,
八十年代初期毕业。
“毕业以后工资十年没涨,
后来慢慢涨起来了,物价水平也上去了。”
“我们年轻那时候,一年工资买不了一张飞机票,
火车也慢,就算从广州到上海去上个学,
都动不动一两年不回家。
而现在,去各个国家签证都很方便。
九十年代凡是去美国的,都留在那边了。
可现在,能回来的基本都回来了。
台湾?那时候我们最不敢去台湾。
韩国?没人想去韩国。”
她沉浸在乐观热烈的怀旧感叹里,
不断回想细节,“就是从两千年以后,
一下子发展起来了,之前八九十年代
打的各方面基础,看到了效果和回报。”
从她口中,我第一次在现实生活里
听到有人使用“学阀”这个词。
我对她谈起了八十年代初期口岸城市的技术引进,
谈到了德企的积极务实态度,
勇于突破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阵营进驻中国。
她顺便提起了现在的朝鲜,
“主要就是营商环境。西方政府在外交上有阻碍,
企业家不敢进去,担心一旦政局不稳定,
资产被没收了。”她无奈地笑起来。
2
随后她问我,是否看过《流浪地球》,
对影片核心情节设定提出了强烈质疑,
认为这电影的科学价值与其话题度不匹配。
“你是对末日论之类的价值观不接受吗?”
我好奇地问,因为我自己相当反感
披着科幻外衣的福音派传教片。
很多片子场景看似宏大,制作看似硬核,
但若深究一下主题思想,
基本都摆脱不了“千禧年救世主降临”
那套民间基督教老迷信思维。
“我不是接受不了末日片,
好莱坞灾难大片我特别爱看。
但是这一部,我就是觉得剧情不合理,
人类大逃亡的方向有根本错误。
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现在地心温度逐年升高,
别说下到地心再去太空了,首先你钻地心都难,
这就是违背现实规律,这就是没有科幻片的灵魂,”
她越说越激动,“现在南北极冰川融化也在加速。”
“全球变暖””阿拉伯世界战争难民”
“土耳其与欧盟和北约的复杂关系”这些宏大命题,
无可避免成为了接下来的谈话内容。
3
“普京已经退无可退了,如果把俄罗斯逼急了,
说不定真要穷途末路,孤注一掷和美国开战,
把远程导弹打到美国本土,
那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核战争,
那就没有然后了,一切都得完了。”
“任何时代里,狂躁偏执的赌徒都是极少数,
我相信大多数人心态还是正常的,
不会坐视这些疯狂的事情发生的,”我随口答道。
“对了,现在我们国家有钱了,也有太空望远镜了,
把观测到的宇宙信息和全世界共享。
……未来就算有战争,也会从外太空打响吧?
现在哪个国家能否认空间卫星的战略作用?”她笑着问。
“我还是认为......就算有战争,
也是从地上蠢蠢欲动的权力追逐者心里打响的。
大多数没卷入权力斗争的人,会继续生活下去的。”
这番笼罩着五十年代美苏冷战气氛的谈话,
随着映照我们的余晖一同落入了大海。
.4.19
《与斯芬克斯同眠》
纯白的水汽凝满整面窗,
似乎以隔离与阻拒之姿,
带我前去另一个世界,
在那里,一切诗歌自死亡始,
正如此处雪中的生命诞世。
能够谴责那些心意不坚的
佩面具者吗?他们低下头,
又复仰起脸,从众神的穹空里
梦见了恺撒在元老院斗兽场里
长袍溅满的生生世世之血。
能否苛责胡迁与林奕含的舍命博弈、
以折戟沉沙式的自毁自戕
荡涤一个行业的陈规与一个社会的陋习,
方式太过酷烈稚拙,太失却自我怜惜?
或许不能……那么……
又能否驳斥戴威气势汹汹的融资幻梦
与惊心动魄的企业创始人控制权争夺,
自最初起,便是明知山有虎的骗局,
是贪念过剩的狂人妄语?
——不,永远不能!因为更冰冷苛酷的黑色
始于久远,崛起自更深与更高之地!
雪在半梦半醒间融铸回空气,
我在瓷杯边缘的热巧克力冷却前,
翻开了《秘鲁征服史》。目光扫落那书名之时,
便是太阳穴跳动不平之际。
然而我不是追逐切与摇滚乐的嬉皮女孩,
我的梦境里也未有过牧牛的高乔人与玻利瓦尔,
如果我曾与一轮太阳隔海对视,
那是因为我看见了我自己。
.12.28
《黎明隐入暮色之中》
——读《克里米亚战争:被遗忘的帝国博弈》
我的黎明隐入暮色之中,
我是我自己的战马与轻骑兵,
向前线所在之地撤离。
一路极目之处,扬尘掩埋起白骨,
盔甲挫败了剑术,炮台将交叉火力统御,
铁甲舰自沉于港湾,夕晖封锁了海岸线。
撤退与冲锋之路两旁,埋伏着更多重骑兵。
他们是浓雾幻灭成的古战场幽灵,
还是新一夜梦游中,壮志未酬的溃将散勇?
十九世纪欧陆民族国家混战争霸史上
第一场横跨欧亚海陆枢纽的“现代战争”,
巴尔干种族与宗教冲突恶兆初现,
俄奥领土纠纷的噩梦播下了火种。
经此一战,膨胀至顶的泛斯拉夫野心
从天主教欧洲受挫,暂时压抑退避。
俄国作为新生帝国的扩张之眼,
自彼得经叶卡捷琳娜时代后,
天真稚拙地,师从西欧列强近两个世纪,
自此锋辉渐黯,以更沧桑毒辣的猎人目光,
转向亚洲内陆窥探。入侵波斯的殖民战争,
自草原、沙漠至高原山谷腹地,
一路铺陈开英俄中亚博弈的秘密赛事。
从里海到恒河之路上,两国军事密探
肢解又重塑了各蒙古突厥汗国,
扬起了清帝国西北边疆的离叛,
最终将大博弈的嚣音,
悬止于兴都库什山脉的缓冲带。
而人类命运更深处,
两次世界大战的地狱之门,
自塞瓦斯托波尔登陆之秋后,
由一场跨越严冬、翻覆海陆的浩劫开启。
克里米亚——它的极度血腥与残酷,
逼谁哀痛,催谁奋起,
令谁绝望与希冀、惊醒与沉迷,
复而振翅旋啸,长歌警空?
.1.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